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诊断”史玉柱信誉行为 柳传志:我觉得史玉柱还钱是值得尊敬的,至于说他是不是炒作,或者是不是为了信誉投资,我不太懂。老段和我知道这1.5个亿不是一个小数。今年我们公司能挣七八个亿,那是很多年修行过来的,联想熬了七八年的时间才挣两三千万一年。1.5个亿确实不是一个小数,做企业的人都知道。现在大家也许看外国的公司看多了,知道多少亿美金多少亿美金,其实做起来还是不容易的事。 段永基:史玉柱作出这个决定,我觉得能不能换一个词,不叫借债还钱,它是史玉柱拿出钱来对他项目失误的那些投资者给予补偿,他根本不是借债…  相似文献   

2.
王利芬(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主持人) 今天我们一直没有分析到史玉柱迅速崛起的原因,我认为那个崛起是有史玉柱的天才因素,可能表现为他的销售天才。我们这个社会真的要给一个曾经有过失败但是更快地迅速辉煌的这样一个天才人物有一定的宽容度。我认识很多朋友,他们对史玉柱个人的人格魅力非常佩服,而且他们对史玉柱一复出就想到还老百姓的款这一点非常感动。阿峰(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记者) 现在,史玉柱“信任”举动是有一定的社会积极意义的,但这种“信任”举动能够坚持多久.取决于社会大环境和史的道德能够坚持多久和多…  相似文献   

3.
大起大落的史玉柱总是带给我们惊喜,很多人的印象还深深地铭刻在珠海巨人大厦的残废工地上;但是,史玉柱却靠着脑白金又重新在上海滩上站了起来。 史玉柱的东山再起,有着双重的意义。 意义之一,史玉柱开创了一个大落后大起的先例。 意义之二,史玉柱欠债还钱意味他们代表的中国民营企业家终于一只脚迈进了市场经济的道德门槛。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带给敢为天下先者无数的暴富机会和神话。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发财的人有,糊里糊涂、瞎混瞎蒙发财的人也有;发了财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人有,发了财不知道自己是谁、忘乎所以的人更多。典型的…  相似文献   

4.
祖佳  中华   《中国市场》2009,(24):56-57
<正>"这个酒无论是否有我的参与,都会成为中国销量第一的白酒。"在史玉柱的心中,曾经倒下的"巨人"始终是一个难解的结。有了这样的铺垫,人们也就不再难以理解,在反复宣称"我有自己的纪律……除了金融和互联网,其他行业我基本不碰"之后,史玉柱缘何还会义无反顾地跳出自己的"领地",投身前途未卜的保健酒市场。只是,这一次,等待他的是富豪榜上的跳跃前进,还是商场上的进退维谷—"酒精"考验后的史玉柱能否"永垂不朽"?  相似文献   

5.
癫狂史玉柱     
李彤 《商界》2007,(12):120-124
从被巨人大厦拖垮,到依靠“送礼就送”的“脑白金”东山再起,史玉柱的偿债行为。为他的复出奠定了一个坚实的道德基础。 从现实世界跨入虚拟世界,史玉柱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打造出了一个市值5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但是,在史玉柱构筑的虚拟世界里。平等、博爱、诚信分文不值,只有金钱是万能的。 在金钱与道德面前,史玉柱再次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6.
在段永基的四通卖打字机和4S排版系统的时候,史玉柱在卖巨人汉卡。那时他们是对头。折腾了一圈以后,老段和小史在2003年末把手握在一起了。一个著名的成功者和一个著名的“失败者”开始一次基于情感和利益的合作。只不过现在的局势是史玉柱卷土重来,春风得意,而段永基却只能靠多年来的修炼勉强从容行走。史玉柱为什么要把脑白金和黄金搭档卖给四通?段永基为  相似文献   

7.
《中国市场》2002,(10):25
<正> 在企业界,史玉柱算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从一次创业的失利到如今的二次创业,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的中国10大富豪榜上,史玉柱还是惟一一位靠知识发家的富豪。 史玉柱的老家在安徽怀远。1984年史从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分配至安徽省统计局。因工作出色,1986年安徽统计局将其列入干部第三梯队送至深圳大学软件科学管理系读研究生,毕业回来即是稳稳的处级干部。一般人皆认为史官运亨通,前程似锦,但到深圳后开阔了眼界,同时为深圳“遍地金钱”所打动的史玉柱,深大研究生毕业后所做的第一件事竟是辞职。为此遭到了领导、亲人的一致反对,但他义无反顾,很快带着其在读研究生时  相似文献   

8.
吕勇华 《中国工商》2002,(9):130-132
由于媒体的大肆聒噪,目前人们对“脑白金”的认识已由当初的盲目迷信逐渐转为客观冷静,但“巨人”借着“脑白金”快速崛起并使史玉柱还清了债务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兴旺,到倒掉,再到东山再起,史玉柱和巨人集团的轨迹,对外界来说似乎是一个谜。本文作者通过对幕后策划者的专访,使我们对“巨人”的崛起有了些许了解,从中也可以看出,史玉柱的“翻身”也是颇费一番周折……  相似文献   

9.
告别史玉柱     
杨阳  王浩 《中国品牌》2013,(6):24-27
史玉柱不顾形象地张嘴用右边牙齿咬开了一瓶啤酒,喝干后,把剩下的几滴都浇在了自己的光头上——看得出他很High,这是《仙侠世界》内测的会议现场,也成了他公开宣布离开巨人CEO职位的告别会,这恐怕是他最后一次在公众面前高调出现。  相似文献   

10.
怀疑史玉柱     
周国洪 《商界名家》2004,(10):14-18
甲:怀疑史玉柱?为什么?乙:脑白金“骗税”,数额上亿呢!甲:哇噻,史玉柱可是个蛮诚信的企业家,是不是下面人做的,栽在他头上呀?乙:上亿呢!他能摆脱干系么?……类似的脑白金抑或史玉柱“骗脱”说先在坊间传开,继而甚嚣尘上。果面如此么?目前尚无官方结论,但从记者的调查看,史玉柱抑或脑白金的确有鲜为人知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史玉柱这位商界狂人重新进入公众视野,他旗下的巨人网络公司于2007年11月1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顷刻即拥36亿7500万美元身家,并造就21个亿万富翁和186个百万富翁。  相似文献   

12.
《三联竞争力》2010,(4):30-30
股神巴菲特的午餐一直是全球最有趣的拍卖之一,如今中国有了史玉柱与之隔空对垒。 2010年3月15日,从这一天起,在央视前主持人王利芬新创办的视频网站忧米网上,史玉柱开始拍卖3小时的视频对话时间。  相似文献   

13.
史玉柱     
高善文 《新财富》2009,(8):41-41
上世纪80年代末,史玉柱首次创业,以软件版权向杂志作抵押先做广告后付款。并以加价1000元的代价从电脑商家获得推迟付款半个月的优惠。由此史玉柱赚下第一桶金。而“广告”也从此成为史玉柱开辟新事业的必用招数。  相似文献   

14.
从巨人汉卡到巨人大厦,从脑白金到黄金搭档,从《征途》到《巨人》,史玉柱的每一次腾挪转换都与争议相伴,而这一次,他又回到保健品市场。  相似文献   

15.
也许这一回,史玉柱真的是赌性发作,把他事业的赌注押在网络游戏上,想一飞冲天,实现IT财富英雄的梦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财经界》2001,(9)
如果把2001年的中国民营企业称为史玉柱年大概没有多少人会反对。至少就媒体的关注程度而言,史玉柱和他的"巨人"牢牢的占据了头一把交椅,尽管史玉柱多次表示要回避媒体,但"不幸"的是媒体偏偏喜欢上了他。  相似文献   

17.
如果把2001年的中国民营企业称为史玉柱年大概没有多少人会反对。至少就媒体的关注程度而言,史玉柱和他的"巨人"牢牢的占据了头一把交椅,尽管史玉柱多次表示要回避媒体,但"不幸"的是媒体偏偏喜欢上了他。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企业发展史上盛极而衰的经典案例,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曾经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们旧话重提。在巨人集团名存实亡、史玉柱销声匿迹的几年里,这几乎成了他们存在于媒体和公众心目中的唯一理由。新世纪伊始,昔日的巨人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因为沉寂多年的史玉柱选择了还债为自己重出江湖扫平道路。 清偿债务,重树巨人大旗   1997年,巨人危机爆发后,巨人集团留给世人的除了尚未完工的珠海巨人大厦,就是 2亿多元的海内外债务。这些债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在香港所卖的楼花、在国内卖的楼花,以及与巨人集团经营往来中的法人…  相似文献   

19.
“今年爸妈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大概是2001年以来人们最耳熟能详的广告词了。从去年初开始,脑白金的广告铺天盖地地出现在各大电视台黄金时段中,频率之高,几乎为所有广告之冠。随之而来的业绩是,脑白金在2001年1月销售2亿多元,打破中国保健品行业单品单月的销售纪录。当年那个营销高手史玉柱又回来了,而品牌推广和渠道建设是脑白金的两个制胜关键。  相似文献   

20.
史玉柱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营销方法,他成功营销的杀手锏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