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吕剑 《新疆金融》2004,(11):8-10
现行汇率制度使我国货币政策受制于美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2003年以来,美元汇率持续下跌,欧元和日元汇率相对于美元汇率已经分别上升15%和4.2%。就美国的经济状况而言,经常项目赤字大幅增加,2002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已达到5000亿美元,占GDP的5%,美国国内财政赤字与国外负债呈“双高”态势。然而美国以其美元的国际地位拥有独立的货币决策,而无需考虑其他国家采取怎样的汇率政策,  相似文献   

3.
刘锦虹 《金融博览》2004,(10):29-30
一个国家如果实行固定汇率制度,那么它的货币政策就必须在很大程度上致力于维护固定汇率,以基础货币投放适度、利率水平可控等为主要衡量标准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将大大降低。表现在我国的货币金融运行领域,就是2003年以来,外汇储备以每月近1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中央银行虽然采用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进行对冲,但仍然难以缓解人民币外汇占款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操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是明智的选择 汇率是一国经济与他国经济联系的枢纽。汇率政策的核心是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一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是经常项目收支平衡,而经常项目收支平衡主要是贸易收支平衡。最近几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总体呈下降趋势。1998年贸易顺差435亿美  相似文献   

5.
中外金融宏观调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是金融调控主体多为各国中央银行。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的主体几乎都是各国的中央银行,即使在多元制中央银行国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6.
7.
我国宏观调控中的利率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元龙 《中国金融》2004,(18):16-17
2004年年初以来关于中央银行升息的争论与预期始终存在。为什么要升息,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经济过热则需要升息来降温;持续上涨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已经使人民币存款实际利率成负数,需要通过升息来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8.
通常认为,银行监管从中央银行分离之后,中央银行就不再具有金融监管职权。实际上,这是对中央银行职能转换的一个误解。现阶段,我国的中央银行依然保留适当的金融监管职权,为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而服务。  相似文献   

9.
6月24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曹玉书公开表示,宏观调控已取得初步成效,短期内不会调整银行利率。  相似文献   

10.
11.
当前我国利率调控模式的较优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市场化作为我国利率体制改革的目标并不排斥政府对利率的宏观调控,即使在利率市场化机制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政府的利率调控也对市场利率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利率宏观调控作用更加重要。我国之所以至今没有完全放开对银行存贷款利率的管制,致使利率市场化改革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13.
14.
《金融博览》2004,(3):1-1
~~经济发展处于重要关口宏观调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金思 《金融博览》2004,(9):12-13
回眸上半年不平静的整个宏观调控的过程,我们的确应该反思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16.
《时代金融》2004,(8):4-4
最近,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都在证实,宏观调控政策与措施已初见成效,其中被引用最多的一个经济数据是货币信贷增幅明显回落。然而,货币信贷增速的明显回落并没有减轻央行的担忧,新的问题又悄然产生了,使得央行执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7.
18.
西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的借鉴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西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不同经济学流派对货币政策传导问题的理论争鸣,西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为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对这些理论进行了归纳,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特殊性及西方理论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动态透明度指数的中国检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建立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动态衡量指数,并利用我国同业拆借及银行间债券交易的利率数据进行检验.得出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透明度在近几年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基准利率调整和准备金率改变等重大的政策决策上,目前政策当局更倾向于采用模糊的政策操作方式,这会导致市场预期的混乱,并最终对政策实施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国有必要进一步增加政策透明度,建立一个操作更为简单透明、效率更高的政策调控框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