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茅屋”花铺,借外力生财上海的朱道静在自家门前开了“小茅屋”花铺,经营了10多年,非常成功。1987年,在一家服装厂做服装设计的朱道静准备投奔国外亲戚,做艺术品生意。为打好“基础”,她辞职到同济大学,师从刘克敏教授学习素描、山水。可1年后,她却碰到“意外”:由于种种原因,签证没有下来。出国泡汤,单位也没有了,朱道静一下子没有了方向。闲在家里吃父母的“老米饭”总不是个办法,朱道静想,得找个什么事情做做。朱道静的家在威海路上,底层有一间20平方米的临街房。上世纪80年代末,正是威海路汽配街渐成气候的时候,不时有人来询问她是否…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王宣与服装厂签订《劳动合同书》后被安排在制衣车间工作。在合同有效期内她被摩托车撞伤。医院出具病假条让她休养。她厦时将病假条交给了服装厂。厂里规定假条必须直接交给车间主任,她拿着病假条多次去工厂车间找主任,因未找到,病假条也未交上。不久,服装厂以她连续旷工为由将她除名,并扣发工资。请问:服装厂的处理决定对吗?  相似文献   

3.
郭师傅的妻子从工厂下岗后,家里的收入减少了近半。妻子四十不到,文凭不高,多次求职无果后,郭师傅觉得她以前在服装厂做过,在靠近百货批发市场不太远的地方租了一处不大的门面房开窗帘店。本想发挥妻子能做缝纫活的专长在市场上淘金,经营了半年,店子却被"盘"熄了火。总结下来,郭师傅把开店失败归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多种"经营"断后路窗帘店的这种生意比较特殊,要求店主沉得住气,有时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丹东市的大山里,有一个岫岩满族自治县,王翠珍就生长在那里。心灵手巧的王翠珍,16岁从师学艺,18岁进了县外贸服装厂,一干就是30年,成了远近闻名的“技术大王”。1984年,厂里民主选举,工人们衷心拥戴她做了技术副厂长。一心想有所作为的王翠珍却发现处处掣肘,寸步难行。自己的合理化建议不被采纳,还要遭受打击。于是,她决定自己出来干。这可要下一番很大的决心,离开工厂,她就失去了一切:30年的工龄、退休保障、工厂分的房子……什么也没有了的王翠珍决心用一把剪子闯出一片天下。凭着她的名气,很快就有37…  相似文献   

5.
<正>张伟的服装厂已经做了几年了,刚开始他主要是为一些大的服装公司做贴牌加工,现在服装厂已小有规模了。从去年起,他琢磨创个牌子自己销售,建立品牌形象,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他以在大小型商场建立专柜的形式销售,一年下来,效果还不错。由于直接做零售,许多广告公司找上门来,承揽广告业务。张伟要求一家广告公司为自己的企业提供一个全面的广告计划,想利用广告促进公司业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正> 1991年,牡丹江市民族服装厂宣布停产,杜春燕与丈夫双双下岗。儿子病了,差一块五毛钱而取不出药,她失声痛哭。当一位好心人补上这仅够买一支雪糕的药款时,杜春燕给她跪下了。从那一刻起,她发誓要用双手拼一番。杜春燕在屋前用板条夹了  相似文献   

7.
1993年4月的一个上午,××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张×手拿裁决书沉痛地走出了石景山区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的大门。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花七千多元买到不符合同的劣质服装却成了违约方。 事情还要从一次服装展销说起。1992年8月20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需方)同××服装厂(供方)在展销会上签订女式大衣购销合同一份,数量120件,货款及运费共计人民币7486元,履行期为1993年10月初发货,供方代办运输,需方承担运费,结算方式为  相似文献   

8.
<正> 编辑同志:我的朋友陈某于1996年6月1日同某服装厂达成口头协议,由服装厂供给陈某运动服100套,总货款为6000元。6月20日,服装厂按约将运动服全部送到陈某的商店。陈某验收入库后给服装厂出具了收条,要求服装厂缓几天要款,自己过几天保证将款  相似文献   

9.
臧梦璐 《光彩》2021,(4):12-17
与服装结缘 做服装,是一个盲选. 1991年,年仅17岁的瞿伦川从涪陵老家逆水乘船来到重庆主城,进入姐姐的服装厂,做了学徒. 初接触服装行业时,瞿伦川并没有多大的理想."只是为了生存."瞿伦川回忆说. 同一年,重庆朝天门批发市场开业.这是当时服装厂家卖货的主要场所.在瞿伦川的印象里,朝天门市场是一个商铺挨挨挤挤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那一天对我很重要刘建华一九八三年秋天,我父亲所在的街道服装厂宣告“瓦解”,我们全家赖以生存的支柱——父亲的一点退休金也不复停在了。这时我正好高中毕业。年迈的父母对于如何谋生一筹莫展,我的脑筋却在飞速旋转。“我们何不做些早点到街上去卖?”我说这话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发启事改错引来忠心客1996年,阿虹从服装厂下岗后,在城里中心地段租了一个二十来平方米的店面经营服装,开始了她的经商历程。一次,当阿虹不在的时候,有位帮工不小心将一件中档棉毛衣当作高档毛衣卖给了顾客,她后来知道了,很快在自己的店门口贴上一则启事:昨天,有位顾客买的一件黑白相间的高档毛衣属于  相似文献   

12.
<正> 温州德野制衣厂女厂长董秀莲有一双灵巧的手,虽然识字不多,但她设计的服装用料和加工质量均属上乘,在鹿城一带小有名气。小小的德野服装厂越办越"火"。董秀莲并不满足,她有更大的抱负,要让自己的服装产品走出温州。1995年3月初的一天,她在一家报纸上见到一则广告,浙江苍南的"天马信息公司"可以  相似文献   

13.
陈建美,一个每月只有115元工资的代课教师,一个50岁的老党员,一个丈夫早逝却将两个孩子抚养成才的单身母亲,不仅教好书、育好孩子,还科学养殖山鸡(野鸡)勤劳致富,带领乡亲同奔小康。是什么力量使得一个平凡的农家妇女谱写了如此不平凡的人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 1997年4月,化工厂技术厂长刘玉香下岗了。她有一脑袋的配方,却口袋空空。女儿上学要钱,婆婆、父母年过70,吃穿治病,处处要钱。一家人靠丈夫的700元工资,实在撑不住。一天,她在理发店理发,正巧有人给店主送货——散装的洗发膏。她一问,1公斤卖2.4元。别人能做,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回到家,她立刻琢磨着调整配方。按在厂子时使用的配方,1公斤光成本就  相似文献   

15.
你在变坏     
财和香想结婚,可财家里拿不出钱,就一时难结婚。香跟财说,我不怪你,你家拿不出钱我们就迟一点结婚,我们出去打工,挣到钱再回来结婚。财很感动。于是财和香就出去打工。两人到了东莞。财在货场做装卸工。香去了一个服装厂。两个人拼命地挣钱。就这么做了快一年,财正满怀欣喜,准备结账回家跟香结婚,财的小包工头却卷款而去,跑得无影无踪,财白干了。面对如此结果,财欲哭无泪。香在服装厂,收入微薄,难以承担婚事的各项经济支出,这样他们就没法回家。财绝望了,跟香说,我们分手吧,我不怪你,你去找个有钱的。香说,财,拿不到钱…  相似文献   

16.
<正>服装厂倒闭了,赵晓芊的铁饭碗也砸了,不过好在自己有一技之长,她会做缝纫活,就打算开家窗帘店。去年初,她在离窗帘大世界两站路远的地方租了间小店面,开始为顾客设计并制作窗帘。开店之初,有几个主妇路过小店,进来瞧瞧,当被问及从哪进货时,赵晓芊张口就说“窗帘大世界”。一些精明的主妇得知她也是从窗帘大世界进货后,就宁愿到窗帘大世界去买。那里经销窗帘的商家集中、品种多、挑选的余地大、价钱也更优惠。而且,那里的店主除了批发,也为零散顾客加工窗帘,还上门安装,随叫随到。  相似文献   

17.
鲍慧虹,中意合资宁波玛尼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从1994年起做纺织品出口贸易至今,在以外向型经济著称的宁波,她和她的公司在业内小有名气。玛尼诺公司在意大利、法国开设有分公司、办事处,在宁波当地有一家生产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服装厂,在阿尔及利亚投资开设的工厂也即将开业。2001年,公司营业额超过2000万美元。 我对她的采访从晚上10点多开始到次日1点多结束,期间不时有客户打电话进来。为了尽量与国外的客户保持同步,两点后休息是这几年她在国内固定的作息时间。大多数时间她奔波在世界各地,谈客户,接订单,考察市场,那时她叫罗莎·鲍。她的身上几乎具备了一个优秀外贸人员应该具备的所有条件:良好的沟通能力,充沛的精力,敏捷的反应以及逻辑性极强的表述能力。作为一个资深的外贸从业人员,对于中国入世后纺织业、服装企业以及专业外贸公司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冲击和变革,她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切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林丽芳因企业破产下岗,又因家庭负担过重,举债远赴匈牙利,在异国他乡艰难打拼、创业。十几年后的今天,她已经在国内外拥有多处产业,在匈牙利开了一个大型商场,还在福建泉州办了一家外贸公司和两个外贸服装厂。  相似文献   

19.
<正> 某私营服装厂生产的羊毛衫系列产品,质量合格,但由于该厂的知名度较低,消费者不熟悉,因而产品销路不畅。私营服装厂厂长遂与上海某羊毛衫厂联系,由上海一方羊毛衫厂许可私营服装厂在羊毛衫产品上使用上海一方的厂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接到消费者的投诉后,认定上海某羊毛衫厂的行为属于出租自己的企业名称,私营服装厂在产品上使用他人企业名称的行为违反了国家企业登记管理法规,因此工商部门对私营服装厂和上海某羊毛衫厂分别作出了"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并进  相似文献   

20.
<正> 某服装厂与某商场经过反复协商,决定签订一份合同。双方拟定了合同书文本,该合同书规定,服装厂在3个月之内,向商场提供5000套西服,质量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并规定了价格、交货地点等。合同书拟定好后,双方商定各自带回去签字盖章。商场将自己那份合同文本签字盖章后寄给了服装厂,而服装厂则一直没有将自己那份签字盖章后寄给商场。两个月后,服装厂按合同的规定给商场送去3000套西服,商场也按规定支付了货款。3个月后,服装厂没有再继续为商场提供剩余的2000套西服。商场派人催问,服装厂说因客户太多,无法满足商场的需要,如果实在要提货,应当在原来价格的基础上加价15%。商场说,我们之间有合同,双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