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小晶 《农村经济》2005,(12):107-110
作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和推动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产业集群”这一发展模式与产业竞争战略,越来越引起理论界及地方政府的重视。研究产业集群问题,对于解决产业的经济规模化、布局合理化、结构高度化、经营国际化以及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问题;对于根据专业镇的特点及产业发展要求,优化产业链,着力培育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群簇发展,有效发挥专业镇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与经济效应,从而推动专业镇经济转型升级,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试图对广东省增城市新塘镇牛仔制衣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专业镇发展和提升产业集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广东专业镇发展现状与转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轶昆 《南方农村》2012,28(3):53-56
广东专业镇近十年来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环境、能源、生态、土地、劳动力等因素约束日益趋紧,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专业镇发展遇到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广东专业镇必须依托特色产业竞争优势,提高专业镇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现代产业服务水平,推动集群经济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产业升级带来的产业梯度转移为安徽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安徽产业梯度状况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必要条件,但安徽产业集群水平偏低,竞争力水平不高,承接产业转移需要在优势产业发展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布局。  相似文献   

4.
新常态下,矿业经济和传统地质工作处于低迷状态。同时,地质工作面临"一带一路"战略等发展机遇。地勘单位需要进一步明确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动适应新常态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型升级为主线,走出一条新常态下的转型发展之路。地勘单位转型升级应重点从管理工作和产业发展两个方面着手,以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发展,以产业的转型升级保障管理工作的提升。文章以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为例,介绍了其在转型发展和深化改革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经验,并进一步探寻地勘单位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是新型生产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它对加快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粮食流通产业属于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迫切需要加快推进"互联网+粮食",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自贡市抢抓机遇,大力实施"互联网+粮食"战略,初步实现了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的跨越。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和城镇化之间是一种互动、双向、循环的作用机制。六安市共有产业集群专业镇16个,大多处在成长阶段,产业聚集度不高、规模小,产业集群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不强,部分专业镇的城镇化率比较低。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实现产业集群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合作是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为发挥产学研合作在专业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动广东专业镇转型升级,文章通过对博贺渔业专业镇实地调研,综合分析当地产业技术基础和产业需求、合作内容和目的、产业组织经济实力等因素,提出目前应当选择"产学研三方共同参与,政府推动与自愿合作相结合"的产学研合作目标模式。并从"科学规划技术创新战略、明细产学研合作思路、选择恰当的合作主体、建立完善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选准拟合作方向和内容"等方面,提出产学研合作有效模式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和城镇化之间是一种互动、双向、循环的作用机制。六安市共有产业集群专业镇16个,大多处在成长阶段,产业聚集度不高、规模小,产业集群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不强,部分专业镇的城镇化率比较低。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实现产业集群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推进安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不仅有助于推动安徽企业转型升级,而且有助于带动其他产业同步发展,促进安徽经济的奋力崛起。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的视角,分析了当前在推进安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集中体现在创新实力不强、协调发展不够、绿色转型不力、开放水平不高、共享范围不广。为此,应当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以创新发展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协调发展完善市场体制机制,以绿色发展提升产业生态效益,以开放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实力,以共享发展分享产业经营收益。  相似文献   

10.
区域品牌内生区域企业进化机制,促进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形成而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安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化、品牌化、规模化趋势明显,但是品牌化演进与环境互动不足,区域品牌建设滞后仍是影响集群转型升级的主因。对此,应确定创建区域国际品牌、引导强势品牌整合、推进公共品牌建设的分类实施对策,以加快集群品牌经济形成。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新常态使我国各个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出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产业发展程度较低的河南省而言,要想进一步实现区域内产业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重要的突破方向就是实现承接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在对河南省产业梯度系数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河南省不同发展程度的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和实现集群化发展的途径,并提出完善产业转移和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专业镇是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镇域经济形式。广东省农业专业镇特色产业竞争优势并不突出,仍处于农业集群发展的成长阶段,主要表现在品种选择、生产技术、品牌营销、产业链协同等产业层面,以及经营组织、科技创新与服务机构、农业劳动力等组织层面发展的不足。农业专业镇发展问题的产生与农业独特的产业属性息息相关,因而需从有效应对制约因素切入,统筹解决产业层面和组织层面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产业集群式发展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重要基础,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粮食流通产业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已经具备了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客观条件。粮油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必须通过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和集群转型升级,形成集群整体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笔者认为,粮油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政府引导和规划设计是保障,企业响应和集群联动是关键尤其是要有正确的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14.
在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旅游产业面临着发展的新境况和新形势,如何实现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必然要求。首先对国内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经济新常态下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广东省农业专业镇发展势态良好,初步形成了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驱动、城镇优化发展为动力的农业专业镇特色发展模式。为进一步提升农业专业镇发展水平,借鉴国外在专业镇建设过程中整合资源禀赋、政府适度干预与科技创新推动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本文提出用新技术新品种推动农业专业镇发展、培育多元化农业专业镇建设主体、以农业专业镇转型升级推动"四化同步"等对策建议,以实现农业专业镇建设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安徽科技贸易学校积极适应粮食流通产业调整转型升级发展变化,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实践了粮食专业"23456"育人育才新模式,有力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2"——"双元""2"是指"双元",育人育才的一种模式,即在人才培养中,发挥院校和企业两个主体作用,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安徽科技贸易学校开设的中职粮食专业主要是粮油储检专业,主要任务是为粮食企业培养生产一线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其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以及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而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变迁有其理论依据。本文从分析产业集群和农业经济发展的理论入手,提出利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知识溢出效应,带动农业产业集群演化升级,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和闽南地区。产业集群内部的转型、升级存在产业梯度转移、帕累托最优、产业链条延伸、核心企业带动、产业布局综合成本最低等机理。加快发展产业集群的主要对策是:把培育、发展和升级产业集群列为政府的公共职能,加快建立区域性的技术创新平台;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改善引资结构,引进价值链高端项目;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在东南沿海的布局,调整产业布局的空间结构等。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特点,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非常重视绿色发展,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林业产业是我国经济转型与升级的支柱型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经济发展转型阶段,要改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叙述了经济新常态下林业产业发展的特点,阐述了林业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了新常态下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新常态下推动林业产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当前,安徽正在大规模地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这给安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当然,安徽产业承接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产业承接的层次不高,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产业升级没能实现有效结合,从而制约和影响了安徽产业升级的步伐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对此,文章在讨论了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安徽产业升级的相关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