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红军长征队伍中,有一位传奇的外国人。他就是英国传教士勃沙特(中名字薄复礼)。 勃沙特是瑞士人,后随父母移居英国,供职于基督教会。1922年10月,英国基督教会派25岁的勃沙特前往中国,在贵州镜内镇远、黄平、遵义一带传教。勃沙特热爱中国传统化,他根据孔子讲的“克己复礼”,取了中名字“薄复礼”。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积极宣传鼓动和参与变法改革,虽然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角色,但从中可以看出其对中国近代社会命运的同情与关注。然而,由于传教士的特定身份和长期以来历史研究中政治因素.对其历史评价严重偏颇。本文通过对李提摩太在维新变法前后的主张、言行和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探讨,肯定了其人在维新变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给以公正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有人把2000年比作一座跨世纪大桥,连接着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在这座时间大桥上回顾一下中国的国民性,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怎么样,今后会如何?究竟进步了多少?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的特性》一书,给予人们深深的思考,此书由英国传教士明恩溥于1890午写成并出版。鲁迅先生曾十分推崇它的关于中国国民性的描述,今天读来,仍是那么意味深长。80年前,鲁迅先生清醒而犀利地写出《孔乙己》、《阿 Q 正传》等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国民性中的麻木、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等不良品性,而十九世纪来华的部分外国传教士亦对中国国民性有着极为深划的认识。英国公理会传教士明恩溥(1854——1932)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他1872年来华,先后在天津、山东庞庄传教,在华生活了近50年。  相似文献   

4.
百年之前,传教士将西方的思潮带到中国。现在他们开始充当绿色“传教士”,在中国布道低碳环保理念。这一次他们选择的窗口是他们国家的驻华大使馆。  相似文献   

5.
清同治三年(1864),美国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在登州(今蓬莱)观音堂办起免费义塾,起名蒙养学堂。1872年取"以文会友"之意,将学堂定名文会馆,也称登州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英国浸礼会与美国长老会将文会馆与青州广德书院合并,并于1904年迁至潍县(今潍坊市寒亭区),取名广德学堂,与青州的神道学堂、济南的共和医道学堂并列,统称为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1908年,英国传教士卜道成在济南南圩子城外以永租为名获得土地36公顷,开始筹建大学。1911年,校舍基本落成,  相似文献   

6.
2010年英国迎来了在重庆建立总领事馆的第十个年头,英国于2000年3月1日在重庆设立了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然而,英国和重庆的联系可追溯至一百五十多年前,即19世纪60年代早期,当时的英国冒险家开始对中国内陆产生兴趣,他们沿着长江,深入中国的内陆地区,希望加强联系。在此期间,英国各界人士,如:商人、外交代表、社会名流、科学家、传教士、作家纷纷来到重庆访问或居住。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为重庆的历史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加深了重庆和英国的双边联系。  相似文献   

7.
【英国《金融时报》9月10日】23年前当我第一次来到英国的时候,在开往伦敦的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家庭主妇,当她听说我从中国来时,她说:“哦哦,我知道,中国是日本的一部分!”。当然,这样以偏概全地形容英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有失偏颇,事实上,英国是最早预言并接受中国将崛起为一个经济强国的国家之一。1986年秋天,英国外交部主持召开了以“中国的崛起:它对亚洲、亚太地区以及全球的影响”为主题的国际会议。我应邀参加了那次会议并做了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宗教之一。作为外来宗教,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也是历尽坎坷,基督教虽然几次被中国官方政权排斥,但是基督教会始终没有放弃在中国传教的意愿,陆上丝绸之路被阻后,传教士无法从陆路进入中国,随着航海时代的到来,资本主义的崛起,基督教的传教士再一次踏入中国的土地。在这期间基督教传教士的行为也对当时的中国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今年开始,有许多人在讨论英国的医疗保障模式。但是,这种国家投了大量资金的医疗体系也是弊端丛生。在2005年,41%需要动手术的英国病人,需要等待四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一项对比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的癌症病人存活率的调查发现,英国病人的存活率最低。而我在德国感受到,一个耗掉GDP 10%的医疗保障体系,也有很多失败的地方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10.
今年开始,有许多人在讨论英国的医疗保障模式。但是,这种国家投了大量资金的医疗体系也是弊端丛生。在2005年,41%需要动手术的英国病人,需要等待四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一项对比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的癌症病人存活率的调查发现,英国病人的存活率最低。而我在德国感受到,一个耗掉GDP 10%的医疗保障体系,也有很多失败的地方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11.
《海外经济评论》2008,(3):21-23
【英国《金融时报》2008年1月4日】2001年1月10日,英国《金融时报》在一篇文章中说我是“第一位使用‘衰退’一词的著名经济学家”。是年4月,美国白宫召集了十多位经济学家探讨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2.
【英国《金融时报》9月16日】9月15日中国宣布降低银行贷款的利息和存款准备金率,这对我来说,一点也不吃惊。事实上,从今年4月份以来我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和深圳控股的网站上多次做此预测。我现在想谈谈过去半年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看到中国减息的必然性,并对中国下一步经济大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每次做外事采访,大都是大家西装革履侃侃而谈,反而是意外的采访会让人记忆犹新。 一次是在奥运期间采访伦敦市长约翰逊。旅居英国12年的表弟曾经告诉我,约翰逊在英国号称“大嘴市长”,经常因为口不择言成为媒体开玩笑的对象。当在发布会第一次见到他之后,我还是有点吃惊,因为实在难以把这个顶着一头乱莲蓬金发的人和他牛气的履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传教士西若宗追花了120盎司银子,买下了南岸古尔都寺前管家的一栋旧房子的木料,并把它拆下来,拉到北岸色曲寺划给他的地盘上。这栋旧房子以“闹鬼”而出名,除了这位不怕鬼的外国传教士以外,当地没人敢进入这间房子。传教士新建的房子座落在一个高出四周的小山坡上,这里可以清楚地俯瞰那条把达仓郎木分成两半的小河,对于一个充满警惕的异乡人来说,这个地方的空旷视野,恰好具有战略性意义,因为从任何一个方向看出去.都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是否有人正从远处靠近……  相似文献   

15.
刘权 《走向世界》2012,(27):24-26
"现在中国……比前几年好,风气开了……也修铁路。人常说中国是穷地方,究其实不穷……我们盼望的是中国一年兴旺的一年。"90余年前,一个英国浸信会传教士在教外国人学汉语的《官话初阶》一书中,用尚不流畅的白话文如此描述清王朝覆亡后的中国。数年前,他刚刚创办了近代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济南广智院。  相似文献   

16.
上海大小姐     
曾炜 《中国报道》2010,(6):95-95
“使巴勒斯坦的古都耶利哥城陷落的约书亚将军的号角,我都知道,我却不知道孟姜女的眼泪;中倒了一段万里长城。”林语堂先生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之后来到北京清华大学,这样感叹自身国文底子的薄弱带来的窘迫。林语堂从小接触的就是西学教育,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尤其沿海地区的民众很早就大量地接触到了西方的杂志、报刊和态度谦和的传教士,而传统的国家政治以及整个的儒家文化体系正迅速地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17.
颜梅生 《老区建设》2014,(15):59-62
正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是第一个向世界介绍红军长征的西方人,殊不知早在1936年底,一部名叫《神灵之手》的书就已经在伦敦出版发行,比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早了整整一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该书的作者勃沙特是当年被红军作为"西方间谍"扣留并押上长征路的英国传教士之一。对此,勃沙特不但没有怨恨,反倒饱含热情地赞扬红军。  相似文献   

18.
【英国《金融时报》7月29日】3个月前,拙作《中国下半年将减息》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发表之后,很多人讽刺我的判断能力。现在,特别是在上周五,7月25日,中国中央政治局关于下半年经济政策的会议之后,我越来越相信我当时的结论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到英国,一出机场到停车场时,不由得从口袋里拿出香烟想点上一支。心想坐了10几个小时的飞机,也该抽一口了。不料,接我的朋友提醒说,英国禁烟,还是别抽了。听罢只好将烟收了起来。  相似文献   

20.
【英国《金融时报》8月5日】老张是我的一个朋友,来自香港,在英国定居多年,已入籍,看到中国大陆房地产炒得红火,有些眼红,也想凑个热闹,但近日告我:他已放弃了这个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