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业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交易,通俗地说就是买卖.作为交易双方都在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努力,双方长期博弈的惯例形成了商业活动规则.交易双方发现与对方的合作能使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就会乐意与对方长期保持合作关系,这就形成持续交易.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会计上确认资源或劳务的转移通常是以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为依据。并以交易双方协议的价格为计量基础。当这种交易发生在非关联方之间时,协议价格一般由交易双方根据市场行情商定并自愿执行。一般来看,这种协商定价,符合公平市场定价原则,能够体现交易双方的经济利益要求。  相似文献   

3.
商业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交易,通俗地说就是买卖。作为交易双方都在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努力,双方长期博弈的惯例形成了商业活动规则。交易双方发现与对方的合作能使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就会乐意与对方长期保持合作关系,这就形成持续交易。在正常的商业活动中,众多项目存在必须依靠稳定持续的交易活动才能延续,  相似文献   

4.
姚利磊 《英才》2020,(1):86-87
资本市场中每一笔重组交易都有其背后的原因,交易双方之所以可以达成协议,是因为交易条件同时满足了双方的利益诉求。2019年11月13日上海莱士(002252.SZ)重大资产重组获得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员会有条件通过。此次交易,上海莱士拟发行股份购买基立福持有的GDS合计45%股权,交易金额高达132.46亿元。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将信用作为一种资金借贷活动,仅表现为基于交易理性,体现契约精神的一种关于各种财产跨期交易活动的制度规则,而对信用在市场交易中表现为信用双方对契约的默认这一深层次的特征并没有被深刻认识。信用默认契约表现为它对交易双方利益的维护,但是它并不出现在交易双方正式契约中,而是作为一种双方心照不宣的,对双方有约束力的制度规则隐含在正式契约中。  相似文献   

6.
关联交易在油田重组分立后各利益群体经受改革"阵痛期"平稳过渡发挥了重要保障。随着经济发展关联方之间的利益博弈,使关联交易机制受到多方"特别关注"。本文就关联交易实践中存在的分歧问题及应用"价值管理会计框架"理论寻求自身创新价值管理、实现利益双方共同效益发展的管理方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陈明珍 《企业经济》2001,(12):121-122
市场交易的直接参与者是买卖双方,为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双方在交易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在此意义上,任何一场交易的全过程实际上都是解决买卖双方矛盾冲突的博弈过程。这个博弈有时候可以一次性完成,有时候则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无论何种博弈,信息和战略是最重要的因素,博弈的输赢取决于参与方能否充分地获取有用信息和成功地传递信号,能否适时地利用和营造对自己有利的战略环境,从而争取到博弈中的主动地位。无论何种博弈,最后总是以达到某种均衡而告终。博弈的结果可能是双赢,买方获得满意的商品,卖方也能实现最大的利益,这当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博弈的结果也常常是残酷的,双方的矛盾冲突不可协调,最后以一方置另一方于死地而告终。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关联企业之间构成的企业联合成为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日益常见的经济现象。关联交易本身是一种市场行为,就其性质而言,既不是一种纯粹的市场交易活动,也不完全属于内部交易,具有一定的两重性:关联交易中交易双方或多方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在法律上处于平等的地位,因此,从法律角度看其间的交易属于市场行为;但是,由于交易双方或多方之间存在着控制与从属的关系,因而,交易主体之间的地位又不是完全平等的。  相似文献   

9.
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拥有较多信息的一方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缺乏信息的一方将在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在现代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信息已在企业的经营投资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合同法是一套交易规则,为市场经济提供了根本依据,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法》在严格限制无效合同的范围;通过规定合同订立制度体现出鼓励交易的精神;在可撤销合同制度中,倡导变更而不是撤销;严格限制违约解除的条件,四个方面贯彻鼓励交易原则。鼓励交易原则是合同法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准则,它的存在有利于当事人双方利益的维护,并且促进了市场交易活动的进行和整个社会财富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隐性契约     
《财务与会计》2009,(12):10-10
隐性契约是一种理论上的构想,用以阐述雇主和雇员间达成默契的各种书面的复杂协议,具体来说,是指那些维护交易双方利益,作为心照不宣和对双方有约束力的制度规则隐含在正式契约中的契约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含义 我国新会计准则认为,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理解该含义需把握以下关键词:公平交易:交易双方没有给予对方优惠的动机,也不存在利用各种关系压低或抬高价格,侵犯对方利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不确定性市场中两人交易对策与资源有效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由于信息不完全导致的不确定性市场中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性一直是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在典型的拍卖问题中,W·Samuelson和K·Chatterjte研究了在信息不完全下效用可转移情况的双方叫价交易模型。J·Myerson等研究了在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上拍卖交易与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机制问题。而交易费用理论研究了涉及到不确定性的市场  相似文献   

14.
一、利率互换定义及其模式 利率互换(Interest Rate Swap,IRS)又称利率掉期,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根据约定数量的同种货币的名义本金交换利息额的金融合约,利率互换交易通常不涉及本金的交换。利率互换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工具之一,具有价格发现、规避风险及资产配置等功能。该交易的开展,为投资者解决资产负债结构锗配问题、进行利率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提供了可能。利率互换交易可分为两种基本模式:双方直接交易模式和以银行为中介的三方交易模式。从发展时间上看,以银行为中介的交易模式在后是由直接交易模式演化而来。所谓利率互换交易中的直接交易模式,即持有同种货币的交易双方,以协定的等额本金为计算利息的基础,其中一方以固定利率换取另一方的浮动利率。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形成原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慧丽 《企业经济》2007,(3):166-168
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是广泛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世界各国公司发展中的一个共性问题。由于其“双刃剑”特性,各国证券监管部门一直在致力于对该问题的解决。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形成的管理和法律层面的原因,以期实现关联交易在关联企业整体利益、中小股东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达到公平和秩序与市场运转效率和自由之间的微妙平衡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梁军花 《现代企业》2004,(10):43-43,26
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其中相当一部分采取了主体上市,原企业改造成母公司(集团公司)的模式。由于治理结构中的种种缺陷,这些公司同原集团公司之间往往会利用关联交易盈余管理来进行利益转移和传递,从而给广大中小投资者带来无尽的风险和损失。这种利益传递方式的背后反映的是一种非合作的“智猪博弈”。博弈本质决定了相关各方的行为模式,同时也为关联交易的规范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孙燕 《楼市》2011,(Z2):68-71
新政以后,房屋首付增加,贷款条件也更加严苛。一些人为了能够多贷款,在房产交易中往往采取一些非正常的手段,骗贷招数花样百出。但是种种骗贷的"妙招"在获得短期利益的同时,将给交易双方尤其是买方利益埋下巨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利率互换,也称利率掉期,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一定期限内,根据约定数量的名义本金和利率来交换利息额的交易行为。在互换交易中,一方的支付额依据浮动利率指数计算,另一方的支付额则依据固定利率或是另一种浮动利率指数计算,且通常仅支付双方应付利息额的轧差值,而并不发生本金的交换。通过利率互换交易,  相似文献   

19.
银企交易费用及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文红  李健 《企业经济》2002,(5):140-141
一、银企交易费用的一般分析 银行和企业作为不同经济利益的市场主体,也存在着交易关系,他们之间交易的对象是一种特殊的资产:资金,资金的交易同样存在交易费用.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交易费用即银行与企业从事金融交易所发费的时间和金钱.银行在向企业贷款时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和效益,对付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就需要通过订立交易合同等形式防止欺诈行为,并通过监督等手段惩罚违约行为.而合同的谈判、执行和监督自然需要支付费用.银行之间为了争取客户而进行的竞争也要支付相应的摩擦成本.企业寻找开户银行也要支付代理成本等交易费用.所以银行与企业双方的资金交易是有成本的.  相似文献   

20.
国内市场中关联交易十分广泛,但关联方关系复杂,主要聚焦在企业与其母企业之间关系或母公司旗下的其他控股公司之间。关联交易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实现公司权益的再分配,但由于存在一些不公平公正的交易,结果往往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甚至导致公司资产的流失,严重危害我国经济秩序,进一步削弱公司资产保值增值的经济效 益。因此强化对公司关联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