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很多企业不得不采取减员措施,以应对订单减少、人员过剩的问题。当前。房地产业、制造业、金融服务业等产业的业务量和资金减少,导致IT业、装修业、建筑业、钢筋水泥制造业、物流业等相关产业出现需求衰减,让这些行业的部分企业面临减产、停产的局面,出现人力资源过剩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钢铁、建材、造船等传统制造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如光伏、风电设备制造业也出现了严重产能过剩,还有一些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趋势。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可谓"中国式"产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科院有报告称中国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目前存在较突出的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而非全面过剩。因此,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应该重视通过建立有效的价格机制引导资源由产能过剩行业向产能不足行业的转移,而针对目前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施建淮教授表示,中国目前并不存在社会生产能力的全面过剩,所谓的“产能过剩”其实是结构性的,是制造业的某些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而教育、医疗、交通、通讯和金融服务等产业产能不是尽量少用行政手段进行一刀切调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10月11…  相似文献   

4.
当前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很多行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不仅包括传统的重工业,也包括新兴产业比如光伏等新能源等产业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在深入分析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产生原因的过程中会发现,在发生产能过剩的产业(行业)领域,不乏政府的身影,比如当年的铁本事件以及无锡尚德集团的破产.本文通过博弈模型研究政企合谋对我国产能过剩的影响,并通过研究发现,政企合谋是造成产能过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生产函数法,实证测度江苏省产能利用情况,发现江苏省制造业产能过剩有进一步蔓延趋势。分行业类别看,产能过剩集中于重工制造业领域,而轻工业的产能过剩相对较少,且近半数轻工业行业存在一定程度的产能不足。从企业行为和市场与政府关系两个层面,提出了发挥市场机制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共同化解产能过剩,促进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我国制造业企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在告别短缺经济之后制造业企业却陷入了困境。目前,企业面临生产系统孤立化、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企业管理不能适应形势需求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就如何改变上述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望 《英才》2004,(11):25-25
樊纲等人提出经济过热,主要指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坊间颇为流行的还有经济学家中比较极端的说法,讲三大过剩,产品和产业过剩,资本过剩,劳动力过剩。大家知道,劳动力过剩,这是自中国近代化以来就一直面对的基本问题,不是现在才出现的,与经济周期无关;而资本过剩也是结构性过剩。江浙人、闽粤人做产品,做实业,都是中小企业打天下,这些企业近两年反映最大的问题就是融资难,资金饥渴症。资本严重的短缺。大多数企业还是靠做产品赚钱,少数  相似文献   

8.
王颖 《英才》2011,(4):52-53
产业趋势调查之工业制造低端、低利润、产能过剩,一直是国内工业制造业面临的难题。如何进行产业升级?如何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企业家都把眼光瞄向了海外市场。高端访谈:武汉钢铁集团总经理邓崎琳、广西柳工集团董事长王晓华、志高空调董事长李兴浩低端、低利润、产能过剩,一直是国内工业制造业面临的难题。如何进行产业升级,转化过剩产能,  相似文献   

9.
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制造企业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指出了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制造业从产业分工逐渐深化为产品分工、要素分工、工序分工以及增值环节之间的分工.与之相对应的,国际分工和成本优势导致了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外包.然后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在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外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质量水平低和缺乏关键技术,使得制造企业的竞争力难以提高.最后指出了中国制造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途径——实现OEM向ODM、OBM和BPO阶段转向.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企业自身发展在国际竞争中、国民经济发展中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性价值。在当前新常态形势下,各企业要如何更好地发展,备受各界人士关注。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其自身发展可能会受到汇率变化、人口红利减少、产能过剩等很多因素的影响,要想在新常态形势下实现稳定、快速发展,也是制造业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而中央提出的“降本增效”策略被看做新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鉴于此,本文主要从制造业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传统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存在弊端、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缺乏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等,随后结合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分别从产品研发设计阶段、产品开发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后阶段提出了有效的成本管理方式。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更多制造业企业应用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企业经济》2018,(3):160-168
产能过剩与企业转型升级是当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以2012-2015年间547家深沪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政府补贴、产能过剩与企业转型升级三者间的相互关系,验证政府补贴对产能过剩与企业转型升级间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产能过剩对企业转型升级有内在的促进作用;政府补贴与企业产能过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政府补贴对产能过剩与企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创新,减少政府补贴冲动,淘汰落后产能,而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职能边界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服务型制造进行界定,分析制造与服务关联性,研究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演变过程中所出现的若干阶段。分析江苏省制造业和服务业现状,提出江苏发展服务型制造业的对策在于:树立融合的产业发展观;准确把握产业转型的方向;确保服务型制造在企业中的应用;有重点地发展生产者服务业;制造企业进一步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政府培育和创造有利于制造企业实施服务型制造模式的环境等。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二季度中经纺织产业景气指数、中经装备制造业景气指数日前发布.分析表明,与一季度相比,纺织行业、化纤行业企业景气指数明显回升,服装制造业企业景气指数止跌回升,三个行业的销售和投资指标均呈现回暖趋势.二季度装备制造业仍处于调整阶段,但行业部分运行指标出现了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制造业面临产能过剩.由于近年来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持续上涨,产品价格竞争加剧,生产成本压力大.为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陆续引入战略成本管理理念,战略成本管理具有协同、可持续、动态、全方位等特点,既有利于成本管理,又有利于企业战略的构建与实施.本文通过对Z公司A产品...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中国制造业的订单大幅度下降,企业的产能已出现过剩.随着影响的不断深化,除了进行商业模式的变革和技术升级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提升物流的控制协调功能、深化建设精益物流、降低物流成本、进行供应链优化和创新等工作的重要性.其中,基于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库存优化、储位优化、流程优化、拉动式生产改造、信息系统功能提升、ABC分类方法改进、KPI管理、成本管理分析等备受企业关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终于告别了“短缺”时代,使得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然而随着经济建设列车快速奔驰的同时,我们又无意中进入了一个“过剩经济时代”,即一些产业随之出现了生产能力大量过剩,过度竞争状况不断加剧,企业亏损严重,消费疲软,供求失衡等严重总是过剩是指产品、劳务和生产能力等方面的过剩,这种“过剩”状况已成为我国现时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经济特征,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产业中的“过剩”问题,并按市场经济的原则制定一定的产业调整援助政策来解决这些“过剩”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英国的产业援助政策会对我们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连锁业态是现代经济的平衡器,它可以调整制造与需求的矛盾,把由供应不准确的过剩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降低到最低限度,并保证制造业的健康发展。但中国家电业的情况恰恰相反, 刚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扩展门店数量的连锁企业却给家电制造业带来了产业损伤。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工业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了战略性的支撑。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产能过剩、人口红利消失、国际市场竞争加剧、汇率变动等一系列问题,中央适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开展工作,其中"降成本"是核心任务之一。在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效益过程中,成本管控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本文就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希望能够对转型升级中的制造业企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全新角度探讨日本泡沫经济问题.在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产业升级失败和空心化问题是其深层次原因,而在解决内外失衡时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失误加速了经济泡沫的膨胀和破裂.同时,货币国际化是化解流动性过剩和泡沫经济的有效解决途径.最后对中国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很多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债务违约事件层出不穷,对中国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造成了日益明显的安全威胁,它不仅使经济金融体系对外生冲击变得更为敏感,也显著增加了债务危机爆发的概率.本文从概括归纳企业债务风险处置的方式出发,结合光伏产业出现的产能过剩现象,得出化解产能过剩的新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