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刊撷英     
中国:零售业硝烟四起《商业周刊》2005年1月17日按照加入WTO的承诺,从2004年12月11日起,中国政府取消了对外国零售商的大部分限制,包括店铺数量、地域以及外资持股比例等方面。当初中国政府设定这些限制是为了给本土企业更多的契机来模仿西方的大型店铺模式。至今为止,这一策略也取得了较大成效。中国排名前四位的大零售商都是由国家或者是当地政府所经营或者扶持的。然而外国零售巨头们也是来势汹汹,他们正酝酿着扩张计划。加乐福已在中国开了240家分店,计划在今年再开150家店。沃尔玛在中国有43家店铺,遍及20个城市,今年另有十家卖场在筹建中。德国麦德龙是中国的第三大外国零售商,有24家店铺,且计划在五年内再建 40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外国零售商也在紧锣密鼓的抢滩中国零售市场。面对外国零售商的来者不善, 中国本土零售商正在想办法给与反击。  相似文献   

2.
外国零售商抢滩中国,国内的连锁超市也不断兴起,其成功的一个原因就是价格低廉,而部分看似低廉的价格实际上源于定价策略的运用对顾客心理上造成的影响。丈章介绍了连锁超市常用的几个心理定价策略,并分析了它们的运用对顾客购买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人在入世三年中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外国人有完全相反的两种心情:惊喜和畏惧。一些外国公司看到了中国所创造的巨大的商业机会,另外一些外国公司则感到了中国所带来的压力,当然更多的人认为中国经济崛起既是一个机会又是一个挑战。有些公司把制造中心迁到中国,他们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与日俱增。这些公司是受益者。也有些国家的公司承受着中国廉价商品所带来的沉重压力,或者因中国竞争而失去部分客户,许多国家失去了一部分就业机会。这些是所谓的受害者。尽管世贸组织总干事素帕猜在中国入世3周年之前表示,中国认真遵守了它在加入世贸时作出的承诺,取得了巨大成功,“我要给中国打一个高分”。但是,入世三年来,伴随着中国的对外贸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是中国广告的黄金岁月;而品牌推广的黄金时期则以90年代中后期为最甚。自从国际知名广告企业进入到中国市场抢滩,中国众多的  相似文献   

5.
《北京商业》2006,(3):29-29
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Wal-MartStores)今年大力收缩其海外业务。继今年5月宣布全面退出韩国市场后,最近沃尔玛又将它位于德国境内的全部85家百货商店,出售给了德国最大、世界第四大零售商麦德龙(MetroAG),彻底撤离德国市场。沃尔玛称,德国商业环境似乎很难使该公司获得期待中的规模和业绩增长,而他们公司不愿再等待德国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6.
资讯·外刊     
德国,中国来了!来源:《商业周刊》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到德国投资并非易事。德国的高工资成本和税收让很多外国公司望而却步。而中国公司却积极在德国开展业务。2004年,仅在汉堡就有42家中国公司开业,使这个城市的中国公司的数量增加到360家。它们大多是小型的船运和贸易公司。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制造商试图进入欧洲市场呢?对于已经进入德国压力容器产品市场的华鹏公司来说,收购Welz 公司能让它更快的交货和提供客户服务。对于希望得到快捷服务的客户,华鹏公司需要直  相似文献   

7.
靳悦 《商》2013,(15):257-257
我国加入WTO后逐步放开了外资零售商的进入,外资抢滩登陆式的涌入对我国零售产业组织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通过SCP理论,分析了外资零售商进入对我国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相应的提出我国供应商、零售商及政府在开放条件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外国零售商抢滩中国,国内的连锁超市也不断兴起,其成功的一个原因就是价格低廉,而部分看似低廉的价格实际上源于定价策略的运用对顾客心理上造成的影响。文章介绍了连锁超市常用的几个心理定价策略,并分析了它们的运用对顾客购买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21世纪为数不多的颇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虽然我国零售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甚至不少业内人士说这个行业赚钱太难,但是想要来中国投资开店一试身手的外国零售商并不算少,他们都在谋划在中国零售业的投资。2001年11月,我国被正式接纳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这意味着中国要遵循WTO协议的原则开放各行业的巨大市场,其中当然包括零售业。正因为如此,中国零售业市场的准入政策也就成了外国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以前的限制自从50年代以来,中国的零售业一直是一个由政府控制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一部分。直到1992年,在中…  相似文献   

10.
杨湃 《商业时代》2002,(11):83-85
有专家指出,衡量一个国家的流通现代化水平,不能单纯去看店铺的规模和数量,更重要的要看其管理水平和技术含量.从这一意义上说,哈斯曼是中国超市现代化的重要助推器和见证者.中美合资组建的洛阳哈斯曼制冷有限公司采用世界一流的陈列柜生产企业-美国哈斯曼公司20世纪90年代多项国际专利技术和管理方法,并从美国、德国、日本、芬兰等国引进最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加之公司上下实行高效、严密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确保其产品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优势、质量优势、外观优势,2001年该公司实现营销收入1.7亿元,产品远销新西兰、澳大利亚、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无疑已经成为中国食品陈列柜发展方向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11.
虽然国内的汽车市场近期趋冷,但在高端的豪华车领域却依然保持着既有的温度。中国市场蕴藏着的巨大的商机令国际豪门在抢滩中国上不敢有丝毫迟缓。作为本文两大主角的母公司一Volvo汽车公司和宝马公司自然不甘人后,只是在殊途同归之下却运用了不同的手段。华晨宝马借先声夺人之势尾随德国宝马不断推出国产车型,而Volvo汽车公司在暂时无法国产的情况下竭尽全力,通过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涂料行业对外开放比较早的领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外国涂料就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随着近几年中国造船高峰期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外国船舶涂料企业开始重视中国市场。丹麦海虹老人、国际油漆公司、挪威佐敦公司荷兰阿克苏·诺贝尔公司等国际知名船舶涂料企业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目前,全球前10家外国船舶涂料企业都已进军中国。  相似文献   

13.
美国美加州薯条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天然薯条的企业之一。公司总资产近70亿美元,现已成功的开辟了欧洲市场,并在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成功建立了销售机构和薯业基地。目前公司在中国投资2.8亿美元,全部用于该产品的原料种植、科研开发、产品推广等。纯天然健康绿色薯条已成为全球热销的时尚产品。据世界各国相关媒体报道,美加州薯条已成为休闲食品的典型代表,它的纯天然酥脆品质、精美包装以及无处不在的销售卖点,已成为消费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休闲食品,使经销商拥有最完美薯条和最广大消费者。  相似文献   

14.
在外国金融机构、跨国制造厂商、海外租赁公司加紧抢滩国内租赁市场的同时,国内制造厂商和内资租赁公司却因为缺乏从事融资租赁的资格举步维艰,这种“对外开放、对内限制”的体制使我国租赁业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5.
由于实木家具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在生产过程中有噪音、粉尘、漆雾和有害气体等污染,所以,近年来,该行业在意大利、德国、加拿大、美国、法国等传统生产和出口大国逐步衰退。从上世纪80年代起,全球的家具生产逐步转移,转移大体分两条路径进行。一为向靠近消费地、劳动力相对比较便宜的地区转移,例如波兰和墨西哥。波兰家具依靠靠近西欧的地理优势,出口量占生产总量的比例接近90%,且家具出口中的78%输入到欧盟国家。墨西哥依靠临近美国的地理优势,家具及配件出口量中的90%是销售给美国。二为向中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向中国转移。2001-2005年中国家具出口金额的复合增长率为30.16%,家具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由2003年的14.6%增加到2005年的17.21%。2005年,中国家具出口137.67亿美元,已成为全球家具出口最多的国家,高于第二大家具出口国意大利的108.97亿美元和第三大家具出口国德国的61.9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2005商业预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跨国零售商在中国进入全方位扩张时代 随着三年保护期的结束,从2004年12月11日开始中国零售业进入了后WTO时代,外国资本将更加畅通无阻地进入中国流通领域,进行全方位的扩张。  相似文献   

17.
中国消费者如今开始追求更为多元化的购物体验,统计数据亦显示,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在1995年时超过50%都集中于食品消费,而这一比重到2008年已减少至38%。在过去的20年中我们看到各类全球零售商陆续进入中国,零售商不再将其业务范围局限于东部沿海城市,而是开始逐步向内陆及西部城市扩张。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北京市优质零售物业市场大幅跃升,零售商在经历了过去两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低谷后,开始大肆扩张,以占据在未来市场中的有利位置。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低迷和洗礼后,增长迅速和表现出色的中国市场成为奢侈品零售商争夺的前沿阵地。百货业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被誉为“欧洲最豪华最气派的百货公司”的老佛爷亦与IT组建合资公司,整租下金融街西单广场商业部分,意将在此开设亚洲首家老佛爷百货。  相似文献   

19.
王伟明 《中国广告》2006,(6):162-165
Kohls和Uhl曾充满诗意地写道:“市场权力就像是风,你能感觉到它,但却看不到它。”简言之,市场权力是企业在市场上的潜在的影响力。在中国,中外大小零售商的跑马圈地着实搅动了生产商和零售商之间的权力天平。市场权力由生产商向零售商的转移已是普遍共识.尽管转移的速度和进程在不同的零售业态、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但对关键性营销决策的控制正从生产商转移到零售商的总体趋势却相当清晰,这些关键的营销决策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根据世邦魏理仕最新调研显示,德国已经成为2010年零售商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EMEA)拓展国际市场的首选目标国家。作为调研的一部分,这份名为《零售商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活跃度》的报告表明,47%的受访零售商将未来市场拓展的目标锁定德国。紧随其后的是法国和西班牙,百分比分别为44%和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