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郭文 《发展研究》2009,(7):69-71
本文借助误差修正模型.对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珠三角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来了解它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该地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6,(10)
为探究辽宁省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向量自相关检验,对相关变量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然后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长期及短期协整关系的分析,建立了VAR和VEC模型,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一步分析了二者的长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的产业结构是推动能源消耗加快发展的原因;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耗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能源消耗在短期内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变动在较长时期内促进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但随着三次产业比例和份额的调整,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逐渐下降并让位于资本和技术进步,而由此引起的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之间的产业失衡则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建立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模型,检验分析了北京的城市化与城市资源消耗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在短期内,北京的城市化与城市资源消耗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在长期内,仅存在从城市化到城市资源消耗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这表明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北京城市化仍较多依赖资源消耗。最后指出建立有助于节约资源的城市化推进模式是实现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统计测度,挖掘出两者的相互影响的深层联系,即产业结构变动对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变动的影响大于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产业结构变动是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变动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初步给出两者相互作用的机制和途径,进而从各自结构内部的活跃因素的角度提出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就业弹性与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天津市数据为例,通过统计分析,验证就业弹性与各产业的关联,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明确产业间内部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之协整模型的建立与实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产业结构的演进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根据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利用1978~200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惟一的动态均衡关系即协整关系,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短期波动与长期均衡关系存在于根据协整方程建立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之中。分析结果还验证了配第一克拉克定律的正确性,但却否认了库兹涅茨的收入决定论,至少在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解决就业问题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云平 《当代财经》2003,(3):117-120
体制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相互交织是当前我国就业问题的主要特征。要通过以提高工业化水平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从而缓解我国日趋严重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永娟 《时代经贸》2011,(24):129-129
本文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出发,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表明,能源消费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生产值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从长期均衡来看,能源消费对中国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生产值的增长具有一定的同向拉动作用,通过这些分析结论,也为我们提供了从产业发展角度解决能源供求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至二、三产业,就业人口的产业结构类型由传统型过渡到发展型.分析发现: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远低于1,存在大量“隐蔽失业”,二、三产业仍存在进一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为强劲,但发展水平较低,对劳动力的吸纳潜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就业结构渐趋合理,但未来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优化仍需较长时间.因此,应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服务业水平,大规模创造新岗位、新市场,吸纳更多劳动力,以促进就业增长和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就业结构视角的湖南产业结构动态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产业结构演变理论,重点对湖南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等层面分阶段进行横、纵向对比分析,得出湖南产业结构演变历程基本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渐趋合理,但与相邻省份广东相比,存在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非均衡性更为严重等问题。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后针对性地提出产业结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相互作用过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在分析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明确了影响城市化水平阶段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变化进行了偏差分析,认为东北地区城市化偏差的实质在于工业化的偏差,最后针对这种偏差提出了"纠偏"对策,即实现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梅林  孙春暖 《经济地理》2006,26(6):949-952,956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方面都处于改革创新之中,城市空间结构需要优化和重构。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产业结构畸形、社会就业困难以及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等问题。结合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利用和空间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文章就东北地区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重构问题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以辽源市为例,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模式的构建和优化途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预测及其结构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加锋  刘毅  张雷  王丽艳 《经济地理》2006,26(6):1005-1008,1017
采用成分数据,利用球面投影降维的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对2004—2008年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预测的5年内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仍为“二、三、一”型,但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一、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迅速增长。在此基础上,对产业结构效益进行评价,指出今后农业劳动力剩余的现象依然存在,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致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协调东部沿海地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关键要做到农业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提高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比重以增强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地区现阶段产业结构的考察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勇  李晖  傅晖 《经济地理》2004,24(2):154-157
从国际、国内的纵横比较,研究了中国西部地区现阶段产业结构的高度。其基本结论是:①中国西部地区现阶段产业结构高度大致相当于20世纪全国90年代初期水平,与发达国家工业化加速初期相似;②从工业化进程来看,中国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至少落后全国平均水平20年以上,从工业发展阶段考虑,中国西部地区应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湖南工业结构及其工业化水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罗文 《经济地理》2001,21(2):177-181
湖南工业在全省产业结构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工业结构的合理程度必然对湖南整个国民民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工业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及其所处阶段的重要指标。本文运用国内外相关理论,从各个角度对湖南的工业结构和工业化水平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陈忠祥 《经济地理》2006,26(1):46-49
目前国内许多资源型工业城市因资源衰退而面临经济滑坡、产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难题。文章以宁夏石嘴山市为例,就其煤炭资源的深度开发、接替产业的选择构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及经济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与城乡就业问题探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刘伟德 《经济地理》2001,21(4):427-430
本文通过对就业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关联分析,提出我国低人口城市化水平是导致当前城乡高失业率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认为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将从控制劳动力供给速度,刺激经济增长以增加就业需求,改善劳动力配置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等四个方面提高我国城乡就业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海岛地区产业演替及资源基础分析--以舟山群岛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舟山市产业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其经济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92年前,是以产业结构渔业占绝对地位的单一结构阶段;1993—1998年,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阶段;上世纪末以来,又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时期,即工业产值比重快速增加阶段。根据海岛的自然资源基础和特点,在新世纪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舟山市应定位为生态型的港口旅游城市。以港口及临港工业为主导,以海岛旅游和海洋经济为特色,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海岛地区的主导产业应体现海岛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以集群性环保型产业为主。同时由于海岛地区淡水资源缺乏,主导产业也应着重选择低耗水型产业。  相似文献   

20.
苏、鲁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选取产业结构演进评价指标:产业结构相似度指数、多样化指数、产业结构变动值、Moore结构值变化指标、产业结构超前系数。通过产业结构演进分析方法—Shift-share方法,构建数学模型。选取2000—2009年的《江苏省统计年鉴》和《山东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利用数学模型计量,利用计量结果,首次对苏、鲁两省1999—2008年产业结构进行了静态、动态、SSM分析比较研究,得出客观结论。依据结论,提出苏、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为苏、鲁两省建立科学双赢的合作模式和良性的竞争模式,促进两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