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经界(学术)》2010,(17):46-51
本期内容: 本期"经济学家茶座"将续上期内容,继续探讨金融创新的道路与前景,探寻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逻辑。本期围绕中国金融创新的实践展开思想交锋,各专家对股指期货与中国资本市场、资产证券化、信用衍生品的定价与监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从中找寻适合中国金融创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雷莹 《现代商业》2007,(35):28-29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全球化在逐渐深化.实体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金融业为其提供服务,因此金融全球化也在迅速发展,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金融发展中所展现的两个重大趋势.本文主要从金融自由化的方面来讨论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进程,因为金融创新对于中国的金融开放来说尚为时过早,现在重要的是要跟上国际的水平,从金融自由化中加强国际交流,提高本国金融市场水平.通过对他国金融自由化进程中各种收益和风险代价的分析,积极借鉴外国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探索中国金融开放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主题:金融创新的道路与前景--探寻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逻辑时间:2010年7月6日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第一报告厅 李祥林:现在我们开始第二单元的论坛,本单元我们主要谈一下金融创新在中国市场.目前中国市场正处在一个创新的年代,在这一年当中我们推出了股指期货,同时也推出了融资融券业务.上一单元许教授讲创新是相对的,在美国市场上最简单的金融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却是非常之大的.下一步中国金融市场到底如何进一步创新,这是我们大家想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雷莹 《现代商业》2007,(29):28-29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全球化在逐渐深化。实体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金融业为其提供服务,因此金融全球化也在迅速发展,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金融发展中所展现的两个重大趋势。本文主要从金融自由化的方面来讨论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进程,因为金融创新对于中国的金融开放来说尚为时过早,现在重要的是要跟上国际的水平,从金融自由化中加强国际交流,提高本国金融市场水平。通过对他国金融自由化进程中各种收益和风险代价的分析,积极借鉴外国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探索中国金融开放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财富视点     
中国经济四热点牵动世界神经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4月21日至23日在海南博鳌举行,600多名世界知名经济学家就中国经济展开激烈讨论。从本届论坛的议题来看,中国国内的汽车工业发展、金融与银行业改革、房地产市场走势、能源需求等四大问题,牵动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神经。  相似文献   

6.
覃小红 《商场现代化》2005,(26):121-122
金融市场体制呆滞、僵化、扭曲,会阻碍和破坏一国经济有序、健康、高速地发展.而只有加快金融市场体制的创新,才能健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促使混乱的经济秩序走向有序的市场经济新秩序.本文通过研究西方国家金融创新、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经验、以及分析中国进行金融创新的具体诱因,来论证探讨中国金融市场创新的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7.
周易 《中国海关》2003,(9):62-62
十几年前人们谈的最多的是政治,十几年来人们谈的最多的是经济.西方经济学成为一门"显学",同样盛行于中国.中国一下子冒出了许多的"经济学家"贩卖着众多的经济概念,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从"看不见的手"到"政府干预",从"自由市场"到"混合经济",从"通胀"到"通缩"……真可谓"压下葫芦又起瓢",问题总是层出不穷.于是乎,经济学家也就层出不穷了.  相似文献   

8.
2021年中国流通经济编辑部对本刊栏目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栏目分别是:本刊特稿、现代流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国际流通、服务贸易、区域流通经济、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热点与前沿、经贸论坛、金融与投资、流通法制。望各位专家根据本刊调整后的栏目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9.
为了支持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中国的金融市场改革已势在必行。与此同时,提高资源生产率、整合供应链、减少污染及支持更有效的气候管理等与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相关的领域,也受到极高的重视。现阶段需要的是对金融市场改革与绿色增长之间关系的政策重视。本文以中国绿色金融引领低碳发展为背景,详细阐述了高效率能源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及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0.
娄昂  孙忆 《中国市场》2013,(25):54-57
金融创新是中国崛起的核心力量,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交易所作为金融行业的组成部分,在金融创新大潮中同样肩负着自己的使命。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定位于构建"交易所的交易所",把金融创新落到实处,构建起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间、国内资本市场间及金融与文化领域间三座桥梁。本文立足改进后的创新动力模型,全方位分析金融信息交易所的创新条件和创新点,并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宏观金融市场对于微观企业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文章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数字金融发展能否抑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这一问题.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对应计盈余管理活动无显著影响,但对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数字金融可以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也可能给金融市场带来潜在的风险.我们应该进一步关注和研究如何评估和控制这种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2.
2021年中国流通经济编辑部对本刊栏目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栏目分别是:本刊特稿、现代流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国际流通、服务贸易、区域流通经济、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热点与前沿、经贸论坛、金融与投资、流通法制。望各位专家根据本刊调整后的栏目踊跃投稿。2021年本刊重点选题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21年中国流通经济编辑部对本刊栏目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栏目分别是:本刊特稿、现代流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国际流通、服务贸易、区域流通经济、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热点与前沿、经贸论坛、金融与投资、流通法制。望各位专家根据本刊调整后的栏目踊跃投稿。2021年本刊重点选题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带动下迅速壮大,农商银行也是如此.在新时期,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服务"三农",践行普惠金融,打通"金融最后一公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由于新形势下金融体制的改革、金融环境的变化,给农商银行带来了更大的信贷风险.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农商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元年",那么2014年就是"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年"。2014年互联网金融创新,不仅在投资理财、产品服务创新上层出不穷,更重要的是在各种模式的创新上更加多元化。除了P2P、第三方支付、电商金融和大数据金融外,众筹模式获得长足发展。本文比较了国内外众筹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态势,着重剖析了我国股权众筹融资存在的法律风险、监管措施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各位读者:本刊久违的《经济学家茶座》栏目,今天又和大家见面了。我作为这期茶座的主持人,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栏目近期的宣传报道思想。大家知道,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及时出台了应对危机冲突的宏观调控政策和一揽子计划。截至目前,已经成功止住了经济快速下划  相似文献   

17.
王景涛 《北方经贸》2000,(1):226-227
金融深化理论是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提出来的,该理论对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金融体制和改革措施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其主要内容包括"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 金融抑制是指由于政府过分干预金融市场和实行管制的金融政策,以及未能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使得金融市场特别是国内资本市场发生扭曲,利率和汇率不足以反映资本的稀缺程度,从而造成金融体系和实际经济停滞落后.金融抑制论在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现实依据是:  相似文献   

18.
任超 《商》2014,(52):174-17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即“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拥有庞大的体系和丰富的内容,在现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对金融创新的探讨就显得更加有意义了.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金融投资的需要也越来越趋向多元化,所以金融创新是势在必行的.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金融企业应该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金融创新为我国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金融市场繁荣发展的同时,金融创新也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本文主要对我国的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外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官方统计数据引起了国内外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美国经济学家罗斯基教授撰写的论文"中国GDP统计发生了什么"的基本观点、基本依据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介绍了中国经济学家任若恩教授对罗斯基的观点和依据所进行的批评;阐述了美国经济学家克莱茵、拉迪、诺敦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评论.  相似文献   

20.
李绍波 《商》2014,(46):127-127
本文主要是研究互联网金融事业未来金融创新发展的新趋向,拥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和发展潜力,它不仅有助于填补我国金融市场需要的空缺,而且还有助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行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模式的研究响应了国家更深层次的金融体制改革和推崇金融创新的总方向,切合我国进一步建设金融强国的总方针,以对相对应的创新模式进行监管和规范化为目标的基础上,对今后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动向及特点,对优化调整经济组成及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都具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