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焦点。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不能有效转移和安置,既是一种资源浪费,又会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那么.就要通过政府积极推进就业制度改革、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外部环境、增加政府投入,打造劳务输出产业发展的平台等多种渠道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影响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针对“十一五”期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河北省的路径选择是: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管理体制;加快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相似文献   

3.
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在回顾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从转移的历史和现状入手指明与WTO直接相联系的转移,并进一步完善了WTO背景下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思路: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领域,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活动空间,利用非公有制经济来安排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坚持灵活多样的转移方式,并辅之以相应的土地政策,要运用行政、经济等手段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好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4.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中国正经受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发展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从破除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入手.提出了在发展中实现富务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安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初步估计,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近8000万人,近年来通过向城市异地转移和进入乡镇企业就地转移3500万人左右,尚有4000多万滞留在农村。而且,上述两条途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绩效目前出现下降的迹象。从现实来看,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区域异地转移模式和进入农村社区内乡镇企业的就地转移模式,尽管对缓解西部农村就业压力起到一定作用,但其负面作用也很明显。我们认为,培育增长极,发展企业集群,建设小城镇。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增长极辐射的区域内转移,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安置模式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展县域经济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一)当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 从总体上看,有3个明显特征:一是第三产业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二是外出务工是近年来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增长因素;三是县域经济已日益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促进河北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存在是“三农”问题中的棘手问题,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是解决问题的最可行的途径。为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河北应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发展低成本型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民营集群企业。应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依靠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8.
农民收入水平低 ,城乡差距大 ,是西部农村小康目标实现的主要障碍。形成这一障碍的原因在于西部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沉淀。以往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区域异地转移模式和进入农村社区内乡镇企业的就地转移模式 ,尽管对缓解西部农村就业起到一定作用 ,但其负面作用也很明显。因此 ,培育增长极 ,发展企业群 ,建设小城镇 ,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增长极辐射的区域内转移 ,是西部农村小康目标实现的合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意义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定溶 《经济论坛》2005,(6):108-109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1.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近年来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民人均收入成正比例,劳动力转移每增加1%,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长2.28%。我国外出劳动力的年人均收入为2900元,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大约高出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张霞 《时代经贸》2012,(20):248-248,255
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有效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成功实现有效转移和持续发展的根本。基于喀什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培训基地、启动培训需求、提高培训质量等方面是加强喀什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提升少数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2.
湖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人口份额下降,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是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普遍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实际上是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过程,也是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分化的社会经济过程.本文结合湖北的实际,探讨了湖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格局、区域分布特征与行业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孙剑 《当代经济》2009,(20):82-84
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着农产品供给不足与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的矛盾.数据检验表明,劳动力投入和财政支农力度与农产品供给存在高度相关关系,在我国农业生产依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条件下,必要的劳动力投入和财政支农力度一方面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另一方面有助于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局限,乡镇企业发展趋缓、市场发育滞缓、就业信息渠道不畅以及金融危机背景下大量企业倒闭、停产,南方各地区"双转移"政策的实施与推进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河南作为全国人口大省、农业人口大省,这一现象又更为突出。分析农村富余劳动力状态及成因,有助于对有效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为实现河南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形成针对性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就业与全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要树立科学的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就业观、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就业的质量和效益、发挥云肖境外输出的区位优势加大省外和境外输出力度、健全完善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就业的组织体系和制度措施、结合民族文化优势打造云南劳动力转移与劳务输出的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萍华 《技术经济》2007,26(3):71-75
“三农”问题是当前的重中之重,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将大量滞留在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农业劳动力转移,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总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力自身的素质。但由于我国目前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许多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不公平现象。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静 《经济论坛》2009,(2):69-70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少数民族地区是一个急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新疆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对这一地区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特点与问题的分析将会加快农村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富余是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加快农村农业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钥匙,本文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意义、特征入手,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为从体制上根本解决农村劳动力无序流动的状况,建议设置管理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专门机构,以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形势的迫切要求,彻底改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多头管理、分散负责的局面,尽快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纳入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轨道。介绍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河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二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三是从农业流向非农产业.其中,进入城市就业的农民工在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其就业环境和就业收益日益好转,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主渠道地位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