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群体性事件是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弱势群体是各类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参与者。本文梳理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整个流程,注重从事件发生前期环节进行剖析事件触发的机理。当风险源形成后,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则会在偶然性的触发事件影响下演变为暴力性的群体性事件。如果基层组织和事件当事人是信息对称,即完全契约情况下,通过完善利益表达和协商机制使弱势群体能够进行利益诉求,则能有效缓释和消解社会张力,避免矛盾的激化。  相似文献   

2.
邹焕聪 《农村经济》2012,(12):125-129
近年来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从行政法治的视野考察,行政权力的行使不规范、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缺失、基层"官民"关系失范以及法定救济渠道不畅是当前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激化的主要原因。要实现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化解,就必须实施行政法防治之策,即加强约束公权力的立法,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建立农民诉求的组织,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理顺地方"官民"关系,打造官民平权型政府;整合现有救济资源,畅通行政法律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意见表达的一种极端方式。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客观上促进了当地地方治理的明显改善,这本质上是群体性意见受到尊重的结果。但是,群体性意见以群体性事件的形式来获得尊重,代价高昂且决非不可避免。群体性意见增多源于深层次的制度问题,而群体性事件则应是处置策略问题。本文认为,避免群体性意见向群体性事件转变,关键在于充分尊重群体性意见的表达权利,如果合理诱导反而对地方治理会产生建设性作用;而减少群体性意见的生成,关键在于疏通各种利益表达渠道,将群体性意见化解于事前的政治参与和事后的法律途径。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社会进入转型关键期,各领域出现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特别是受到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利益冲突加剧、法制观念淡薄、政策条件不完善等,为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应从农村发展的现状出发,构建相应的利益导向机制、诉求机制和协调机制,以及农村社会预警机制,通过这些化解机制将群体性事件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因失去土地、土地相关权益得不到保障等引发了大量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并且规模和表现形式不断升级,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引起失地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主要有:部分政策性障碍导致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受损、参与主体认知不足导致行为失范、危机处理机制不健全和网络舆情等媒体的推波助澜等。应建立健全有效应对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的防控机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高参与主体法律意识,畅通失地农民利益诉求渠道;深化利益补偿制度改革,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网络舆情控制与引导机制,有效整合利用大众传媒的作用;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构建城乡新型基层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6.
近10年来,我国爆发800多起环境群体性事件,这类事件具有社会影响力大,民众心理震撼性强等特点,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难题。本文在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以广东肇庆发生的发电厂群体事件为案例,从事件的培育、萌芽、发展、高潮和消退五个阶段分析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并进一步提出完善源头治理机制、发挥"环保非政府组织"等民间力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产业布局空间、构建三方联动机制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阶段农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农村群体性事件作为转型期社会冲突和农村治理性危机的重要表现形式,客观地反映了农村社会利益整合以及社会秩序和民众政治意识状况,有着很复杂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8.
范琛 《农业经济》2012,(6):76-78
当前我国转型期农村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并呈现出利益性、突发性、对抗性和破坏性等特征,对政治统治、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引发原因较为复杂,因从发展农村经济、重构基层政府权威、畅通农民言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构建预警和应急处理杌制等多方面积极防范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屡屡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对于社会稳定和民心稳定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必须反思在群体性事件屡发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农村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要通过畅通利益表达机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健全利益补偿机制、强化利益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1.
舆情是民众对关乎切身利益或特定关心的中介事件的群体性评价、意愿、态度和要求等情绪的综合表现。随着网络社会和市民社会的渐趋形成和发展,舆情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和深层次性等特征。持续关注并系统研判社会舆情,建立健全舆情管理机制不仅是政治学和行政学研究的应有之义,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紧迫课题。政府舆情管理机制涵括舆情输出、舆情输入和舆情调控等三大要件,即畅通舆情表达输出机制、健全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完善舆情调控干预机制。构建中国特色政府舆情管理机制对于掌握新时期下人民群众的多样诉求,把握公共决策的正确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民表达利益诉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农民利益表达不畅的首要原因是利益表达起点的滞后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和谐社会的要求,又提出了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新理念:事前表达与事后表达的有机融合,表达主体和表达客体的双向培育。  相似文献   

13.
政治传播学主要研究政治信息的传播方式及其影响,可以为我们深入剖析当前网络社会条件下政治传播的方式特点及其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关系,提供很好的分析工具。文章从当前中国网络社会特点入手,分析在网络社会初期政治传播的特点,进而分析此种政治传播特点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诱发作用,最终从网上政治传播的角度提出预防和化解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市场主体的利益冲突呈现出多元化,而且利益诉求数量和程度大幅提高,经济诉求的渴望加剧,政治诉求和社会诉求的愿望更加迫切.因此提出农村市场主体的利益实现途径,包括倡导并推行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并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建立利益保护和冲突管理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多元利益集团下的社会均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社会利益格局分化和失衡的条件下,塑造多元利益集团是促进社会利益均衡的重要机制之一。所谓塑造多元利益集团,即不同利益取向的公众构成不同的利益集团,在社会秩序和制度的约束下,利益集团以政治参与者的身份作为利益表达和利益均衡的有效机制,使社会张力保持在可控制的限度  相似文献   

16.
"过日子"作为本土性概念,是理解农民日常生活行为的关键词。在维权抗争的底层政治运作实践中,农民的日常维权行动与群体性利益表达因受过日子逻辑的考量而迈向"不情愿的抗争",并在选择行动策略时采取有节制的"出气"与忍声吞气的"认命"行为。认识到过日子逻辑在农民日常利益表达中的价值和影响,对于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运用可行能办理论对失地移民权益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失地移民的真实困境是"可行能办"缺失,主要表现在利益表达能力欠缺、经济参与能力短缺、社会机会不足,此三项能力的缺失使失地移民成为潜在的贫困社群.因此,保障失地移民的权益关键在于培育失地移民的"可行能力"而培育失地移民"可行能力"的途径主要是建立健全顺畅的利益表达机制、建构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完善失地移民就业保障制度与建立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会突发事件既包括大型农业自然灾害,也包括突发性的紧急事件或危机事件。本文分析了农村社会突发事件中紧急事件、危机事件、灾害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四种基本形态的个性特征,分别指出了各种突发事件处置不当可能造成的严重社会危害后果,并提出了相应的识别、应急及善后处置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会突发事件既包括大型农业自然灾害,也包括突发性的紧急事件或危机事件.本文分析了农村社会突发事件中紧急事件、危机事件、灾害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四种基本形态的个性特征,分别指出了各种突发事件处置不当可能造成的严重社会损害后果,并提出了相应的识别、应急及善后处置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层信息     
国务院六部门要求重点查处三类侵犯农民利益问题 经国务院同意,农业部、国务院纠风办、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法制办、教育部近日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通知》,要求重点查处三类侵犯农民利益的问题:一是涉及农民负担的恶性案件、严重群体性事件和造成重大影响的其他案(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