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彻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人良性循环。”这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生态工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滁州实现以最小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与国土保安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第一,国民经济建设本应建立在生态与经济紧密结合的统一系统之上,而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的弊端,造成了治山治水及国土保安等工作中的许多困难。江西省为治山治水提供了范例分析。先前,对邵阳湖区域的治理机构命名为鄱阳湖治理办公室;中期,改为湖江山治理办公室;现改为山江湖治理办公室。虽仅仅是命名排序的颠倒,却极鲜明地反映出治山与治水的战略导向革新。第二,坚持森林质量标准(为森林正名──以乔木为主体的植被群落体系)。当前,我国森林覆被率的统计标准降低,统计中除…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本文简要介绍了生态城市的概念,指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最后提出了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宇 《发展》2007,(12):19-20
可持续发展是要寻求一条兼顾当代和子孙后代利益的发展道路,就是要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良性循环.要重视生态赤字和环境透支的严重状况.同时,也应看到只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会在资源的合理利用、产业的优化组合、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巨大效益,从而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提高综合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讲“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时,鲜明地提出了“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的命题,深刻指出:“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同实  相似文献   

6.
楼君 《浙江经济》1997,(2):32-33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本文就上虞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若干思考。一、上虞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期间,上虞的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永续的利用,实现社会永续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产业》2013,(12):78-78
由青岛市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的“海洋区域地质图数据库建设标准制定”项目近日顺利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评审验收。该标准以我国近年来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制图及数据库建设工作实践为依据,确定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数据模型、数据库运行环境建设、数据库资源建设以及数据库数据制图等方面内容,可以实现地图与数据的重复利用与再生产的良性循环,适用于中小比例尺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基础成果图件的数据库建设及地图规范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张唯实 《发展》2006,(5):39-40
人口问题,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我国西部地区面积约5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56%,拥有人口2.8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经济本身的增长固然很重要,而适当地控制人口增长和逐步提高人口素质也至关重要。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持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方面做了…  相似文献   

10.
绿色GDP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纠正传统GDP作为政府工作业绩指挥棒的扭曲性,将会从根本上改变党政官员的政绩观,推动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的集约型模式转变;同时,也可以使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出贡献的区域得到正确的评价,使当地居民提供生态产品的劳动得到合理的评价,并为补偿和致富提供理论依据。这样,能够真正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到经济建设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1.
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资源循环型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尚未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依赖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导致资源的约束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21世纪头2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如果继续沿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必须倡导循环经济范式,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是指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自然循环过程中,所有原料和能源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给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态城市建设:基于杭州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平 《浙江经济》2010,(11):57-58
建设生态城市是加快城市发展和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新型模式。其实质是充分发挥城市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优势,以生态环保型经济这一全新的模式来发展城市经济,建设城市环境,从而创建城市的生态文明,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进而推进城市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草原资源既是经济资源,更是生态资源,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第二大生态屏障;然而由于盲目开垦、载超过牧等原因,使得现实的草原严重退化沙化,其生态防护功能和经济产出功能不断下降,特别是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已出现恶性循环、逆行演替的态势。探讨草原生态经济系统恶性循环的原因。从而推进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由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转变。实现草原牧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进一步扩大和加深对国土环境与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是势在必行。为做好这方面工作,我们必须把国土环境与资源有关问题的科研探索和理论研究摆上社会经济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加强对环境资源的考察研究,分析评价,弄清基本情况和有关理论问题,为制订国土综合治理规划和经济开发宏观决策服务。这里着重就如何加强国土环境与资源有关问题的研究问题谈几点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经济落后和农民生活贫困的局面,进而影响着国民经济与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如何打破城乡割裂的局面,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是改革与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邓小平在规划我国农村发展战略时,对农业和农村持续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真知灼见。本文拟就此作粗浅的探讨。一、努力实现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相适应农业生产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的生态环境及其生态资源的持久、稳定供给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尤…  相似文献   

17.
《调查研究报告》2007,(154):1-20
我国不同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环境特征、生态功能存在着显著差异,本报告首先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概述了我国现行环境政策存在的若干问题。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为促进资源空间配置的优化,使人口、经济活动等的分布能够与各个区域的资源、环境、生态的承载能力相匹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制定分区域管理的环境政策的原则、政策思路和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广西生态省(区),就是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实现协调发展、各个领域达到了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省(自治区)级行政区域。广西地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较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全面建设生态广西,对于更好地充分发挥广西的资源、生态、产业优势。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海经济研究》2009,(2):40-46
党的十七大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三江之源”位居我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又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如何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保护草地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实现草与畜、人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大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20.
<正>人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要素。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唯一能动因素,人口的变动无论是人口数量、结构或者分布、质量等哪一方面的变化,都会对经济社会活动的开展和资源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如何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如何使我国人口的规模、结构、质量和分布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