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农村信用社长期积聚的金融风险逐步暴露出来,如不及时解决,将严重损害农信社的信誉,不仅威胁到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会给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须引起高度重视。应该看到,在改革过渡时期和以后的发展阶段仍有可能产生类似问题。必须挖掘其深层次成因,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一、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当前农信社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信贷资产质量差。以广东省农信社为例,1997年末不良贷款占总贷款比例约在30%以上,四分之一的农信社甚至超过50%。二是超负荷经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通过引入农户投入努力程度、农户未来收益预期等中间变量,研究利率水平、农户违约风险和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新疆县域的相关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小额贷款的利率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过高的利率水平将不利于农村信用社的长期持续稳定经营;农户贷款的单户规模要保持适度,"小额"是与我国当前农村信贷市场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关注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防止因农户"短视"而形成的违约。  相似文献   

3.
认识与控制利率风险的重要性  当今的金融风险无处不在,时时袭击着每一个投融资的个人、公司和政府,甚至危及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的稳定。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足以说明金融风险具有颠覆一国或一地区金融之舟的裂变能量。  虽说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风险和股权风险是影响经济运行的几种主要金融风险,但其中利率风险可能更为普遍。无论是在经济完全开放的国家或地区,还是在金融市场不健全而封闭的国家或地区,几乎每个投资者和公司都必然面临利率变化的潜在风险。譬如,自去年6月以来,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压力,六度调高利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利率风险将逐渐上升为农村信用社的主要风险。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衡量金融产品收益率的重要指标。利率风险是指在贷款本息能正常归还的情况下,由于市场利率的波动致使金融机构资产收益与价值相对于负债成本与价值发生不等量变化而造成的净利息收入和资产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村信用社存贷款利率执行情况及特点,讨论农村信用社利率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尚处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背景,提出强化农村信用社利差管理的几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有的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投向上逐步向大客户市场倾斜,这种做法偏离了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服务宗旨,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当前,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联社亟待完善服务功能,尽快开办外汇业务,以满足众多开户企业强烈的金融服务需求,进而提升自身参与同业竞争的能力。外汇业务资金清算的跨国性、业务品种的复杂性、结算币种的多样性决定了外汇业务风险的内生性。受体制、人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信用联社开办外汇业务必须把防范风险摆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8.
赵伟  赵艺 《农村经济》2010,(8):66-68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村信用社存贷款利率执行情况及特点,讨论农村信用社利率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尚处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背景,提出强化农村信用社利差管理的几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信贷营销的理念在各金融机构都逐步重视起来,使各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力度都有明显加大。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中小金融机构如何做到既能创新信贷手段,促进信贷营销,又能规避风险,推动社农“双赢”,是目前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一、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是盲目性。农村信用社大搞信贷营销,采取多种措施制订多种办法,下指标、分任务、加大信贷营销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哄而起的现象,有的甚至盲目放贷。  相似文献   

10.
对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金融对WTO成员开放的日益临近,利率市场化问题也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改革采取了稳步推进的做法,具体是:先从货币市场入手,再改革存贷款利率,依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的顺序进行。在2000年9月实施外汇利率改革后,2001年3月又进行了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吹响了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号角,通过两年多的试点运作,改革当中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本文拟就此进行深入阐述,并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贷款风险度量是对贷款预期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即风险产生的概率、以及贷款事实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作出评价,是贷款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技术手段,也是贷款风险管理的关键和难点部分。目前,农信社系统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正在试点阶段,即将在全国推行。随着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方式的确定,农信社如何通过引入并加强贷款风险量化管理来提高贷款风险管理水平,值得经营管理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浮动利率是指在基础利率的水平上,在规定的幅度内,视不同情况,利率水平可以上下浮动。其特点是不改变基准利率,在一定幅度内可以灵活掌握。从1983年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以来,为加强“业务经营上的灵活性”,国家对农信社的利率政策作了适当松动,规定贷款利率在50%幅度内上下浮动,对搞活农信社经营,增强发展后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信社现行的利率政策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较为突出的是对存款利率实行管制,束缚了农信社的手脚,制约了其最大…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用社如何应对加入WT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后,农村信用社正面临来自国际金融业竞争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选准市场定位,把握未来发展趋势,找准创新突破口,立足于金融之林.  相似文献   

14.
利率市场化风险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宏微观各个层面协同开展,在促进金融深化的同时使改革成本最小化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核心,它带来的储蓄效应、渠道效应和收入效应有利于深化金融市场功能、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渐次推进,改革可能伴生的风险始终是各方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我们有必要从系统性风险的角度分析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体系及宏观经济的可能的冲击,并结合国外金融监管改革的经验提出因应措施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利率市场化:农村信用社的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统一部署,2002年3月以来,全国八个县(市)联社、信用社率先进行浮动利率改革试点工作。 农村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市场化是中央银行的既定方针。利率市场化,一是有利于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款规模的扩大,尤其是农村信用社的利率放开比商业银行先走一步,这对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十分重要也十分有利;二是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灵活性将进一步增强,有利于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拓展其各项业务;三是在各项政策到位的情况下,有利于农村信用社服务宗旨的落实,同样也有利于风险的防范。但利率市场化的制约因素和可能带来的冲击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农村信用社率先实现利率市场化,尚有诸多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是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机制逐步健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都逐步加大。经央行批准,农村信用社的利率改革先行一步,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利率改革试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试点地区的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深入分析利率改革的政策效应,全面总结试点工作的经验教训,对于防范农信社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经营风险,为下一步推进改革、扩大改革成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村信用社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年初,中央银行明确提出了“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思路,今年又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首次正式写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十五”计划,这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正在加快。利率市场化将引导金融企业和个人进入一个全新自由的投资理财空间。面对这一机遇和挑战,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应如何应对,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利率市场化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也是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的需要,它将为我国农村信用社拓展生存和发…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新常态、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金融脱媒与换媒、金融市场化等四个方面入手,认为使命偏离、财务收支、流动性是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提出坚持服务三农定位、创新驱动发展、突出精细管理和联合抱团成长等风险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及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逐步建立科学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改变"粗放式"的贷款利率定价管理模式,成为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对当前山东省农信社贷款利率定价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完善农信社贷款利率定价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行农村信用社运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依据我国农村信用社运行风险管理实务,运用对比分析法和筛选法,从经营方向、资本充足性、资产流动性、资产安全性、盈利性和管理能力等六大方面构建出了一套新的农村信用社运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