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岭市社区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浙江省温岭市非农产业迅猛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商品化生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村各种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显露:一是已经稳定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民既想长期直接占有土地,不愿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以达到保障土地承包权益的目的,又不愿增加投入,精耕细作,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低下的情况比较严重。二是家庭承包经营带来的土地规模细小、家家户户分散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所要求的土地有序流转、集约经营不相适应,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三是农村集体资产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市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涌现出一批以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它们在联结生产与市场,保障农民在生产经营中的利益,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特别是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利于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联结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并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农业土地规模经营被看成是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比较效益的根本途径。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进展不快,主要原因是现实条件的限制。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最基本的前提是,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定转移到非农产业,土地经营不再作为他们的谋生手段。在实践中,我国各地把60%~70%的农村劳动力稳定地转入非农产业,作为实行规模经营的起步条件。就我国总体来看,工业化和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农民内部各阶层拥有土地情况是不同的,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导致了农民阶层分化为不同的农业阶层.流转障碍使得分散在不同农业阶层间的土地资源难以向强势农业阶层转移,同时城镇以农民非农民化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使得非强势农业阶层掌握的土地资源被固化,从而限制了农民各阶层的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衢州市农村冒出了一批以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它们在联结生产与市场,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中发挥了显作用,认真研究,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大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部分农民转为市民,一些农户无力或不愿经营承包土地。土地零星流转的高额租金造成严重的非粮化倾向。成都市利用土地股份合作社这种新的组织形式,将农户分散的承包地集中起来开发利用,在充分有效利用土地、确保粮油生产、推进农业现代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其双重委托—代理运行模式,在确保农民土地生产经营决策权和收益权、经纪人生产经营自主权和收益权、合作社的管理权和监督权以及各方权益协调平衡等方面探索了一些成功经验。成都市土地股份合作的创建与发展为农村集体土地家庭承包制的完善和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农业生产大县农村劳动力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农业生产及农村劳动力从业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调研结果表明:在农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大的地区,青壮年仍旧是劳动力的主体,机械化的普及减轻了劳动强度,当地采取的场县共建和农民合作等方式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仍旧存在农民就业不充分,生产规模较小和组织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在现状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大补贴力度、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充分利用隐性失业资源和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联结生产和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了一定剖析,提出了确保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抛荒的“新土地革命”的社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和农民的根本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在中国现有的状况下,土地仍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的生活保障只能依存于土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很大范围内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致使农村出现了大面积的土地抛荒现象。同时,经济的长足发展,已使得传统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难以与现代农业规模经济、产业经济经营的要求相适应。土地资源需要更优化的配置。一种意在解决土地抛荒的新型“土地运动”———土地流转———在这种背景下顺应而生,从而引发了…  相似文献   

10.
制约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农民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的比较分析表明,制约主产区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工业化水平低,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成灾率高,因灾减产减收幅度较大;农业生产资源比例失调,用于农业的财政、信贷资金紧张,耕地减少速度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业劳动力隐蔽性失业量大,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小,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  相似文献   

11.
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瓜菜生产关日清万宁县拥有1883.5平方公里的土地.耕地面积28万多亩,可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坡65万多亩,长期以来农业是我县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些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和劳动力资源车裕的特点.利用冬闲农田、坡地、荒...  相似文献   

12.
一、充分认识实行农业企业化经营在新时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农业企业化经营是发展市场农业、深化农村改革的需要。发展市场农业,深化农村改革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农产品出现卖难情况下,解决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中诸多问题,提高组织化与规模化程度,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措施。实行农业企业化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与农村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提高农业从业组织与个人(农户 )的经济效益。   (二 )农业企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是困扰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难点,难就难在其中不仅有市场供求的因素,更有深层次的结构与体制因素;不仅有农业本身的问题,更是涉及整个经济、社会政策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出路在于结构创新,而解决结构问题的关键在于政策与体制的创新。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农民收入问题的背后是就业问题。相对于稀有的土地资源的有限的农产品市场,中国庞大的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是农业所难以承载的,唯一出路在于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引导农民跳出“农门”,自主创业。农民始终是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最积极、最活跃、最持久…  相似文献   

14.
如何提高农业科技培训教学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培训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农业组织化、专业化程度进程,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随着农业和农村社会服务体系迅速发展,新兴职业不断涌现,提高从业人员技能。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迫在眉睫.如何使农村劳动力又快又好地成为农民创业、  相似文献   

15.
一、支持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浙江等沿海发达省份历来是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小,农业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首要问题是把过剩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出去并使土地适当集中。农村信用社对于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土地集中生产经营应该从两个方面加以支持:首先,要支持大部分农民从传统的农业耕作中转移出来,转变为乡镇企业、个私企业的工人及个体工商户。这就要求农村信用社积极支持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力支持发展个私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大力支持农村小城镇建设,从而大量吸收农村过剩的劳动力,变农民…  相似文献   

16.
论大力发展我国农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亚洲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深,使我国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部分地区遭受的严重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给农民增收带来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仍持续平衡的增长。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生产力水平不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70%的人口在农村,有50%的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生产。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一是生产规模小,农民人均耕地2亩多,平均每个劳动力经营耕地5亩左右,与美国农民人均几百公顷土地…  相似文献   

17.
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琳  张玉东 《农业经济》2002,(12):20-21
由于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长期动态的发展过程 ,随着农业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必须根据需要和可能 ,因时、因地制宜地进行战略调整 ,才能规避市场风险 ,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调整优化结构的关键是农民的组织化  辽宁省在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 ,出现了一批具有市场、资源、技术、人力、资金等优势的产业项目 ,尽管着力发展建设了一段时间 ,总的看 ,其规模、效益仍然有限 ,还没有做强做大。主要原因是农民组织化和产业化经营上存在的差距。几年来 ,虽然也有一些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8.
联产承包责任制塑造了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但农民并没有因此而顺利进入市场,许多农民面对市场却是茫然不知所措,这里固然有农民的素质较低和市场观念落后,农业生产分散经营、规模狭小问题,但也有体制问题。因此,建设农村经济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这是摆在广大农业经济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光荣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实现农民“小群体”与“大龙头”、“大市场”对接,提高农户分散家庭经营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农业风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针对永建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现状。本文将对如何创办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农业经营组织化是农业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我国农业将逐步与世界农业接轨。如何将我国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已成为当前理论与实践 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日本作为农业现代化水平很高的国家,以农协的组织形式,成功地将分散弱小的农户与大市场联结起来,实现了农民的高度组织化。我国和日本的农业有着极其相似的特点,人多地少、小规模的家庭经营成为农业微观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借鉴日本农协的成功经验,对于推进我国农业经营组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