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数字     
3.2% 1O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2%。创下8个月以来新高,专家分析,年内物价还将温和上涨,但物价年前不会起跳摸高,完成全年35%的调控目标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7年以来,受国际国内食品和能源原材料等价格快速上涨的推动,我国市场物价呈现明显上涨态势。特别是今年1至7月,CPI同比上涨7.7%,创下1997年以来的最高涨幅。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成为当前影响百姓生活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国家统计局5月16曰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CPI降至18个月以来的最低点1.8%;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继续走高,同比上涨5.8%,CPI与PPI的差距进一步达到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商》2013,(9Z):11-11
9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物价数据。8月CPI同比上涨2.6%,环比上涨0.5%;PPI同比下降1.6%。环比上涨0.1%。从孤立的数据来看,8月CPI符合市场预期,虽然鲜菜、猪肉、蛋类、粮食等食品价格是推动8月CPI上涨的核心原因,但同时也存在交通和通信、服务价格保持稳定甚至下行等平抑上涨因素,再加上翘尾因素的影响,所以综合而言,8月CPI上涨幅度较为有限。8月PPI降幅收窄、持续底部回升可被视为积极信号——同比降幅连续第三个月收窄.而环比连降5个月后出现上涨,这主要是因为大宗商品已经到了一个盈亏平衡点,进而推动其价格进一步上涨,说明稳增长政策持续见效,中国经济出现企稳态势。势  相似文献   

5.
2004年以来国内物价一直在快速上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12月6日预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4%左右,将成为1997年以来物价涨幅最高的一年。尤其是7月份上涨了5.31%,不仅超过了央行设定的5%警戒线,而且也是1997年2月以来单月最高,更是比2003年CPI的1.2%平均涨幅高出3倍以上。2004年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力量主要是三个:  相似文献   

6.
2010年,我国物价平稳向上,1—11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11月当月达到5.1%的年内新高,但物价总水平仍属总体温和基础上的结构性上涨。预计CPI全年上涨3.3%,PPI上涨5.6%。展望2011年,国内外流动性泛滥、生产要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国际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等因素将推动国内物价上升;但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速回调将抑制物价水平的过快上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预计2011年CPI上涨4%.PPI上涨6.2%。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外贸易》2011,(8):18-18
国家统计局7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4%;6月份当月CPI同比上涨6.4%,涨幅创下三年来新高。对于下半年的物价走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未运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尽管物价上升的压力还比较大,但是保持物价稳定的有利条件在增加。”  相似文献   

8.
1 2012年4月份,CPI同比上涨3.4%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2年4月份,CPI同比上涨3.4%。食品价格上涨7.0%。鲜菜价格上涨27.8%,水产品价格上涨11.5%,猪肉价格上涨5.2%。 4.5%、3.2%、3.6%、3.4%,今年1至4月份的全国CPI数据排列在一起,物价涨幅在波动中总体回落的走势愈发清晰。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一季度全国GDP总量10.80万亿元,而据记者汇总各地数据总和是11.28万亿元,相差4800亿元。字面上看,央地数据依旧“掐架”,地方数据水分仍然不少。有专家指,央地统计口径不同。国家层面的统计抽样相对独立客观。  相似文献   

9.
产经     
《船舶经济贸易》2011,(11):52-62
居民消费价格(CPI)如期退烧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5%.较9月出现明显回落.符合市场普遍预期。  相似文献   

10.
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公布2月份CPI数据。受雪灾和春节双重因素影响,2月份我省物价大幅上涨,与去年同期相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达107.7,即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7%,再创新高;与1月份相比,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1%。  相似文献   

11.
由于种种原因通货膨胀正悄悄的降临我国,中央政治局会议已提出,当前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一般说来,当消费者物价哥旨数大于3%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2007年以来我国物价上涨幅度屡创新高。11月份CPI涨幅更是高达6.9%,创下12年新高。如果仅仅按照消费者物价指数增幅来说,我国已经发生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数量超过了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量,或是流通的纸币数量稳定,而商品普遍短缺,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不断上涨的一种现象。通货膨胀是世界各国都曾面临的经济难题。本文就通货膨胀成因及遏制通货膨胀的对策提些浅见。  相似文献   

12.
国家统计局9月10目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9%,这是自去年7月份以来,CPI同比涨幅首次回落到5%以内;同时8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0.1%,创下1996年以来新高。  相似文献   

13.
马骏  周莹 《新财富》2007,(9):25-26
整个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了5.6%。预计未来几个月,原料价格的上涨将逐渐推高加工食品的价格,因此我们预计2007年第三季度CPI的平均水平将达到4.8%,四季度将小幅下降至4%,其中由于受到有利的外部环境以及5月份以来财政部扶持猪肉市场的影响,12月份的CPI将会下滑至3%。就全年而言,我们对CPI的预期将从先前的3.3%调升至3.8%。  相似文献   

14.
当前物价形势特征及变化趋势 从这几个月CPI变化的趋势来看,今年的物价形势趋紧,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增大。但从绝对水平看,2~2.8%的月度增速并不算高,与2004年全年3.9%且该年年中连续3个月以上超过5%相比还有较长一段距离,因此近期对CPI上涨既要高度关注但又不必过于紧张。  相似文献   

15.
《财经界(学术)》2011,(1):43-43
2010年12月10日晚,央行宣布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人们已普遍猜测11月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将再创新高。然而,2010年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CPI同比上涨5.1%,创出28个月以来的新高,  相似文献   

16.
事件风云榜     
《中国海关》2012,(9):2-2
上榜理由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H份全圈腾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8%,创两年半以来新低。专家称.CPI持续下行主要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CPI重归“1”时代引发了热议。  相似文献   

17.
今年1—8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7.3%,比上半年下降0.4个百分点,且呈现逐月下降的态势。而1-8月工业品出厂价上涨8.2%,比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且呈现逐月升高的走势。从价格目前走势看,CPI回落的势头比较明显,但是工业品出厂价和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的势头较为强劲,生产性物价的持续上涨是否会带动消费物价的再度走高,是否会引发全面通货膨胀是大家关心的焦点。在此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李迅雷 《新财富》2009,(9):42-44
资产价格和物价之间虽有一定关联性,但可能不存在因果关系,中国的股价指数与CPI间的关联性也不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外部经济环境和财政货币政策等才是“因”,而资产价格和物价都是“果”。在目前没有显著扩充内需的条件下,CPI是否上涨更多将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如果出口好转,CPI将明显提高,否则2010年仍会是低通胀。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广东省严格执行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措施政策,及时消化和抑制发展中的不利因素,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局面,开始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加快,市场销售旺盛,物价平稳,社会稳定。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继续保持温和上涨走势,去年广东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1.8%,涨幅比上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  相似文献   

20.
张前荣 《中国物价》2011,(11):20-23
严峻的物价形势已成为影响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VAR模型分析显示,长期看,1992年以来货币因素对CPI的贡献率为70.03%,货币始终是影响我国物价的主要因素:但2003年以来,影响物价的因素变得更为复杂,物价上涨主要由劳动力成本、通胀预期和货币因素共同拉动.其对CPI的贡献率分别为39.97%、26.73%和25.19%,输入性通胀因素对CPI的贡献率为8.1%。因此,现阶段稳定物价水平不仅要注重控制货币供应,更应注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通胀预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