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在RFID发展上的差距首先反映在观念上,而不在技术上。RFID物联网要警惕"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前车之鉴。规范政府补贴,回避恶性竞争和世界贸易战。RFID若发展起来,元器件大批出口,也要重视国际间贸易的平衡,顺差并非有益无弊。超高频RFID是物联网在包装自动识别应用中的不二之选。射频识别技术(简称RFID)是众多自动识别技术中的一种,具有高速移动物体识别、多目标识别和非接触识别等特点。随着物流运输包装的飞速发展,对产品信息的追踪需求越来越迫切,RFID技术的优势在运输包装领域备受重视。那么,全球经济下,国内外RFID在包装上的应用是否还存在差异?又是什么导  相似文献   

2.
《中国包装工业》2008,(12):34-34
随着RFID市场的成长,电子标签的使用量也呈倍数的成长,但真正阻碍RFID产业发展的因素却是电子标签的价格成本仍高居不下,而印刷式的电子标签则挟先天上成本优势深受市场所冀望。  相似文献   

3.
RFID在未来几年的应用会随着产业的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差异。根据分析师的预测,未来RFID将主要应用在供应链管理等物流领域,而这个市场将成为RFID市场的重头戏。RFID技术是物联网发展的最关键技术,物联网已被确定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无疑给正在发展的中国物联网又吹来一股强劲的东风,因此,RFID的应用市场必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而扩大。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信息产业商会、RFID中国论坛和赛迪集团联合主办的“全球RFID应用展览会暨中国峰会(2005春季)”于2005年4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是今年国内RFID领域内最高规格的国际性RFID专业会议。据悉,巨大的零售业将推动RFID的高速增长。来自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辽宁省信息产业厅、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和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领导专家,美国驻华使馆、韩国驻华使馆官员,AIM Global、EPC Global、韩国RFID协会负责人,以及全球范围…  相似文献   

5.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藕合、传输特性,实现对静止的或移动中的待识别物品的自动机器识别。RFID具有可实现移动物品识别、多目标识别、非接触识别以及无人干预等优点。RFID技术最早应用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的敌我目标识别,后来由于技术和成本原因,直到本世纪Wal-Mart(沃尔玛)要求各大供货商必须全面将商品贴上RFID电子标签后,一场RFID的风暴就此展开。据市场研究机构报告指出,由于RFID逐渐被市场采纳,2010年RFID全球支出金额达30亿美元,预计2013年产值可达210亿美元,年增长率约44.2%,商机十分庞大,甚至有人以二次IT革命来形容RFID技术的潜能及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包装工业》2006,146(8):57-57
“无论是通过合作方式,还是收购方式,RFID应该是一个产业为主的发展,而不是一个标准为主的发展,这样中国的RFID市场才可能很快有突破。”业内人士对中国RFID产业发展满怀期待。  相似文献   

7.
正RFID技术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物联网已被确定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无疑给正在发展的中国物联网又吹来一股强劲的东风,因此RFID的应用市场必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而扩大。根据分析师的预测,随着物流运输包装的飞速发展,对产品信息的追踪需求越来越迫切,RFID技术的优势在运输包装领域备受重视,未来RFID将主要应用在供应链管理等物流领域,而这个市场将成为RFID市场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8.
RFID——无线识别系统是本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高科技市场之一:业界预言,2006年将是RFID产业应用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众多行业都将逐步采用这一革命性的技术。我国公安部门利用非接触式IC卡换身份证是当今全球RFID工程的实践之一,预计到2008年将完成大约9亿张IC卡身份证换证工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射频识别(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产业关键技术之一,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商业管理、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能通过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递,获取物体信息,并对物体加以识别.然而,随着射频设备数量大增,加之应用环境存在差异,设备性能、质量存在差别,由此类设备引起的无线电干扰事件也明显增多.本文将结合一起干扰申诉查处实例对射频干扰作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包装工业》2010,(3):62-62
转变之一:国家技术战略向区域特色结合应用发展 在国家层面,我们更欣喜地看到.各地政府对RFID产业更加重视,并注重本地重大活动、优势产业及RFID技术的对接应用。上海以国家RFID产业基地为依托.已基本建立起完整的RFID产业链条,跨入产业成长阶段.应用模式也由闭环向开环发展,涵盖了邮政、集装箱等物流管理应用,世博会人员管理应用,危化品工业气瓶、图书馆智能化管理和电子不停车收费等城市建设应用。  相似文献   

11.
2005年是美国沃尔玛和国防部引爆的"RFID应用元年",对于亚洲来说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与欧美企业主导型不同的是,亚洲的RFID产业表现出一种政府主导、企业跟进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围绕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话题已经在国内行业内外炒作了多年,但随着今年《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出台和一系列政策推出,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中国通用航空产业的春天或许将真正来临。2013年5月工信部印发了我国首部《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国产干线飞机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达到5%以上,支线飞机和通用飞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的大江南北,纵横交错的区域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强大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企业深深融入到全球纺织服装产业链中去,承担了其中制造加工环节的生产,尤其是逐渐发展壮大的劳动力储备、遍地开花的工业园区和巨大的后续市场力量,形成了我国各具特色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4.
纺织业是中国传统优势产业,也是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产业,尤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更成为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我国纺织工业集群效应明显,一批产业聚集地方经济特色突出的县、镇已经凸现出来,显示了较强的活力和竞争力。2002年、2003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集中度较高,规模效益明显,对行业、市场影响力较大,对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贡献较突出的市(县)、城(镇)授予相应的行业性称号,推动地方特色经济的健康发展,分别授予了纺织产业基地市和特色城(镇)称号,这些将成为新一轮外商投资中国纺织业最好承接地。3月  相似文献   

15.
《中国核工业》2022,(2):8-11
关键词 要切实把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机遇落实到中核集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效上,推动核电安全有序发展,进一步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建议完善并尽快出台《原子能法(征求意见稿)》,尽快制定《放射性废物管理法》. 近期以来,核工业好事连连.今年大年初一,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再传喜讯:阿根廷核电公司与中核集团正式签署阿根廷阿图...  相似文献   

16.
正在2021年2月3日举办的光伏行业2020年发展回顾与2021年形势展望线上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世江发布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0年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光伏产业已成为我国少有的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实现端到端自主可控、并有望率先成为高质量发展典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在我国实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政策的推动下,光伏产业正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正从2017年10月,五部委《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至今,储能产业已成为能源电力领域的新热点,产业生态也跟随政策走向和形势的发展而跌宕起伏。随着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提出,"万亿储能市场""碳中和风口"这样的热词更是频频见诸媒体。最近,两部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又一次推高了储能发展的热度。  相似文献   

18.
RFID转型力量     
<正>两大转变促进RFID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转变之一:国家技术战略向区域特色结合应用发展在国家层面,我们更欣喜地看到,各地政府对RFID产业更加重视,并注重本地重大活动、优势产业及RFID技术的对接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一、规划化的概念 产业的发展与市场发展变化息息相关,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高技术经过产业化,解决了经济和市场的分析问题,解决了生产工艺和技术、生产工具和设备、生产管理等工程问题之后,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意味着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市场关联更为紧密。 高技术产业规模化,就是要把握市场需要的规模和时机,在规模性经营、生产、管理等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规模性(经营、生产、管理等)的发展,因此,高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风险,主要是市场风险。即为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扩大的内需市场,中韩两国间的产业合作及相关方面的合作机会越来越多,产业间的互补性也越来越强。中国拥有庞大的服装消费市场,而韩国拥有引领潮流的设计能力和研发水平,为此,一个新的战略合作正式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