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基于价值链视角,把技术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开发、技术转化和技术产业化三个阶段,各阶段选用不同的投入产出指标,利用DEA模型,测算2000-2014年辽宁高技术产业五大行业三阶段技术创新效率,进而研究三阶段技术创新效率特征和作用机制,并对五大行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各行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为提高辽宁乃至全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类型创新发展战略下,结合行业技术特征与规模特征,构建面板门槛模型,探索行业规模影响下中国技术异质性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国外技术引进、国内技术购买和模仿创新对技术异质性制造业技术进步均存在基于行业规模的面板门槛效应。对于低技术制造业,在自主创新、国内技术购买和模仿创新模式下,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呈现出关于行业规模的非线性“U”型曲线特征,而国外技术引进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始终为负,但当行业规模跨越门槛值时,其负影响大幅度减弱。对于中、高技术制造业,自主创新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呈现出关于行业规模的非线性“U”型曲线特征。国外技术引进、国内技术购买和模仿创新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始终为负,但当行业规模扩大并跨越不同门槛值时,其负影响大幅度减弱,甚至不再显著。为此,本文建议不同类型制造业应该兼具“技术”和“规模”双重内涵适时调整创新战略,这对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关系和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引领下,科技创新尤其是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将成为我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鲜有研究基于“双循环”视角系统探讨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逻辑。鉴于此,从“双循环”视角出发,重点深入剖析技术国内大循环下的自主创新、购买国内技术,以及国内国际技术“双循环”下的引进国外技术与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期为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发展的路径选择乃至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优化完善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4.
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有利于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明晰创新能力培育的作用点。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河南高技术产业四大类行业2003—2008年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高技术产业四大类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均为非有效。其中,医药制造业与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技术效率低下且存在技术衰退问题,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存在技术衰退问题,医疗设备制造业技术效率低下。要解决河南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不足的问题,必须从提高技术效率与促进技术进步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制度质量会影响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本文采用我国1997~2009年数据研究了制度质量对高技术产业和中等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运用2SLS法估计表明,总体制度质量、产权保护、金融市场化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制造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吸引外资程度对整体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影响不显著,而且对中等技术制造业和外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制度质量对国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影响不显著。此外,产权保护不会限制高技术产业技术外溢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但对中等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外溢形成约束。  相似文献   

6.
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其更细致地划分为技术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构建了两阶段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更注重了中间投入产出的指标,并使用共享投入关联DEA模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5大类15个细分子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创新效率测算,针对测算结果进行动态效率分析。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各行业间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无论是整体还是两个子阶段都存在很大差异,4个评价期内的变化也各有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行业发展建议,为高技术产业各行业提高产学研创新效率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2005—2012年我国高技术产业15个子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从技术创新过程的角度分析了FDI对我国内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对内资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在技术开发阶段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在技术应用阶段的促进作用;研发经费、市场竞争程度和企业规模也都对内资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研发人员在技术开发阶段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在技术应用阶段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针对相关结论,本文分析了原因,并得出了一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新书架     
《中国科技投资》2010,(1):75-75
书名:2009中国产业发展报告:产业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作者:上海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编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09—9读者群:高技术产业工作者、相关政府决策部门内容简介:本书立足于我国工业化不断深化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背景,分析我国产业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的途径和条件,为制订技术引进战略、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标准战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以及科技体制改革等提供产业层面上的实证支撑。全书内容共分两篇:一是综合篇.主要分析我国产业技术发展和自主创新的总体现状,研究我国技术创新活动的内在机制和特征,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明确我国产业技术进步、自主创新以及制度创新的发展取向:二是产业篇,以近年的数据资料为基础,以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为对象,研究分析我国不同行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提出“数字创新韧性”的内涵概念,并探讨数字创新韧性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机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现有数字创新韧性负向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数字创新韧性与高技术产业创新存在“U型”关系,而中西部地带数字创新韧性则起到负向作用;数字创新韧性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随韧性强度增加、创新产出水平提升、研发人员增加由负转正;研发资金投入增加,数字创新韧性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负向作用增大。  相似文献   

10.
应用DEA方法对中国2000-2012年高技术产业28个省城研发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以及Malmuist生产率指数情况进行比较测度,并进一步探讨创新效率的收敛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地区研发创新的技术效率整体不高且区域之间不均衡,其主要原因包括:纯技术效率较低所致;考察期内全要素生产率均呈现出增长的态势;技术效率在全国范围内存在收敛趋势,落后地区的追赶效应已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北京、上海、深圳三市科技创新制度的比较分析可知:北京市科研实力雄厚,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关联不大,政府主要以大力兴建科技园区的形式扶持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最快;上海市着力对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并在新产品的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上有更大的投入,高新技术产值的绝对数值在全国仍居首位;深圳市以外资的推动为契机,以企业为中心,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高新技术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最高.三市的经验,其借鉴意义在于: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因地制宜做好科技创新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针对技术创新问题,许多学者从技术创新系统的建立、运行机制和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对于技术创新扩散过程模式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而一个好的技术扩散路径和模式对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本文对一些代表性的技术创新扩散过程模式进行了回溯和简要分析,对现阶段技术创新扩散理论进行综述,分析了影响技术创新扩散过程的因素,目的在于总结合适的技术创新扩散过程模式,发挥企业的创新扩散优势,提高其创新扩散的绩效.  相似文献   

13.
技术后发优势与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主体。我国已经将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置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以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技术创新体系。我国存在着很大的技术后发优势,但这一优势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内生性技术创新努力的基础之上。技术后发优势充分发挥的外部条件约束,以及国内企业自主创新努力与引进外来先进技术一定程度的脱节,是我们在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技术资源时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政府研发补贴的不同发放方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产生的不同影响机制。动态博弈模型分析指出,定额补贴由于不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行厂商的产品质量决策,所以在促进原始创新方面,它不如比率补贴有效。本文使用系统GMM方法估计了2009~2013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动态面板数据,发现上市公司接受的定额研发补贴对其创新产出,即技术进步没有显著影响;这些上市公司上期的技术进步和当期研发投入会正向显著增加其创新产出。我国各级政府需要改变普遍使用的定额研发补贴方式,以比率研发补贴来代替定额研发补贴,从而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产出。  相似文献   

15.
江苏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产业自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际资本和国际产业不断向江苏转移,有力推动了江苏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由于产业技术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对外技术依存度过高,使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运行陷入困境并面临潜在威胁。本文在分析江苏产业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技术学习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分析产业生命周期曲线着手,阐述产业发展过程中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的分布以及技术跃迁规律,探究产业演进各阶段的特点以及创新侧重点,提出了产业自主创新过程中存在的四大机会窗口及四种赶超路径。四大机会窗口即在新产业孕育阶段,机会均等,及早进入;利用产业技术升级,捕捉商机;借助共性技术,改造成熟产业;依靠产业重构,塑造成熟产业。四种赶超路径即前瞻基础研究路径;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路径;产业联动-协同创新路径;产业跨越路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一个测算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潜力的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建立综合指标评价模型,计算了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潜力综合评价值;然后考察了1998~2007年间高技术产业的技术贸易对技术创新能力所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1998~2007年间,技术贸易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结构性特征,以2003年为转折点;1998~2002年间,高技术产业的技术贸易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直接效应为负,间接效应为正;而2003~2007年间,高技术产业的技术贸易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直接效应为正,间接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负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关产业集群对技术创新的正面作用,现有的文献进行了充分地论述。然而在经济现实中,部分产业集群区域(特别是某些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集群区域)却出现了产品同构、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等现象。本文通过建立企业创新收益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产业集群对企业创新产生的负效应,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设想——以四川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体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四川科技创新的调查和研究,提出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构想:以企业技术联盟为主导、以企业技术联盟为纽带组建产、学、研的高新技术研发团队、以高新区聚集的科技创新资源为平台、以政府的政策支持为支撑.  相似文献   

20.
企业面临的环境是不断演进变化的,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与动态环境相匹配进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本文从企业动态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强调系统的、动态的、过程的和辩证的观点,在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整合的基础上构建企业动态技术创新体系:基于技术积累的企业动态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机理;基于SWOT分析的企业动态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机理;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动态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机理;分析企业技术创新与其网络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企业动态技术创新体系,指导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