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外人口迁移和流动理论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人口迁移和流动引起的社会变动作出了普遍意义上的理论解释和分析,但有关人口流动与区城经济发展的关系,特别是人口流动的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的不多.从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加以实证分析.流入人口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极高的关联性,区域间人口的流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优于区域内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化向来就与人口迁移密切相关:人口迁移推动城市化发展,城市化的发展又会吸引更多人口向城市聚集。然而,城市化并不是简单的人口迁移和聚集,它的实质是人口的集聚、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必要途径,进一步会带动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融入城市体系,最终达到城乡人口和经济一元化。  相似文献   

3.
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外人口迁移和流动理论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人口迁移和流动引起的社会变动作出了普遍意义上的理论解释和分析 ,但有关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特别是人口流动的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的不多。从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加以实证分析。流入人口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极高的关联性 ,区域间人口的流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优于区域内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迁移,是改善农村贫困,抑或恶化农村贫困?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的争论较大.采用中国人口迁移数据分析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非农就业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近代中国非农就业存在新斯密学派和过密化理论两种不同的学说,前者认为商业化与工业化确实给近代中国农村带来了"现代化"的发展,非农就业提高了农民人均生活水平。而后者则与之相反,认为近代中国的商业化和工业化过程并未带来英国式的发展,而是"没有发展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的初步数据,对其人口发展变化的一些主要特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分析的重点是性别、年龄和种族结构以及人口的分布与再分布.文章认为美国人口状况变化的所有特点都与国际国内人口迁移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流通与工业化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密切关系,这是二者互动的理论基础.流通对工业化的影响可概括为促进与协调润滑效应、波及效应、诱导效应;工业化对流通的影响主要有拉动效应、支持效应和渗透效应.近代工业化历史表明,近代流通对于近代工业化的积极作用不容否认,但是,受近代市场自身的局限,其对近代工业化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否认.从总体上讲,近代流通的发展与不发展伴随着近代工业化的波动.两者互动是低水平的有限互动.在新形势下,推进现代流通与新型工业化良性互动是中国经济深度发展的理性选择.为此,需要构建现代流通与新型工业化良性互动理念,优化现代流通与新型工业化良性互动平台,做长现代流通与新型工业化良性互动的短板.  相似文献   

8.
1990-2013年国际人口迁移特征、机制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口迁移呈持续增长态势.利用“2013年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趋势”和“2013年经合组织国家国际人口迁移展望”数据,分析1990-2013年国际人口迁移的规模、流向、结构等的变动趋势及区域特征,揭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力机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差距、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动、国际移民政策调整和人口规模等,以及国际人口迁移对迁入国和迁出国经济发展、劳动就业、财政收支、人口增长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人口迁移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稳定、健康地发展起来,日趋活跃的人口迁移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的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进而探讨人口迁移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科学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王桂新等著的<迁移与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一书是一本对中国人口迁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迁移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该书虽然是多项课题研究成果的集成,但是却体系清晰、逻辑分明,将研究的视角从全国范围逐步缩小到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乃至上海市.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1)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特征,并展望了21世纪中国人口的迁移流动趋势;(2)从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迁移在业人口特征、迁移原因、东中西三大地带人口迁移特征、长三角和珠三角省际人口迁移比较、省际二次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考察;(3)探讨了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其对中国区域劳动力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影响;(4)分析了人口迁移对上海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而对上海未来人口发展的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2008年京、津、沪、穗四大城市外来人口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对比分析了北京、天津和上海迁移人口的个体特征以及相对于其他省市,三座城市与迁出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上对外来人口迁移行为的影响,讨论了人口迁移对地区间不均衡程度的影响.无论是在个体特征方面,还是受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面,天津和上海的迁移人口都具有较多的趋同性;北京市由于其特殊的城市功能以及拥有众多优势资源,对高素质人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等因素对迁移者迁移概率的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运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结合重力模型、推拉理论,以及我国除港澳台外31个省市区中每个省市区对应其余30个省市区的930个样本的实际特征,细化分析在不同的人口迁移模式下,影响我国省际城乡人口流动的共性和特性因素.在省际农村到城市、农村到农村、城市到城市、以及城市到农村四种迁移模式中,农村到城市依然是最主要的迁移模式.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四种不同迁移模式下,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地理因素是影响人口流动的共性因素.其中,迁出省份的人口推力作用在农村迁往城市的模式中表现得最大,迁入省份的人口拉力作用则在城市迁往城市的模式中表现得最大,而人口迁移数量对距离的弹性在农村迁往农村的模式中最高,同时教育差距在除了农村到农村模式之外的其它三种模式中都表现出与人口迁移量显著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多状态人口预测模型,以2000年人口普查为基础数据,在对数据进行评估和修订的基础上,综合相关研究成果对未来生育水平、死亡水平、人口迁移和教育转换等参数进行估计,预测了2000年到2030年人口规模的变化,对未来人口的年龄结构特别是老龄化和未来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的人力资本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城市化和人口迁移对我国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预测结果对我国编制人口规划、制定应对老龄化、提高人力资本和合理利用劳动力的有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中国的人口迁移得到了大发展,其中女性的增长速度显著超过了男性,人口迁移中长期的男性优势基本上已不复存在.女性迁入人口对经济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化地区有很高的集中度,主要迁出源是位于中西部的江西、湖南、安徽、四川等省区.在不同的女性人口之间,较年轻的未婚者迁移率明显高于已婚者,此外,受教育程度、民族成分等对迁移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迁移,是改善农村贫困,抑或恶化农村贫困?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的争论较大。采用中国人口迁移数据分析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社会中的人口流动问题,简要讨论了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涉及的主要因素及其研究状况;介绍了国外对社会中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研究中的主要分析模型。作者同时对所介绍的各种研究模型作了初步的评价,并提出了国内对人口流动的研究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商》2016,(7)
近些年来,我国中部和西部人口比重不断下降,东部地区人口比例明显提升,人口迁移现象严重。本文通过对过去理论和模型的分析,使用我国30个省际2007-2014八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发现经济发达地区凭借其高收入吸引了外来人口的进入,失业率对人口迁移并无显著影响。政府应该采用相应政策降低不同地区发展和收入的不平等,降低落后地区人口的迁出和动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美国 2 0 0 0年人口普查的初步数据 ,对其人口发展变化的一些主要特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分析的重点是性别、年龄和种族结构以及人口的分布与再分布。文章认为美国人口状况变化的所有特点都与国际国内人口迁移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天津是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建城历史长达600余年。相传"天津"之名始于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传谕旨"筑城浚池,赐名天津",有"天子津渡"之意。除了悠久的历史,天津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又是一座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工业化城市。天津有着众多各具特色的建筑与桥梁,在历史与现代的渗透交流中,形成了天津别具一格的风貌,给设计师带来了无尽的创造灵感。  相似文献   

19.
以2008年京、津、沪、穗四大城市外来人口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对比分析了北京、天津和上海迁移人口的个体特征以及相对于其他省市,三座城市与迁出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上对外来人口迁移行为的影响,讨论了人口迁移对地区间不均衡程度的影响。无论是在个体特征方面,还是受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方面,天津和上海的迁移人口都具有较多的趋同性;北京市由于其特殊的城市功能以及拥有众多优势资源,对高素质人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等因素对迁移者迁移概率的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人口迁移是一个地区的户籍人口转移到另外一个地区工作,逐渐成为另一个地区的常住人口。我国人口迁移具有逐年增加,较高学历、落后地区迁入发达地区等特点。人口迁移能够促进我国地区间经济逐步趋于平衡。建议经济落后地区通过吸引迁出人口回迁和留住常住人口的政策措施,放大人口迁移的积极作用,逐步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