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未来20年里,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代表的中关村将获得一片全新的发展空间,这一片绿色土地上将出现全国乃至全亚洲第一个率先进入高技术社会的区域——中关村新区。与此同时,一个耀眼的名字出现我们面前——中关村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中关村新区高增值核心区域,中关村新区研发、商务中心,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乃至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划时代的标志。中关村发展的第三阶段“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中关村”,中关村被公认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代名词,21世纪中国挑战全球知识经济的领军地区。在中关村科技…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05,(5):117-117
北京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发端于1991年,是全国第一家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高科技术产业基地;堪称“中国硅谷”——中关村的“一颗明珠”。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作为我国第一个以IT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工业园,历经14年的经营擘画,已从昔日的一片村庄,变成今日人文环境优越、基础设施完备、  相似文献   

3.
程桔华 《中关村》2011,(12):62-63
2011年11月19日,“中国硅谷”中关村又迎来创新盛事——中关村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创新论坛暨第七届大北农科技奖颁奖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相比“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热度,“农业生物技术”在中关村似乎要冷淡许多。但众所周知,21世纪被称为生物学世纪,  相似文献   

4.
王文京 《中关村》2004,(9):25-27
中关村科技园区(前身为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自1988年建立以来,为北京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创立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北京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高科技产业在北京经济及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优化了北京的产业和经济结构,提高了首都的城市竞争力。中关村的高科技企业从八十年代中期创业以来,已经经历了两次大的创业阶段。八十年代以“体制创新”为核心的第一次创业和九十年代以“产业化建设”为核心的第二次创业。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的再发展,现在必须走向以“国际化”为核心的第三次创业。与此同时,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也要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看中关村”——看什么?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最有前途的重要内涵之一。“没有创意就没有革新,没有革新就没有进步”;“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这一理念成为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中关村》2010,(3):101-101
《中关村》杂志是以宣扬“新经济、新科技、新文化”为主旨的新锐综合性杂志,发行范围覆盖国内外,力图成为21世纪中国知识经济的窗口和中国最佳新闻传播媒体。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2010,(8):57-57
《中关村》杂志是以宣扬“新经济、新科技、新文化”为主旨的新锐综合性杂志,发行范围覆盖国内外,力图成为21世纪中国知识经济的窗口和中国最佳新闻传播媒体。  相似文献   

8.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21世纪影响人类发展和改变世界面貌的有两件事:一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再就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应该说是一个中肯的判断。2003年元月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阶段”,重点加快农村小康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张越 《中关村》2013,(5):68-70
“中国梦”的提出不仅让来自中国创新的发源地的‘中关村人’想到了“中关村梦”,也让中国软件与信息产业的聚集地中关村软件园想到了它的“产业梦”。从2010年到2013年,中关村软件园的发展从第一个十年跨入到第二个十年。在这个跨越的过程中,中关村软件园也从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市场孵化器,转向到中关村发展集团的管理当中。  相似文献   

10.
《中关村》2011,(11):13-13
在党中央发出“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奋勇进发”的号令声中,“中关村第一村民”纪世瀛先生倍受鼓舞,深感“中关村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华高科技创业历史的写照”。“中关村人”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战斗洗礼,让身处其间的民营企业家甘苦自知,百感交集,凝聚为一句话,那就是“中关村精神万岁”!纪世瀛先生30年来有多次进“万言书”的壮举,  相似文献   

11.
中关村     
《中关村》2005,(1):75-75
中关村是中国唯一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中关村的方向,就是中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沙磊 《中关村》2008,(12):14-17
“中关村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有实力、有能力,也有吸引力,召开这么一个中关村有史以来最高级别的论坛。事实证明,无论是论坛层次、论坛规模还是演讲嘉宾水平、参会踊跃程度都证明了此次论坛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的规划是以后每年的中关村论坛将是由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和企业,办成与国际接轨的高规格论坛,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创新和研发提供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中关村》2003,(3)
寄语《中关村》拜读《中关村》杂志,甚觉耳目一新。刊物图文之并茂,内容之多彩,印制之精美,品味之高雅,堪称一流。许多读者来信盛言赞誉,颇有同感,不再赘述。《中关村》刚一露面,就能抓住市场,牵动人心,我想不仅仅因为它形式上的新颖,根本的在于它精准定位的办刊宗旨,即:“张扬新经济、新文化、新科技的新锐综合性刊物”,“21世纪中国知识经济的窗口和中国最佳新闻传媒”。这就使刊物有了鲜活开放、蓬勃向上的“魂”,从而带着人们尤其是知识阶层憧憬现代化和民主文  相似文献   

14.
《中关村》2004,(6):123-123
中关村是全中国高科技人才最密集的地方,有非常好的创业环境,但缺少关注健康的医疗环境,2004年2月“中关村人力资源经理协会”与“佰众健康体检中心”全面启动“HC健康计划”,并成立“中关村健康促进委员会”,开展一系列健康促进活动,希望能推动整个中关村的健康文化。为了解中关村人的健康意识,“HC健康计划”首先开展园区企业员工与人力资源经理健商指数网上调查。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声音     
卫汉青 《中关村》2005,(12):9-9
本期“封面故事”《姚洪波:传遍世界的声音》,记述了广州惠威音响团队打造民族品牌扬声世界的事迹,读来振奋。惠威其实正是中国的缩影。回想一个世纪以前,拖着辫子的中国被讥为“东亚病夫”,发出的声音多是饥号和呻吟。经过百年来的奋斗,尤其是近30年改革开放后的持续努力,中国的“和平崛起”已经成为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这颗星球上最雄伟的交响曲。但是,这支“交响曲”还太短,声音还不够大。欧洲列强工业革命“交响曲”比我们早唱了200多年。更不用说我们是13亿人口的大国,自称是龙的传人,原本发出的声音就该更高亢!本期“中关村论坛”,报道…  相似文献   

16.
三年前的春天,《中关村》杂志创刊伊始,便将“追求创新,追求卓越,追求人本”和“新经济、新科技、新文化”确定为办刊宗旨。《中关村》杂志之所以突出“创新”二字,是因为其诞生地──中关村,早已将“追求创新,鼓励创业”作为自己的文化精神。中关村这块中国知识经济的制高地和中国自主创新的策源地,正是呐喊着创新的口号,高举着创新的旗帜,从中国大地上幡然而起,并为此拼搏冲杀了20多年。于是,拼出了以陈春先为首的中国第一个民营高科技企业,拼出了联想汉卡、四通打字机、同方威视、汉王笔、用友软件、小灵通、金山词霸、商务通、文曲星、…  相似文献   

17.
李政  曾颖 《中关村》2004,(5):114-116
“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现在是二十一世纪。那么,中关村有什么可看的呢?这里,汇聚着数以十万计的知识精英,这里有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学,这里有中国最高的科研机构,还有,这里有“五四”的文化源头,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一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所形成的的产业与经济驱动力,这些企业与学院文化融合所形成的新文化的驱动力,正不知不觉地  相似文献   

18.
海岳 《中关村》2004,(6):78-79
是什么让中关村成为中国的IT圣地, 是什么让人们提出“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 也许有人说,是政策,或者说是北大、清华、中科院。其实,所有的回答都有道理, 中关村是改革开放的大气候以及政策、机构、人才、产业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关村所有的成就,都是由一个个不同面孔的三代中关村从业者们合力完成的。这些英才的内涵是:不怕失败,意志坚定,追求卓越。自2001年开始,每两年一届的中关村优秀创业者与优秀企业家评选,已成为中关村自觉的“英才行动”,用这种方式,用标志性的人物来“书写”中关村的史志。而且,2003年11月底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参与园区的决策,更用一种“政治”的方式表达了中关村英才们的力量。而这种力量表达中,也为政府自身的改革进行一种尝试。这对于中国未来的意  相似文献   

19.
日前,本刊就中关村科技园区“双优评选”活动采访了中关村早期创业者之一、首届“中关村优秀企业家”获奖者、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柳传志。《中关村》:柳先生,作为中关村的早期创业者之一,作为中关村企业家的代表之一,您觉得“中关村双优评选”这一活动的意义何在?柳传志:1984年,联想创立的时候,中关村也是刚刚起步。转眼间过了十几年,中关村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高科技产业区了。我认为这里面的成功经验应该好好地总结和宣传,在这里创业的企业家的成功经验也应该好好的总结。在我看来,中关村应该说是最早经历新旧体制交锋的阵地,也是中国计划  相似文献   

20.
中关村的创造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焦“中关村指数”1月14日,“中关村指数”首次向社会发布。这是全国53个高新技术开发区第一个将高新技术产业复杂的发展状况用简单扼要的数字和直观形象的图表来描述的一个新方式。中关村指数由经济增长指数、经济效益指数、技术创新指数、人力资本指数和企业发展指数五个分类指数构成。其计算范围包括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科技园、亦庄科技园、德胜科技园等六大科技园区内全部高新技术企业,其企业数量占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的90%以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发布的“中关村指数”表明,2004年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