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振强 《新智慧》2005,(9):58-59
为规范和加强信托业务的会计核算,保护信托财产安全,维护信托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财政部颁发了《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简称《核算办法》),外从2005年1月起在涉及信托业务的所有相关单位及信托项目中实施。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存在的问题是 :对信托投资公司未规定信用等级要求、信托定义未规定信托财产所有权转移、信托监管制度不完备。相应法律对策 :对信托投资公司规定信用等级要求、信托定义采用债权关系说、进一步完善信托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3.
企业诸多经济业务的核算都涉及到增值税的核算,企业会计准则和增值税制基于不同的目的在销售范围、销售金额、销售实现时间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认识和熟悉这些规定,通过比较分析,总结二者的差异,对于会计核算和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的准确性都有很好的帮助。本文通过对《企业会计准则》2006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深入分析,探讨了二者的差异,认识到增值税会计核算应严格按照增值税制的规定,但会计收入核算却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从而理顺了执行会计准则与执行税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企业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科技行业,其业务内容比较特殊复杂,会计核算及税务核算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各种税法没有明确的规定,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本就几种常用业务的会计处理及税务处理,结合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及有关税务政策进行了简要分析,具体说明了几种业务会计及税务处理的依据和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制度新世纪变革──资产会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总体上看,《企业会计制度》在资产会计上继承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基本原则,对于其中多数资产的初始确认、后续计量以及处置的会计核算大体上是一致的。但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归纳起来,《企业会计制度》的修订主要遵循了以下两个原则:①积极贯彻稳健性原则,如扩展了资产减值的计提等;②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作出了更加全面的规定。本文拟就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进行以下分析。 一、资产及其入账价值的确定 《企业会计准则》将资产定义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而《企业会计制度》指出,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尽管两者都认为资产应为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但两者的侧重点却不尽相同,前者强调资产的可计量性,后者则强调资产应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在资产的入账价值方面,《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虽然都强调应按资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但后者对各项资产初始确认的规定更加明确。而前者规定的则不甚明确或者没有相应的规定。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各项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和无...  相似文献   

6.
财政部于2003年11月7日印发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证券公司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财会[2003]32号)。该文件未对证券公司承担风险和报酬的资产管理业务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明确规范,导致各证券公司2004年年报中对资产管理业务的会计核算和披露方法各不相同。目前,资产管理业务基本上都由证券公司承担风险和报酬,因此笔者拟就该类资产管理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作一探讨。目前,证券公司承担风险和报酬(本文中主要指保本保底)的资产管理业务的会计核算及披露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账内核算表外反映,仍将其视同不承担风险和报酬的情况处理,并且未核算受托资产浮动亏损(即跌价准备)和已实现未结算资产管理亏损。2.账内核算表外反映,但将受托资产浮动亏损和已实现未结算资产管理亏损计入利润表。3.账内核算表内反映,又分为以下两种情况:①仍将资产管理业务在“受托资金”和“受托资产”项目中反映,但将受托资产视同自营证券计提跌价准备,将已实现未结算资产管理亏损列入利润表的“受托投资管理收益”项目。②将受托资产转入“自营证券”项目列示并计提跌价准备;将受托资金比照借款业务核算,列入流动负债项目;应付客户保底利息分别列入“应付利息”、“预计负债”、...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集合资金信托 按照官方定义,资金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信托投资公司的信任,将自己合法拥有的资金委托给信托投资公司,由信托投资公司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管理、运用和处分的行为.而集合资金信托是指信托投资公司接受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委托人委托、依据委托人确定的管理方式或由信托投资公司代为确定的管理方式管理和运用信托资金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非货币性交易是一项非常规交易,它往往容易成为会计主体操纵利润的工具。而应收账款,由于其特有的性质,致使它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规范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2001年1月1日财政部重新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准则》),并开始施行《企业会计制度》。但是,两者对非货币交易业务上的规定存在差异,特别是对涉及应收账款这一资产的界定较模糊,笔者对此作以下分析。一、换入应收账款的性质模糊1.应收款项的资产置换是否为非货币性交易。按照《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的定义,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应收款项应属于货币性资产的范畴。但是当企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并涉及应收款项时,是将应收款项视为补价进行处理,还是作为例外事项特殊处理呢?《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以一项资产换入的应收款项,或多项资产换入的应收款项,应当将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应收款项的入账价值,但具体并没有明确资产置换所涉及的应收款项是否属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也并未对此进行单独规范。这就造成了在实务处理上的随意性。2.补价界定的模糊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收到的补价小于换出应收款项账面价值,应将收到的补价先冲减...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四条指出“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企业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核算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分析、考核企业财务、成本计划执行情况,成为企业财务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如何考核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0.
边晓燕 《新智慧》2006,(3):50-50
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的依据是《企业会计制度》(简称《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简称《准则》),其中的会计处理方法与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8号件)的有关规定有所不同。本假定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就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及相关税法规定作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不单独设置“预收账款”科目的企业,预收的账款在“应收账款”科目核算;预收账款情况不多的企业,可以将预收的款项直接记入“应收账款”科目的贷方,不设“预收账款”科目;预付账款情况不多的企业,可以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记入“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不设“预付账款”科目。“预收账款”是负债类科目,而“应收账款”则是资产类科目;“预付账款”是资产类科目,而“应付账款”则是负债类科目。按照现代会计核算机理,不同性质的科目应该用来核算不同性质的会计业务,相互之间不能混淆,更不能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12.
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资产涉及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学忠  李桥娣 《新智慧》2005,(12):28-30
非货币性交易是一项非常规交易,它往往容易成为会计主体操纵利润的工具。而应收账款,由于其特有的性质,致使它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规范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2001年1月1日财政部重新修订丁《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准则》),并开始施行《企业会计制度》。但是,两对非货币交易业务上的规定存在差异,特别是对涉及应收账款这一资产的界定较模糊,笔对此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先进的会计核算模式与滞后的会计操作规程相矛盾。人民银行新的会计核算系统运行后,核算业务从内容、程序、方法以及风险点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各项会计业务操作规程的建设却明显滞后于业务建设,尽管总行下发了《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试行)》等业务处理规定,但操作性仍不够强。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居民资产快速增长,个人信托产生的财产基础已初步形成,通过个人信托进行投资理财,成为百妊梦寐以求的事情。今年1月10日发布实施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即将于10月1日起实施的《信托法》,为百姓委托专家代理投资,提供了法律依据,使百姓理财梦想成真。信托投资公司将凭借网络、技术、信息、人才等优势为百姓提供专家理财服务,以满足个人财富寻求积累与更多收益的需要,实现百姓用财、保财、生财的理财美梦。  相似文献   

15.
胡洪波 《新智慧》2005,(12):66-66
财政部于2003年11月7日印发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证券公司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财会[2003]32号)。该件未对证券公司承担风险和报酬的资产管理业务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明确规范,导致各证券公司2004年年报中对资产管理业务的会计核算和披露方法各不相同。目前,资产管理业务基本上都由证券公司承担风险和报酬,因此笔拟就该类资产管理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陈敏 《新智慧》2006,(7):17-18
目前我国涉及资产减值核算的会计法规主要是《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本就其中的相关规定进行简要的利弊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新准则体系下,银行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和跌价准备的处理发生了较大变化。针对《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和《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银行抵债资产的规定,在新准则下银行抵债资产要有相应的计量方式、入账价值和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委托合同制度具有如同信托制度的财产管理功能,但现有金融法制未对财产管理委托实行准入管制。信托公司以外的各类受托人依托委托合同经营证券资产管理业务,不同主体经营的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实质具有同一性,现有法制对这实质同一的社会关系依主体性质不同分别适用信托法制与委托合同法制,蕴涵着一定的金融风险与社会风险,信托法制较委托合同法制有着显著的比较优势,证券资产管理关系应统一适用信托法制。  相似文献   

19.
一、“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 使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应作为前期差错进行处理,而不再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  相似文献   

20.
丁自明 《新智慧》2006,(9):46-47
金融资产转移及其涉及的终止确认是会计实务中的一个难点,随着企业结构化融资交易(比如资产证券化、信托、债券买断式回购等)创新步伐的加快,这方面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之前我国没有单独的关于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有关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会计处理规定散见于《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及其他规定中。这次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有关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和《国际会计准则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考虑到我国实际,分为4项具体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