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翻译"化境"论具有言语表述之朦胧美、丰富的意蕴美及"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翻译实践之美。在"化境"翻译思想实践中,钱钟书力图避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逍遥而游于诸多矛盾如"言"、"意"、"讹"、"化"中,妥善协调译作与原作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译作达到"化境"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2.
方东美的生命美学把时空作为最基本的文化符号,他承继中国古典美学的理念,视宇宙为道德与艺术的境界,以生命为中心,宇宙、生命、艺术三者之间形成双向回流互创不息的积极互动关系。这种融道德与艺术为一体的美学追求,体现出中国生命美学迈向现代的独特形态,优劣都很明显。  相似文献   

3.
蒋孔阳认为,人类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使人具有了追求生命自由的能力,但要从现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获得真正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自由,就需要在人与现实之间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审美。所以,蒋孔阳提出美是自由的形象,即通过自由的形象(美的形象)来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另外,蒋孔阳还提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所以,美的形象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审美主体的自我本质对象化、寻求生命自由的过程,因此,这样的形象也就会给人带来自由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4.
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认为,音乐艺术以自然模仿为美,强调旋律的统一性这一主流思想,认为真正的音乐应是以旋律为主,和声则次之,对这些观点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对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5.
科学理论的美学形态主要表现的简单性,统一与和谐,守恒与对称,新奇性以及公式化或形式化。科学美正是通过科学理论特有的美学形态表现出来的,其本质是自然界固有的结构与人类的认识,人类心灵深处的追求的一种高度吻合。正因为如此,科学美可以作为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科学的真与科学的美是相互统一的。  相似文献   

6.
旷达人生     
《新智慧》2007,(12):81
“生年不满百,常怀干岁忧。””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入.但见长江送流水。”  相似文献   

7.
尚"圆"思想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其形成和发展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尚"圆"思想对中国古典舞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构成了中国古典舞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
道家思想的核心范畴和最高追求是道,在其思想起步的地方并无专门之心去求美,但道在运行过程及对人生的影响中,不期然而然地指向了一种最高的美学精神,也即庄子说的大美。一方面,大美是一种道的可感形式;另一方面,对道的体认需借助于美的活动和精神。天地运行是道的显现形象,天地之大美即是道的可感觉形式,而天地的审美之维在于其整全、无限、无为的特性。道家美学思想通过对道和天地大美的体认而立足于人和人生,对走出现代教育的困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天地大美立教,强调内养之修道,此修道过程也是成就生命之大美的过程:其培养的理想人格是完整而丰富的人,因此需要警惕现代教育中知识技术对道的分裂和遮蔽;教育之本性在于以有限的教启示和通向无限的道,因此需要注意解脱于有限的教育内容和载体的束缚;教育应无为而无不为,因此需要顺任自然而非威慑强制,以道主知,还天地万物以生机。  相似文献   

9.
落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能体现人生无助感的意象。诗人用自己的审美情趣、情感需要把飘向死亡的落花定格在了一个又一个现实与想象交织的画面中,这些画面同样也撞击着读者的心灵,引发读者审美的同时,也引起人们对生命存在与人生价值的无限遐思。  相似文献   

10.
"生命·实践"教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理论思想,可称之为"生命·实践"教学论,其主要内容包括:课堂教学本质观、课堂教学价值观、课堂教学过程观、课堂教学评价观和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等。"生命·实践"教学论是当代中国教学论探索的第三个阶段,它呈现出了中国本土文化的生成性与理论体系的归纳性。从方法论上为中国的教育研究探索出了一条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叶澜之路":探究学术源流、创建理论学派、行走天地人间、独爱冬春夏草。  相似文献   

11.
《浮士德》是人类审美精神自由表达的诗意的范本。浮士德崇尚自由,追求情感,蕴涵着对个体生命意义的执著追求。我们应对浮士德精神进行生命美学的审美观照,辨证地看待《浮士德》的生命启示性。  相似文献   

12.
试论文献学家任昉的突出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朝学者任昉,藏书过万卷,是梁代三大藏书家之一。他在书籍典藏、目录学、书籍校雠、丛书编篡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想做出优秀的具有文学价值的译文,应从对源语言材料的深刻解读和审美开始。完全把握原文的“美”的精髓,对于译者是否能更好诠释出原文的“美”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莫言的作品《生死疲劳》证明了审美客体在翻译中的重要性。译者应领悟原作的美学特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丰富审美经验,再现原文。  相似文献   

14.
方卫平的《法国儿童文学导论》对法国儿童文学发展史的研究,脉络清晰,史论结合,话语亲切而理性,给人们一个法国儿童文学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的“宏大叙事”是建立在日常生活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生产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列斐伏尔等人的日常生活批判正是对唯物史观这一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继承和发展。日常生活批判的意义在于寻找人类精神家园。日常生活的异化或物化是现代性的一个特征,它凸显出重建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精神生活的基础在于精神生产,而以创造性为显著特征的精神生产是以消除日常生活的异化或物化、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和实现人的自由自主的创造为根本价值取向的。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文艺美学的学科地位受到质疑,原因在于论争双方存在着语境错位。文艺美学学科的成立,应该从美学自身发展、诞生背景及与中国美学传统的关系等多方面考察,并进行系统的理论体系建构。  相似文献   

17.
对生命和谐的不懈追求——论高校生命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陷入了“技术陷阱”,现代人在技术中迷失了自我。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意识发生很大变化,呈现无视生命价值的行为取向。该文以生命化教育的意蕴为起点,解析了生命化教育的诉求,进行了高校生命化教育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甦庵集》是方拱乾赦归及归后生活的写照,是人生感悟的总结,是思想情感的结晶。文章从离别之不舍、与亲人团聚之欢乐、门人故旧赠答、记游、对人生的体悟与反思五个方面入手,探讨其在清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伤逝》与许地山的《命命鸟》均表达了青年追求爱情婚姻自由受到封建专制阻挠的主题,但两篇小说中的男主人公的结局却不一样。涓生选择活着,加陵选择死亡。从小说内容、作者两方面探索男主人公不同结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