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城市化问题与战略选择□张文范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17年来通过改革农村经济体制,调整农村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1993年农村工业总产量22689.5亿元,粮食总产量45644万吨。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城...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我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我国需要继续推进城市化,这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启动内需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过去30年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基础上,针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本文分析了城市化动力机制演变及下一阶段的政策路径选择.文章认为,释放内需市场、消除阻碍要素流动的制度障碍和提倡低碳城市是我国新时期城市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城市化道路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 ,中国城市化水平将有一个很大提高。作者认为 ,在这一过程中 ,应该以发展大城市为重点 ,并以此带动一批中小城市 (镇 )的发展 ,实现全国城市化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关于加速中西部开发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同明 《经济界》2000,(1):70-72
1.中西部最大的潜在优势究竟是什么?这是研究加速开发中西部的首要认识思路。多年来,人们都认为中西部,特别是西部最大的潜在优势是资源、能源与原材料。如幅员辽阔,土地资源十分广博和丰富,一个新疆几乎等于5个湖北或湖南省,丰富的煤炭、水力资源和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北与西南,等等。但是,在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这种认识路线就值得重新审视了。在包括能源在内的资源型产品和各种工农业产品普遍过剩条件下,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出路不在于资源与能源,而在于市场,在于市场的有效需求。所以,中西部最大的…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的城市化道路选择的角度对中国的城市化有一个新的、更为深刻的理解,通过分析不同模式的城市化道路,结合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情况,可得出结论如今我们应该选择的是双轨制的发展道路,从而达到的更高水平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6.
论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动力机制及措施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的现状 农村城镇化就是在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下,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城市化战略道路的选择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指出了中国特色城市化战略道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县域经济的振兴和进步离不开工业化.目前我国县域经济间的发展差距,主要体现在工业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县,基本上都是工业大县.工业是目前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与东南沿海比较,我国中西部县域经济二元结构特征仍然十分明显,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确立工业在整个战略体系中的主体地位,选择适合的新型工业化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绍兴及其周围地区的实地调研和对相关资料的分析,作者认为,绍兴县是一个半城市化的典型区,并分析了其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发展前景.文章指出,半城市化的行政区不能没有自己的中心城市,要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对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以及城市规划体制、土地规划体制等制度的不断制度创新是半城市化地区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大都市区化"是城市化空间快速连绵发展的过程,反映了城乡一体化的地域整体特征.论文指出都市区化的经济机制是因为劳动分工和空间集聚之间的相互作用.论文基于这一经济机制对中国的城市化空间政策进行分析,提出:弱化城市规模控制,通过空间组织结构的持续调整推进都市区化发展,应成为城市化空间政策的调整取向.  相似文献   

11.
12.
论城市化的动因——兼论“城市化水平”概念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自从它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开始出现,已经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了。但是,城市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迅速发展以至形成我们今天所说的“城市化”,则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事情。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以后,城市化在世界范围的进程更为迅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在地球陆地面积中仅占很小比例的土地上,出现了壮观的建筑、平坦的柏油路、繁华的商业区、现代化的工厂企业和密集的人口。人类以现代化的手段在城市中创造了亘古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璀璨绚丽的现代文明。当然,这一进程也带来了诸如环境恶化、居住拥挤、交通不畅等一系列城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的阶段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力  陈浩 《城市问题》2013,(1):16-19,31
对我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的阶段差异进行了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分析,在城市化的不同发展阶段,驱动因素各有不同。一般地说,投资对城市化的促进弹性不高且呈下降趋势;工业发展在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城市化的中后期,第三产业的驱动作用较为稳定且高于第二产业;在城市化的整个过程中,科技与教育都具有稳定的推动作用;财政支出比重的扩大对城市化的驱动效果并不明显。为促进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应积极刺激消费、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布局、重视发展科技与教育、调动市场机制对城市化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是一个普遍的经济现象。经济发展,包括工业化、现代化,决定城市化的进程。例如,城市化同一国或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密切相关,并由此而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来。城市化也是一个具体的社会过程、社会过程,包括经济基础的变化过程。意识形态的变化过程,总有其特殊性。不同的国家或区域,城市化的方式、动力和战略是有差异的,不能采取完全相同的模式。从规律和事实出发,我们认为,中国城市化的道路应该是多样化的,由此而产生的城市化战略应该是多元化的。任何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我国已经开展城市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城市的概念、功能与发展史,特别是对城市的十二大基本功能和两大延伸功能进行了界定,提升了对城市的认知度;分析了我国城市化的国际国内环境条件及其战略意义,在总结城市化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化战略的调整进行了设想,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阐述了新的战略方案,并构建了战略的发展路径;最后,拟定了自贡市大城市化的建设目标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与世界上各国相比,中国的城市人口增长率是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和城市所致,可以视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城市是我国经济增长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和现代化因素最密集的地区,城市人口承载能力最高,经济产出最大,经济效益最好。城市化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后也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中国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城市化,城市化是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产业集群的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和城市化的内涵都是要素的聚集,二者存在很重要的内在联系。产业集群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载体,集群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文章从城市化动力机制方面阐述了产业集群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作用,简要介绍我国产业集群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产业集群发展以促进城市化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在我国城市化问题研究中长期存在着一些论争,这些论争主要是基于研究者的不同立场和研究视角而导致的。这些论争所以存在,在于其未充分考虑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和历史性。基于此,应制定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城市、不同类型乡镇和农村基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R&D战略联盟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 《企业活力》2002,(4):58-59
<正>当今国际竞争的核心是技术竞争。战略联盟主要表现为跨国公司在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方面的合作。据统计,80年代各国企业缔结的战略联盟中,85%以上与技术创新有关。国外学者把围绕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