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20年9月24日,北京服务贸易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自此,京津冀三地都有了自贸试验区,且三地自贸试验区均有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任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从提出至今已实施六年,在获得许多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如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差异、未形成有效的互动和合作,创新驱动辐射带动不足等。基于此,应紧抓北京自贸试验区成立的契机,利用自贸试验区联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由此提出从顶层设计入手实现政策谋划一体化、共建信息化平台实现区域联动发展、探索产业合作模式推动京津冀三地产业链协同、北京引领津冀走向数字产业化发展以及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京津冀统一开放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订,广西自贸试验区经贸合作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聚焦面向东盟、沿边开放、陆海新通道的战略定位,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在服务和发展上注活力、育先机、开新局。基于广西自贸试验区的基本情况和改革成效,从综合服务、贸易便利化、跨境金融、区域联动效应、产业集群和投资贸易渠道几方面剖析了自贸试验区经贸合作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以增强自贸试验区综合服务能力为出发点,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金融开放门户建设的跨境金融支持力度,深挖“桂粤滇联动”创新发展的合作维度,全面构建RCEP跨境产业链,助推广西自贸试验区与RECP成员国的经贸合作,开创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彭磊 《国际贸易》2023,(9):13-20
2023年是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十年来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自贸试验区建设布局及层次性构建基本成型,政策支撑体系初步完善,关键制度创新设立,中国特色的自贸试验区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与此同时,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面临着诸多挑战:制度系统集成创新空间遭遇瓶颈,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自贸试验区区间以及区内外联动特别是企业联动效应不明显,与国家战略契合度仍有待提高。为此,要进一步扩大自贸试验区改革自主权,拓展自贸试验区制度系统创新空间;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承载国家战略的平台和试验田功能;抓紧研究制定自贸试验区区间以及区内外企业产业联动有效机制和政策措施;持续完善本外币一体化自由贸易账户制度,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级;尽快推动自贸试验区版本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落地,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4.
<正>协同创新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过去几年,三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努力实现技术、资源、人才、产业的合作共赢。三地建立成果转化对接与技术转移转让绿色通道,中关村在津冀设立的分支机构迅速增加。但是,三地协同创新理念仍有待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机制不健全,创新合作平台多而分散,政绩考核机制不健全,尚未形成资源共享基础上的协同发展局面。依据国际区域协同创新经验,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应从偏重传统、灵活、临时的以项目为基础的"政  相似文献   

5.
吴楠 《对外经贸》2023,(11):54-56+91
2020年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设立,成为湖南省重要的创新开放平台。湖南自贸试验区以“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为战略定位,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在制度创新、贸易便利、产业集群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需要加深探索和加大创新力度的领域,如服务贸易、金融领域、差异化和特色化领域等。要实现自贸试验区提升发展战略,就需要在合理绩效设计、坚持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差异化探索和加强区域联动上持续发力,为湖南自贸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在京津冀服务贸易产业协同发展框架下,实践"北京总部、金融科研,天津桥梁、国际港口,河北转化、人力服务"的联动产业链,挖掘和拓宽京津冀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合作机制研究对于加速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以及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原理,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三地各自的发展优势,建立了京津冀服务贸易发展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协同发展: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增强区域发展动力、缩小地区差距、落实国家区域战略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但回顾京津冀近四十年的合作历程,可以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区域一体化还处于从市场一体化向产业一体化迈进的阶段,区域空间结构呈现典型的"中心—外围"特征。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行政区经济和缺乏区际协调机制是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原因,应从明确区域功能定位、优化区域空间结构、推进功能区联动、构建区际协调机制四个方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贸试验区是"制度创新"的试验田,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推动各要素的跨区域自由流动,是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任务.文章首先梳理了中国自贸试验区改善投资环境的举措,包括:精简政务制度、推进投资便利化和贸易便利化、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然后,在归纳中国自贸试验区投资环境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价自贸试验区投资...  相似文献   

9.
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国家推出了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规划,该方案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有效地促进了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了京津冀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商贸物流作为经济发展催生的新兴产业,其能有效地将区域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增强区域经济之间的协作性,更好地推动经济的发展,对于京津冀地域来说,商贸物流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推动该地的协同和发展进程,为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开创新的局面。因此,文章就以京津冀创新协同化为背景,分析河北省物流产业及商贸物流发展现状,指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河北省开展商贸物流业服务创新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商贸物流业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京津冀一体化中金融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京津之间缺乏合作,产业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缺乏协调组织机构,造成市场分割;京津冀之间结算渠道不畅,资金流通受阻等。政府相关部门在促进京津冀三地金融业协同发展过程中应做好整体规划,搞好布局分工;充分利用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机遇,建立区域金融合作的利益协调机制;建立跨区域的结算渠道,为京津冀三地资金流通提供便利;整合重组交易所,建立统一产权交易市场,以此加快三地金融业协同发展速度,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管理模式创新和探索扩大开放新途径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而对于外商投资采取负面清单模式管理是其中最大的挑战。当前中美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的最大难点同样是负面清单的谈判。作为为国家对外开放探索新途径的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的制定必然要与中美BIT谈判中涉及到的负面清单谈判进行联动,本文将对两者之间联动的必要性、负面清单模式的形成过程、核心内涵以及如何实现上海自贸试验区与中美BIT的联动等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万物智联时代,为更好地推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亟需统筹物联网产业顶层设计以确定三地功能定位,整合产业资源,实现协同发展,而这首先需要构建物联网产业协同评价指标体系,以更好地测度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复合系统协同度。对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上市公司2010—2016年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北京、天津、河北物联网产业均处于低水平协同状态。其中,北京物联网产业规模总量与研发能力有序度较高,但感知制造与应用服务方面水平有待提高;天津应用服务发展得较好,感知制造与通信基础是今后提升的方向;河北需要全面提高感知制造、应用服务、规模总量及研发能力。京津冀区域物联网产业复合系统协同度波动上升,整体处于低水平协同。京冀、津冀协同系数波动幅度大,三地协同难度较大。鉴于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与配合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功效,为促进京津冀物联网产业有序发展,必须合理制定协同发展战略,通过弥补三地物联网产业发展不足、制定战略规划、建设产业基地及组建合作联盟等来实现共享式增长。  相似文献   

13.
制度创新对利用外资具有“稳中提质”的作用是当前中国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命题。在量化分析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基础上,本文基于自贸试验区片区所在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通过降低市场准入壁垒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的直接作用机制,以及推动产业集聚、高端要素集聚和扩大本土市场需求规模的间接作用机制,促进地区利用外资“稳中提质”。基于空间计量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对相邻城市利用外资尚未产生“辐射”作用,反而具有“虹吸”作用。此外,从制度创新具体维度来看,以政府职能转变和法治化环境优化为表现的制度创新作用较为明显,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效果还未体现出来。这一结果可能意味着,当前自贸试验区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制度创新成果“落地”效果欠佳,在区域联动和产业协作等方面还未形成有效分工。未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在继续进行差异探索的同时,亟待在上述几个方面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从而进一步发挥其对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内陆型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国家中心城市群的发展建设,还能够为其注入新的经济发展基础。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自贸试验区的四批“最佳实践案例”深度分析。从自贸试验区类型来看,沿海型自贸试验区的案例数量是内陆型自贸试验区的两倍,沿边型自贸试验区的案例数量最少。本文进一步梳理不同案例的主题和创新领域,从扩大开放水平、深化制度改革、推动产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四个方面探讨内陆型自贸试验区的创新特点。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揭示自贸试验区的创新发展内涵,为内陆型自贸试验区的创新发展提供促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京津冀地区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发展现状,发现三地科技创新能力差距大,北京辐射作用有限,导致北京产业较难实现区域转移等困境。津冀科技创新环境、创新合作平台建设有待完善。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应积极实施区域经济的包容式发展战略;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区域协同创新产业集群;以政策等衔接为保障,利益纽带为核心动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2019至2022年,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已走过三个年头,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规划。本文就2019年至2022年云南自贸试验区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以期提供合理化建议并提出相应发展路径,旨在促进云南自贸试验区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本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受三地需求与利益共享、三地区域发展程度、三地政府的支持和管理的限制。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比较分析河北省在协同发展中的现状及问题点,进而为河北省推动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重大国家战略。然而,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不同步现象比较突出,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其协同发展的先天条件并不优越,只有包容性地推进京津冀三者中最弱的一方——河北的经济增长,才能更好地将部分京津产业转移到河北,消除三地在产业结构、生活水平、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巨大落差。也就是说,应通过政策扶持,一方面强化中央和京津两地对转移到河北产业的融资支持;一方面大力发展河北物流产业,增强其对京津两地产业的吸引力;一方面大力推进京津冀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推动产业跨区域布局,实现京津冀包容性增长,达到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的目标,这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通过使用双重差分(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DID)研究方法,收集了2011-2019年中国23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分析自贸试验区的成立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中国自贸试验区的成立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的成立比较明显地促进了区域人均实际GDP增长,而且自贸试验区政策效应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来展现。最后提出了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外资和转变政府职能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改革发展进行了比较,发现陕西省自贸区的制度创新认识有待提高、政府职能尚未形成建设合力、改革创新力度不够、国际行业规则研究较少、“双区叠加”和联动效应不突出、人才吸引与服务环境亟待改善等问题。认为应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制度保障建设、政府职能转变领域的制度创新、系统集成改革创新、高水平投资贸易自由化、金融领域制度创新、产业差异化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