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模式是个具有争议的论题!有人认为不存在所谓的中国模式,也有人却深入探讨和研究中国模式,更多的人是将中国模式放在宏观层面,从体制角度进行解读。我们无意如此宏观的解读,因为我们更关注促成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巨变的基本力量——那些曾不入流的民营企业,特别是那些成为中国经济躯体中数量最庞大的群体——成长型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那些曾不起眼的民营企业,特别是那些成长型民营企业正在成长为中国经济的基本力量。它们以蚂蚁雄兵的魄力,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中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柱——提供了多数的就业机会、上缴了半数的税收、并在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夹缝中像“鲶鱼”一样灵活转身。它们是成就中国未来的生力军,缺少了它们的成长模式,中国模式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代表,王均瑶的一生为我们印证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巨大魔力,在一个蓬勃发展的社会里。具有智慧和执行能力的人一定能够觅得机遇。而他所希望完成的中国民营企业从初级模式向高级模式的过渡,只能留待后人完成——  相似文献   

4.
<正>关注新闻就是关注明天的历史,解读新闻就是解读今天的社会,在辞别2006年的时候让我们共同梳理和回顾那些已经成为历史的法治新闻——题记2006年,是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法治中国与和谐社会交相辉映的一年,是中国法治进程稳步推进和稳健发展的一年,也是法治亮点频频闪现的一年。中央有关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经营者》2008,(1):121-121
如果有人在1998年了解到圣元董事长张亮的雄心壮志,肯定会说他是一个“狂人”,因为张亮给这家1998年才在青岛开发区注册成立的民营企业,选择了一座常人难以想象也难以攀越的高峰——“立足中国婴幼儿营养健康需求,打造中国婴幼儿第一品牌”。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郑宇民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说,针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普遍缺失的现状,倡导广大民营企业摒弃低价竞争手段,通过个性化创新等途径全面推行高端竞争策略,控制国际产业链的高端,实现中国民营经济的新飞跃。郑宇民认为,在国际产业链中,中国制造之痛就在于,技术上没有自主权,标准上没有制定权,价格上没有控制权,分配上没有话语权,附加值上没有收获权。有人说中国人买世界上最贵的,卖世界上最便宜的,其实是我们企业没有竞争能力的表现。所以,我们一定要转变低价竞争策略,取而代之以高端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7.
甲子兴邦。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企业经历了一个异常曲折的消亡和再生之路,从新民主主义经济下的“利用、限制、改造”到社会主义的单一公有制,再到1978年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再生和大发展,民营企业的命运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密不可分。毋庸置疑,民营企业的发展伴随着我们对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民营企业消亡、再生和今天大发展的历史证明:民营企业是中国实现强盛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本期我们用10年的间隔来梳理中国民营企业60年的历史,意图寻找民营企业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8.
在没有加入WTO之前 ,中国民营企业像一只被拴住脖子的羊儿 ,只能吃到周围的草 ,要想走出国门似乎很难。现在 ,WTO来了 ,国家也把民营企业放开了 ,在我们原有的市场以外还有那么多肥美的水草在等着你吃呢 !这次 ,若再找不到“市场” ,抓不住潜在的机遇 ,留给我们民企自己的 ,就只有那结结实实的挑战了。一、中国民企的当务之急是要搞好管理中国民企多年来土生土长 ,一直在摸索中前进发展。由于自身条件所限 ,缺乏对外交流的渠道和成功模式的借鉴。加入世贸以后 ,国内市场国际化 ,民企中那些管理较好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将率先被推到国际…  相似文献   

9.
再识民企     
我国民营企业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快速发展,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遇到了较多的困难.在分析评价民营企业的发展时,有人说民营企业经营思想不端正、经营作风不踏实、决策随意性等"痼疾重重";有人说许多合伙企业、家族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是造成民营企业的"原罪",企业最终走上解体的道路;有人说民营企业家族化管理是影响其发展的最大症结;面对几家曾经显赫一时的民企败落,有人发出"中国民企何以英雄气短?"的感叹.这些观点自然有它一定的道理.本文想在借鉴上述思想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谈一下对民营企业的认识和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一个外人来说,很少能有人一下子记住新华联集团涉足的产业到底有多少——国际贸易.房地产、酒业经营.化工、陶瓷,管道燃气.建材、医药.金融、餐饮.食品.纸业,旗下全资.控股,参股企业40多凉.其中拥有4家上市公司。在今天的中国民营企业中,多元化经营的恐怕不在少数.但新华联涉足领域的范围之广、跨度之大.以及在其所涉足领域里的名气之响,仍然使其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一个标志型企业。  相似文献   

11.
项润 《企业研究》2000,(2):8-11
据统计,中国企业平均寿命只有7-8岁,民营企业只有2.9岁。而跨国公司的平均寿命为11-12岁,世界500强的平均寿命为40-42岁。世界1000强的平均寿命为30岁。姑且不论这些数据的权威性,但就这种对比及我们的企业现实,的的确确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那么,中国企业到底怎么了, 有人将这种现象归因于中国企业犯了市场幼稚病,或谓之冒进+跃进、激情主义等,也有人将之归因于核心竞争优势的失落与核心竞争产品不能做到有效递延而升成为产品线的延伸与产品群的形成。也有人大而化之说是机制与体制转换中的必然现象。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民营经济进入飞速发展的时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冒起,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管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相似文献   

13.
赵加 《英才》2003,(2):49-50
推选2002年度“10位聚人气企业家、10位具价值经理人”的活动拉开帷幕之后,我们的视野一直企图穿透那些胜出相关的领先指标,以期解读出可资众多中国企业参照的基本管理元素。  相似文献   

14.
生存环境并非难于上青天 现在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虽不是很好,但我认为还可以。经常有人说民营企业不好发展,不太容易获得融资等,实际上,在中国还是最好做企业的。西方解决资本问题靠投行,投行就等于企业股东。从融资来说,因为中国监管不够严谨,比西方更容易,不足之处是法律允许什么禁止什么,还不够严谨,  相似文献   

15.
管理心得     
《中外管理》2009,(10):11-11
《封面文章:信仰》——2009年9月刊 “中国人就认识钱”,听到外国人对我们的这句评价,虽然不服气,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从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走来的我们,改革开放后努力挣钱也无可厚非。但我们已经应该要跨越这个阶段了。太注重钱让我们失去了很多,有人失去了家庭、有人失去了名誉、有人失去了自由。那都是因为我们缺乏信仰。好在有些企业家已经悟出了这个道理,若不信,去看看那些各行业的领军者,都是这方面的前行者。只有自身有信仰,别人才能相信你,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技术监督》2013,(12):76-77
12月7日~9日,“2015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坚信市场的力量”。众多知名企业家们齐聚一堂,谈转型、谈投资、谈改革。这也是中国企业家首次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做出集体解读,并从宏观到微观,全面窥探通向未来之路。下面我们请几位与会嘉宾发表他们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7.
中国模式,特指中国经济模式。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影响深远。近几年关于“中国模式”的议论频频见诸报端。所谓“中国模式”只是国外对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解读。由于立场和角度不问,这种解读是形形色色,大体而论,可以分为“西方解读”和“非西方解读’’两大类。前者充满着曲解和误读,但也有不少明智的人士讲了一些睿智的公道话;后者大多来自发展中国家,希望从中国的实践中找到自己快速发展的途径,对此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而民营企业是这个奇迹的重要引擎之一。有关资料表明,2006年中国民营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50%。尽管民营企业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但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的存活率很低,据统计,我国60%的民营企业在5年内破产,85%的民营企业在10年内死亡,多数民营企业初期发展良好,后期却倍受制约甚至夭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有效的财务治理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被誉为民营企业常青树的万向集团为例,通过剖析其财务治理模式,为民营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许多成功的购并案例似乎都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中国民营企业通过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实现跨越式发展,迅速走向成熟。有人甚至乐观地预言:“国企大范围改制,是正处在成长初期的中国民营企业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但是,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国企产权改革至今仍然是一个触动人们神经的敏感话题,而由于国有企业的现实情况多种多样,各相关方面的利益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在具体操作上常常遇到意想不到的难题。民营企业若想分享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必须敏锐地识别并设法规避其中的种种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20.
黄光裕 《经营者》2008,(3):27-27
“借鸡生蛋”——借别人的钱成就自己的事业。中国首富的过人之处在于,同样是借钱,有人借了没钱不还,有人却借成了中国首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