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腐败一直是各国面临的难题,它腐蚀机关、败坏风气、阻碍公平,所以腐败问题必须解决.世界各国在很久之前就已经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来防范和治理腐败行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腐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现在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尽管反腐倡廉的工作一直在进行,但是腐败行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例如腐败手段多样化、智能化并且腐败金额数量巨大.同时腐败行为具有精心策划、隐蔽性强、风险成本较低等特点,管理者并不能很好的发现治理腐败行为.实践表明单纯的依靠立法制度来打击和制裁腐败行为,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忽视了行贿者本身的"经济人"特性,制定的管理制度过于简单并且相对于腐败行为的收益其处罚过轻.所以开始出现了用成本收益来和博弈论来分析腐败行为,根据腐败的原理,进而找到抑制腐败行为的机制,并且结合当前的相关政策,提出具有实效性的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2.
腐败是一种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特殊经济行为.导致腐败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公职人员社会角色双重性、混合经济、"政府产品"问题和制度缺失等.腐败行为有其特定的成本和收益,公职人员是否采取腐败行为与其对于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有关.反腐的重点在于遏制腐败,而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腐败成本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是遏制腐败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廉洁风险防范是提升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是针对企业可能出现的腐败行为,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把腐败程度降到最低,提前化解权力运行中腐败的风险。在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行为和人员中,分清反腐倡廉监管的主次和重难点,尽可能事前介入各种易导致腐败的人和事中,减少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4.
亨廷顿对腐败行为所下的定义,时下在学术界很流行,其特点是根据行为的动机与手段对腐败行为的界定。其最严重的缺点是把一些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的“特殊的权力越轨行为”划归腐败行为,同时又把一些严重损害社会的权力行为排除在腐败行为之外。由此而导致所谓“腐败的正功能”理论,给反腐败斗争造成许多思想混乱。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关于腐败行为的功能性定义,认为应当据此来确定反腐败斗争的方针政策,使反腐败斗争与改革开放齐步并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有文献对腐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府官员腐败,鲜有针对企业高管腐败的研究.本文以企业投资效率作为切入点,考察企业高管腐败对其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在不同产权性质和不同高管政治背景下,高管腐败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差异,以期拓展和深化对企业高管腐败问题的研究.研究发现,企业高管的腐败行为与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正相关,即高管腐败降低了投资效率;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高管腐败行为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更显著;当企业高管具有政治背景时,其腐败行为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腐败”定义的基础上,运用“经济人行为假设”、“成本—收益”和“寻租理论”等经济理论工具,对腐败行为的产生进行剖析,探讨了中国当前存在大量腐败现象的经济和社会根源。进而得出不完善制度导致的经济运行的非效率是导致腐败行为产生的最根本源泉,并对腐败治理进行理论分析和建议。指出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是遏止腐败行为的有力杠杆,但最根本的措施是推进体制的改革和民主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由于管理者和使用者分离,集体腐败逐渐演变为科研经费腐败行为的主流形式,越来越多地呈现出社会网络的相关结构及特征,因而可以将嵌入载体和运作路径作为解析科研经费腐败网络的两个重要变量。嵌入载体表达的是腐败网络建构和生成的场域,以此区分科研经费腐败行为中不同个体之间的联结机制究竟是通过公共权力还是私人关系,而运作路径则用于区分行为主体实施腐败的过程是直接或是间接。根据这两项重要变量,可以划分出4种不同结构的科研经费腐败网络类型,即公职人员自体腐败网络、公共组织寻租网络、科研人员自体腐败网络以及科研人员—中介网络,这4类科研经费腐败网络较为全面地概括出了当前我国科研经费腐败的共谋方式,据此提出了科研经费腐败防治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08—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采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工具变量法实证研究企业腐败文化对其逃税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腐败文化对企业逃税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企业腐败文化越浓厚,企业逃税行为越严重。相较国有企业,腐败文化对民营企业逃税行为的影响更明显;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企业腐败文化对其逃税行为的影响也越显著。机制研究显示,在腐败文化的驱使下,公司会通过向税务征管人员行贿形成征纳合谋,以实施逃税活动。最后,金税三期工程自然实验的结果表明,强化税收征管总体上可以有效减少企业逃税行为,但对于腐败文化严重的企业则收效不大。  相似文献   

9.
邱艳红  孙明明 《经济师》2006,(7):44-45,48
随着时代发展,腐败行为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文章基于经济人假设对腐败的预期成本收益问题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并指出腐败成本收益分析法应用于实际的复杂性和前提条件。根据成本收益分析,文章在此提出一些解决腐败问题的方案,以求降低腐败的发生率,实现政府行为的廉洁高效。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7,(12)
村干部作为治理我国农村事宜的重要人员,在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在一些地方也存在侵占公共财产、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私分集体土地、拉拢、贿选买官、私分公款等腐败行为。导致这些腐败行为的原因中不仅包括村干部自身的原因,也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应从以下几个途径来治理村干部腐败:在总体格局上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斗争力度;在乡镇层面加大腐败预防和制度防腐的力度;在村两委层面上完善反腐防腐体制机制;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消除腐败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村干部作为执行国家颁发的有关农村政策的主要主体,作为国家发展农村基层建设的依靠力量,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奖章与陷阱:渐进转轨中的腐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在1970年代后期开始推进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福利得到迅速的改善和提高,但腐败现象也比较严重;同时,市场化的推进并未能遏制住腐败的扩散,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反而面临着更为严重的腐败现象。通过分析中国的经济转轨过程,本文对此作出了解释。与其他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的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发展所具有的特殊的制度安排既促成了经济的迅速成长,也引发了普遍的腐败问题。它们包括:经济决策的地方分权、双轨制市场化和集体所有的产权形式,这些要素既提高了官员推动经济增长的激励,也促使许多官员以腐败的形式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而以“关系”为基础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央政治权威的稳定性有助于减少官员在抽租过程中对经济增长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另外,我们认为,市场化改革对腐败可能产生两方面效应,一方面,市场化通过培育新型的企业家阶层促使大量资源由市场配置,这有助于减少腐败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市场化进程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了经济中的租金总量,这成为诱发寻租行为的因素。最终的净效应取决于政府部门的改革。发生在中国的现象可以归结为政府改革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2.
经济官员拥有着特权。这种特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形成"政治市场",成为特殊商品,进而进行权钱交易。本文对经济腐败的成本收益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经济腐败的风险成本与反经济腐败的对策进行了博弈分析。在对经济腐败决策模型和影响其风险决策的主要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经济腐败行为总是遵循"以最小腐败成本获取最大腐败收益"的经济学原则。因而,加大腐败者的经济腐败成本,可以减少经济腐败,从而降低经济腐败风险,并提出了加强经济腐败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多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腐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对于发达国家,腐败不利于经济增长;二是对于发展中国家,一开始腐败对经济增长是有促进作用的,但腐败与经济增长之间是一种倒U型的关系,腐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只是暂时的;三是对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体制的完善,政府管制的减少,腐败的负面影响已经超过了正面影响,目前处于倒U型的右半部分,即腐败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最后,本文给出了治理我国腐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A vast amount of research has considered numerous causes and correlates of corruption. Also, there have been many studies of the consequences of various forms of uncertainty. However, exploration of the nexus between economic uncertainty and corruption appears scarce. After providing an intuitive and heuristic linkage between general economic uncertainty and corruption, this article uses a large cross-country data set to augment a fairly standard model with simple proxies for uncertainty and to investigate how economic uncertainty might affect the prevalence of corruption. In addition, a quantile-regression framework is used to judge how the strength of various covariates may differ with the level of corruption. Seven main points emerge from the estimates. First, economic uncertainty is associated positively with corruption, and the relation seems to be robust across measures of uncertainty and corruption. Second, quantile-regression estimates indicate considerable parametric heterogeneity across the distribution of corruption. Third,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per capita has the expected corruption-mitigating role. Fourth, increased political rights and civil liberties also appear to lower corruption. Fifth, greater government consumption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corruption. Sixth, while the hyperinflation dummy lacks significance in most OLS regressions, its significance varies across the distribution of corruption. Seventh, neither police force nor government subsidies shows significance, but transition economies have more corruption.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文献关于腐败、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相互关系的研究还不充分,将三者置于同一整体框架下的研究能为理解和验证腐败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直接的证据。本文在传统的EKC模型中考虑腐败因素,利用1995-2011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腐败、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三者之间的关系,验证了腐败对经济增长以及腐败和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腐败阻碍了经济增长;(2)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U”型关系,我国仍处于经济增长越快,环境污染越严重阶段;(3) 腐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弱化经济增长从而对环境污染有负向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腐败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手段,政府不能通过阻碍经济增长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6.
A common finding of many analytical models is the existence of multiple equilibria of corruption. Countries characterized by the same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do not necessarily experience the same levels of corruption. In this article, we use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techniques to analyse the cross-country distribution of corruption. Particular emphasis will be given to the question whether the distribution of corruption shows more than one peak. We find that most of the estimated densities exhibit twin peaks. We also provide some evidence on the intra-distribution dynamics and the persistence of corruption. We find the group of countries classified within the two ‘clubs’ to be very stable. Corruption is a highly persistent phenomenon. Substantial changes in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countries within the ‘corruption club’ are required before a significant decline of corruption is to be expected.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amines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individual decision-making in a corruption game. We define culture as an individual's accumulated experience, shaped by the social, institutional, and economic aspects of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individual lives. Based on experiments run in Australia (Melbourne), India (Delhi), Indonesia (Jakarta) and Singapore, we find that there is a greater variation in the propensities to punish corrupt behavior than in the propensities to engage in corrupt behavior across cultures. Consistent with the existing corruption indices, the subjects in India exhibit a higher tolerance of corruption than the subjects in Australia. However, the subjects in Singapore have a higher tolerance and the subjects in Indonesia have much lower tolerance of corruption than expected. We conjecture that this is due to the nature of the recent institutional changes in these two countries. We also vary our experimental design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he perceived cost of bribery and find that the results are culture-specific.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行为决策理论的腐败选择行为模型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对于面对损失具有风险偏好倾向的腐败者,虽然位卑权小时廉洁守法,升职后却可能走向腐败.而且,一个弹性的惩罚制度环境会增加行为人的违规价值预期,强化行为人逃避严惩的侥幸心理,加剧腐败行为蔓延.所以,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优化监督环境,提高惩罚制度的执行力,是遏制腐败蔓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作为"经济理性人"的地方政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其公共行为中表现出强烈的公司化行为。这种行为背后固然有它特殊的体制动因和角色动因,但随着该行为的变本加厉,它给社会带来了诸多的负外部成本,如资源浪费,环境破坏,滋生权力寻租和腐败等问题。应通过归位地方政府的公共行为,以法律形式明晰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各自的职责权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现有的人事考核体制。  相似文献   

20.
医疗行业腐败的根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行业的腐败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其产生的根源既存在一定的共性,也与各国的医疗体系自身特点有关。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医疗行业腐败现象显得尤为严重。本文回顾了与医疗腐败相关的经济学文献,分析了医疗行业产生腐败现象的根源,并特别指出,转型国家中的医疗腐败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医疗腐败具体行为进行了分析,着重研究了转型国家中常见的非正式支付现象;最后,结合我国的特点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