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经过15年的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已有所增强。但是,勿庸讳言,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还没有真正显现出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匀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战略举措。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2.
郑翎 《发展研究》2007,(4):63-65
一、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必要性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要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嫁接,重要的就是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市场运行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又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并提出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作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并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把自身建设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而要建成市场主体,就必须进行深层次改革,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控成市场主体的基础和前提类作。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要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我…  相似文献   

4.
陈永奇 《经济问题》1993,(11):50-52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指出:“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提高它们的素质。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同时,这也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前段我们就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典型调查,发现了不少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政府职能转变迟缓、滞后,影响了企业的改革进程,企业没有真正成为具有“四有”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相似文献   

5.
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的思考侯雪梅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们国家的经济主体,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厦的支柱。在我国已经步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轨道的今天,如何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关系着企业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而且推动、制约,甚至决定着...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是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建立起来的老工业基地,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全省575户大中型企业在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户数占全部的4.2%,固定资产原值占73.2%;产值占69%;销售收入占75%;实现利税占74.7%;上缴利税占75.9%。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利用老工业基地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慢了,经济水平在全国的位次后移了,主要是国有企业制度及相应的计划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所以,这是一种体制性衰落。要使  相似文献   

7.
生存与发展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当前国有企业处在转换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生存与发展问题已经摆到突出的位置,企业要生存就必须发展,要以发展来保证生存。  相似文献   

8.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十八年了,在此期间,国民经济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世人有目共睹。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必须解决深层次矛盾,着力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决定》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所以,国有企业改革要以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  相似文献   

9.
<正>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试办“无主管部门企业”,是一项有益的探索。试点企业能够试办成功,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拟就试办“无主管部门企业”的具体运作,谈谈个人几点粗浅认识。 试办“无主管部门企业”具有积极作用 首先,试办“无主管部门企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条件。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步伐。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尽快地转换经营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但由于我们许多大中型国有企业,基本上都是在原有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而且沿袭了多年,企业对政府及主管部门依赖性极强,成为政府部门的“附  相似文献   

10.
<正> 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实行公司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一般小型国有企业,有的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有的可以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也可以出售给集体或个人。出售企业和股权的收入,由国家转投于急需发展的产业。” 按照我的理解,第一,如果说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方向是股份制的话,那么,国有小型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形式则是合作制。合作制,即我们过去所讲的集体所有制经济,这两个概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吉林省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考验。一些矛盾和困难困扰着企业,使企业步履维艰。据不完全统计,到1996年第3季度,国有企业的亏损面已达到一半以上。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将使我省的财政收入减少,经济实力减弱,企业发展缺乏后劲,丧失国有企业的优势地位和骨干作用。同时,也会影响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如何搞好我省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一、目前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  相似文献   

12.
当前 ,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 ,能否搞好国有企业 ,不仅仅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 ,而且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政治问题。因此 ,我们必须坚定信心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 ,这是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基本前提条件。一、要有一个改革的领导班子 ,要有搞好企业的坚定信心实践告诉我们 ,凡是搞得好的企业 ,都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这个班子善于审时度势 ,科学决策 ,团结合作 ,大胆实践 ,在同样的外部环境下 ,领导企业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国…  相似文献   

13.
对搞活国有企业的几点看法陈锡瑶,徐伟红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我国国有企业亏损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据统计,在全国37.8万个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有2万余家,其中国有企业约1.4万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改革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难中之难。经过多年探索,我党已明确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各项基本方针。但由于受到体制及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牵制,客观地说,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还没有迈出最后的门槛。要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解困的目标还必须加把劲。一、什么是改革的初衷为什么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或者说什么才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初衷?这点原本是清楚的,即要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关键是转换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以从根本上解决国有经济活力不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是要使国有经济和整个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始终保持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如果失去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既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在新的时期,国有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只能搞好,而决不能搞坏;只能加强,而决不能削弱;只能使它们形成新的优势,而决不能使它们失去优势。目前,一些国有企业缺少活力,不是由于所有制的问题,而是由于体制问题、经营机制问题。根本的出路是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关于国有中小企业卖与不卖的问题,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争议的焦点不应是卖与不卖的问题,而是如何卖好的问题。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看,大量国有企业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难以建成,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目标难以实现以及企业活力增强缓慢,必然影响经济增长和...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能否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切实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关系到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与前途。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改革进程中,一些制约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资金不足、债务负担过重问题。一、资金不足、债务负担过重是制约国有全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资金不足,一直处于…  相似文献   

18.
国有经济是江苏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占全省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但仍然占据全省经济的主导地位.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保持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是适应国际经济激烈竞争,使我国在下世纪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江苏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搞活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我们已经进行13年了,也做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税制改革和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尝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问题和困难日益突出。吉林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高达78%,而国有企业亏损面约占30%(指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一万户),大中型企业接近50%—60%,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困难重重、资金严重短缺、资本负债率高、产品销路不畅、规模不经济等等。  相似文献   

20.
能否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也是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作为国有外贸企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存、发展,如何进一步适应自去年以来进行的外贸体制的改革,都是目前令人关注的问题。本文拟结合无锡外贸的实践来探讨上述的问题。 市场经济对国有外贸企业的影响 市场经济对外贸企业的影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