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远的系统性社会变革,国土空间是碳源和碳汇的载体,如何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作用,通过各层级国土空间差异化治理助力落实“双碳”目标,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议题。通过系统梳理国土空间规划与“双碳”战略的融合思路,以省级、市县级和片区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为例,提出了“全程嵌入—目标耦合—空间支撑”的技术框架和传导方式,为“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一、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科技创新行动(一)加快建立新型国土空间规划支撑技术体系遵循“上海2035”空间规划体系,体现“两规融合,多规合一”特点,加强总规实施的政策、机制和技术方法的研究,重点突破基于自然资源管理的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近期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和文化保护控制线等“四条控制线”、战略预留区等实施政策和配套技术,建立“实时监测一实施评估一动态维护”的规划全过程管理机制,形成全球城市目标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体系。开展上海市国土空间优化开发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重点突破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农林水复合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复合利用、陆海统筹等关键技术,建立适宜本市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支撑体系,全面提升上海国土空间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生态空间能否得到科学有效的保护和优化是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规划决策支持体系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但针对国土生态空间的量化支持能力明显滞后。为此,全面梳理了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相关生态理论、方法和应用模型,构建了底线管控与约束、规划支撑与调控、生境共生与融合三大领域的国土生态空间规划决策支持框架体系,并对该框架体系下的典型应用进行了案例研究。成果为国土生态空间规划提供了系统的量化关键技术支撑,是科学开展生态空间要素优化与管控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伴随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步入收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工作也进入了总结完善阶段。受制于“就评价论评价”等局部认知,当前各地市县“双评价”实践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与难点。为进一步提升“双评价”工作成效、支撑技术指南修订完善,针对实践需求和痛点,提出应在国土空间规划全流程视角下认知“双评价”工作,重点围绕技术体系和应用体系开展系统性研究总结:一是从数据、指标、方法、维度等方面开展适应地域特征和规划重点的技术体系深化研究,提升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二是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各环节应用需求,开展“双评价”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应用体系拓展研究,提升评价结果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任务是明确国土空间使用用途和管制要求。作为空间治理的重要公共政策,国土空间规划在底图底数确定、“三区三线”划定、功能分区和用途分类、开发边界外基础设施落图方式、自然资源要素保护方式等方面,充分衔接市级总规定位和规划传导要求以及用地计划管理、用途管制等方面政策法规,编管结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使规划能用好用管用,国土空间规划还需在底图底数精准度、“三区三线”划定合理性、主导功能分区传导土地用途、入库成果适宜深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优化完善相关技术规则,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的管制作用,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空间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建立空间规划体系作为落实生态文明总体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被赋予重要使命与责任要求。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为通过规划编制推进规划过程与产权配置过程合一带来了新机遇。结合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的基本内涵与制度衍生,分析了国土空间(性)规划嬗变历程中的产权问题现状,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产权机理的剖析,提出国土空间规划的产权安排应结合规划层次序列,以达成公共利益与产权保护关系衡平为国土空间规划的产权安排的核心理念,以中大尺度规划的“三区三线”管控平衡产权规模与结构、以中小尺度地类、产权流转管控优化产权结构与强度、以小尺度地块布局统筹产权权利分配,促进产权权利保护、空间效率提升以及空间治理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7.
胡熠  靳曙畅 《财会月刊》2022,(6):111-118
实现“双碳”目标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由之路。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和经济低碳转型的双重背景下,探究数字技术助力“双碳”目标的理论机制与实践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理论方面,数字技术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碳排放的外部不经济等机制降低碳排放。实践方面,数字技术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主要聚焦五条路径:基于数字技术构建碳排放计量监测体系、发展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低碳生产生活体系、完善碳排放市场交易体系以及优化碳排放行政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论生态文明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正经历深刻变革,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土空间规划逐步成为践行生态文明的重要工具.以生态文明为基点,从国土空间规划的价值取向理论、国土空间规划空间理论、国土空间规划程序性理论、国土空间规划四"部门"治理理论四方面来建构生态文明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提出:(1)生态文明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价值取向包含生态文明、以人民为中心及公平正义,这就要求国土空间规划以实现美丽中国为目标,以既能满足对自然资源干扰最小、对生态环境最友好,又能公平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基准.(2)国土空间规划的对象是人与自然的耦合系统,国土空间规划的本质是对人与自然的活动在时空上的统筹优化安排.(3)国土空间规划是扩大实质性民主、践行生态文明的过程.(4)国土空间规划要构建"自然—政府—市场—社会"四"部门"相互促进、互补、嵌套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以“双碳”为目标的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碳预算已成为企业践行低碳发展战略、实现碳约束的重要推动力。高排放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如何构建和应用碳预算体系成为企业低碳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紧扣“双碳”目标背景,以高排放企业的碳预算体系构建为切入点,将碳减排目标与企业碳预算体系紧密结合,通过对碳预算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探讨企业碳预算编制体系与碳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控制线体系作为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实施和监管的关键依据。就国土空间规划控制体系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践案例回顾等方法,构建了“3+5+6”的国土空间规划重要控制线框架。结合Z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案例,提出符合Z省地域特色的控制线体系,深化各控制线的划定细则,并图示化各控制线之间的空间关系,以达到解决国土空间管控体系内容交叉重叠、管理部门间责权模糊、管控依据不充足、规划实施落地难等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申振  王琳琳  李佳阳 《价值工程》2021,40(36):19-21
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的体系正在逐步建立,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实施性规划如何适应和改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系统梳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控规的作用和内涵,并结合当今控规编制的新理念,提出应当构建落实和细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传导体系;构建融合城市设计的精细化管控体系;构建以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为方法的空间治理体系,并以赤峰市哈达和硕地区控规编制为例进行实践探索,以期能为新时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改革与建立制度体系提供技术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规划传导机制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规划传导机制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分析了规划传导机制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案例,并深入探究了规划传导机制的影响因素和优化措施。通过数据分析和图表展示,得出了结论和建议,为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规划传导机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作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专项规划,需要研究与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的协同关系。针对历史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现实问题,在厘清其任务逻辑与工作目标基础上,分别从“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历史村落保护规划”与“实用性村庄规划—历史村落保护规划”纵横两个维度展开传导与衔接机制探讨。研究建议,在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之间构建“5类领域+2类要求(x款术语)+5类途径”的完整传导层次,有效规范历史村落保护工作的深化导控;详细规划与专项规划之间则通过“任务分工、目标兼容、刚弹约束”三条衔接途径,统筹兼顾历史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旨在廓清技术边界和构建任务接口,以提升历史村落保护规划的编制水平。  相似文献   

14.
国家机构改革与规划体制改革给国土空间用地分类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用地分类体系不仅是开展国土空间科学管控的重要前提,更是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及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首先从理论层面对"土规"、"城规"、地理国情三种用地分类体系进行差异分析,然后从实践层面选取武汉市特定区域进行三种用地分类的数据试验,最后结合三种用地分类体系各自优势特征,提出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不同用地分类体系融合建议,以期为国土空间用地分类体系的构建及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理解空间规划治理机制与模式是从规划执行层面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从"体系"构建到"能力"提升的基础.在既有"机构—治理"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影响规划执行的内生动力因素,构建以"控制权"分配为媒介的空间规划治理机制分析框架,并以我国空间规划改革历程为研究案例检验其现实解释效力.空间规划治理是一个在外部结构条件和内生政治动力共同影响下,各级各类规划参与主体行使规划权利的动态过程,其中,外部的事权分配模式和内生的部门资源利用与组织关系开发能力直接决定了规划执行的具体方式,机构和技术层面的协调措施则是影响内生政治动力的外在条件.基于此,系统梳理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的模式选择,结合相关参与主体在规划执行的信息、技术、方法和组织方式等资源利用条件方面的变化情境,理性推测未来国土空间规划治理可能采取的另外两种典型模式.并针对以上规划治理模式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提出后续研究和实践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将开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从区域经济视角来看,“双碳”目标的实现也将引发区域空间经济系统的变革。区域空间是“双碳”目标实现必须依托的空间载体,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转化速度、碳市场调节能力及区域主体责任分配等区域因素的不平衡与不协调,使得区域碳排放格局、碳汇能力、隐含碳转移等在空间上均呈现出较强的区域异质性特征。区域异质性的现实基础决定了“双碳”目标在空间上不可能同步同频推进。在全国范围内高效整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依托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竞合“双碳”机制这一根本内核与现实载体,从空间上重构区域竞合联动的空间协同新秩序。“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期,需要充分发挥制度规划的多方响应、市场运作的多维激励以及保障体系的多点支撑作用。要以政府规划实现为引领、以产业基础优化为内容、以能源消费调控为控点打造制度环境机制;以碳汇权益交易为核心、生态价值转化为渠道、多元治理普惠为驱动优化市场运行机制;以财税政策支持为基础、绿色金融服务为助力、技术创新协同为关键完善保障支撑体系,构建推动空间竞合的“双碳”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双碳”目标驱动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近年来,在“双碳”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将“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作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核心内涵,提出“源侧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网侧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荷侧强化节能降碳,减少能源产业碳足迹”。  相似文献   

18.
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规划领域落实新发展理念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作为其核心环节的规划评价是保证绿地系统规划科学合理的关键,其核心理念和技术方法也必将带来新的革新。以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为指引,在分析绿地系统规划变革和传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评价问题特征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评价体系优化进行了探索,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评价逐步走向定量化、合理化、科学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并通过建立城市绿地评价基础信息平台和全周期的绿地系统规划评价体系,使城市绿地规划评价在有力支撑城市绿地系统的高质量发展和积极适应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新要求同时,为更宏观的城乡人居绿色空间的构建和国土生态空间保护发展提供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9.
各地区出台相关国土空间规划文件,科学确定国土空间发展目标,以解决前期各类空间规划矛盾,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文章基于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新属性,结合目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土地资源紧缺、联动效益不强、实用性不足、城市韧性有待加强等问题,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国土空间发展目标的引领下,重点探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重点和实用性策略,以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和弹性,从而满足空间减量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理论与现实应用相结合的方法,结合PSR模型、公共管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解构国家审计赋能“双碳”目标实现的逻辑意蕴;以三种机制和三种类型审计功能的发挥探讨赋能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国家审计能以其监督、鉴证和评价功能契合我国低碳治理需求,并且通过低碳财税资金审计、低碳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和碳市场审计实现预防低碳资金滥用、揭示低碳政策落实情况、抵御碳交易市场风险,全方位为“双碳”目标实现赋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