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经济增长中制度绩效的理论分析——生产要素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新古典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之后,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制度对于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观点。从理论上讲,制度观点同样适用于区域经济增长的分析,即制度是劳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的又一个决定区域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制度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表现在:制度能够影响其它生产要素的效率发挥,并在开放区域状态下决定要素的流向;有效率的制度能够提高区域内生产要素的效率,并吸引区域外的生产要素,从而提高区域的经济绩效。制度的经济绩效分析为区域经济增长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田水利与农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200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田水利发展与农业增长的关系。农田水利发展对农业增长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影响农业增长的主要因素为:全国范围来讲,主要是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面积、小型水库库容量、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及劳动力;东部地区为有效灌溉面积、小型水库库容、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有效劳动力;中部地区为旱涝保收面积、中型水库库容;西部地区为有效灌溉面积、万亩以上灌区和有效劳动力。并对我国各地区农田水利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罗富民 《改革与战略》2009,25(4):125-128
研究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对于指导区域旅游合作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现有的研究文献,既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又忽略了实证检验和旅游经济的特性。根据旅游经济增长的内涵和旅游经济的特性,区域旅游合作可以通过节约旅游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提高闲置旅游生产要素的使用率、提高旅游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和旅游市场的交易效率,进而推动旅游经济增长。而实证结果也表明,区域旅游合作是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八个区域的面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是近年来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和面板协整的分析方法.通过对中国八个区域的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检验,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了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7年,全国电力消费水平逐年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八个区域的电力消费虽有差异,但总体来看,资源禀赋相近的区域电力消费具有明显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技术装备的改善,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是物质活动和商品流通的支柱,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现代的一个重要的标志,高度发达的交通运输业对于保障一个国家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防巩固、人民生活富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数量经济学方法以新疆地区作为切入点分析了新疆交通运输业发展对新疆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并且研究了新疆交通运输业的各种指标与经济增长的联系,为研究新疆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外贸易对欠发达区域经济增长有重要的促进和拉动作用。分析表明,甘肃省1978~2005年对外贸易中进出口贸易额和GDP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本文在相关数据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于如何提高甘肃省以及类似欠发达区域的对外贸易,加快促进该区域经济增长,提出了针对性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Solow的增长核算方法,对1952~2005年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因素进行测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资本积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劳动投入的贡献非常小;②资本投入增长速度差异是地区增长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给予中、西部地区更多投资倾斜政策,同时中西部地区自身应注重基础设施,人才环境等投资环境的培育和完善以吸引外来投资;③地区增长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生产率增长差异,加快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速度,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是缩小我国地区增长差异、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学理论基础研究以及重点实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看待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之间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又能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关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问题的研究则将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有机结合在一起。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地区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经济现实。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显着提高。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市场机制指导下,生产效率较高,扩大了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内陆地区的差距。这关系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如何缩小地区差距,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融合是当下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李陇靖 《魅力中国》2014,(4):396-397
贸易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的重要指标,但由于区域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所以对于每一个地区,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有不同数量的关系。本文基于2009-2013年贵州省进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综合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VAR模型和Grangcr因果关系检验等测量方法,对贵州省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对如何发挥贵州省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改革就是要为未来的增长买单,我们现在改革的力度有多大,未来的增长空间就有多大。未来的经济增长是快好还是慢好呢?从目前的市场和接触的投资者来讲,经济增长慢一点不是坏事。在有改革地增长7%和改革比较少地增长7.5%以上之间,我实际上更倾向于前者。经济增长慢不是问题,过去五年中国的GDP都很快,但是中国的股市是最差的,所以说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讲,大家对明年的经济增长根本不太在意,关键是我们能  相似文献   

11.
曹宇  周卫峰 《特区经济》2006,(2):285-287
本文研究新古典收敛机制和技术扩散收敛机制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其基本观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多数省都存在资本边际产出递减;劳均资本不存在收敛性,TFP在1978~1991年期间存在绝对收敛,在1992年之后也不存在收敛性,因此,新古典收敛机制和技术扩散收敛机制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现实中并没有自动发挥作用;劳均资本积累和TFP增长的变动趋势共同解释了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相比较而言,前者的作用更为重要,未来若干年内区域经济增长的总体态势在很大程度上仍将由各地区劳均资本的变动趋势决定。  相似文献   

12.
综合运用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对国际产业转移、区域创新绩效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国际产业转移、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创新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冲击效应,并具有长期持续的积极贡献;且经济增长对区域创新的脉冲响应更为敏感。研究还发现国际产业转移对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短期溢出效应;在长期,经济增长对区域创新水平的贡献率逐渐提高。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朱家良 《浙江经济》2005,(14):22-23
经济增长方式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企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作出种种抉择。完全是基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和收益,近期经营绩效和长远发展谋划的理性选择。就一个区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进程而言。所谓“转型代价”的实质是政府对于转型绩效和增长速度决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绿色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研究绿色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极其重要。本文以中国30个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绿色创新指标体系,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绿色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绿色创新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绿色创新在省际间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环境改善资金投入会抑制区域经济增长;环境改善项目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率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最后给出结论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玉珍 《改革》2012,(3):78-83
非均衡突破与包容性增长具有差异性、侧重性,统一性、互补性。非均衡突破与包容性增长应成为区域尤其是后发区域跃迁的必要条件。包容性增长作为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是区域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战略指导;非均衡突破是世界及我国区域发展的现实特征及跃迁起点。非均衡突破与包容性增长模式实现的关键在于经济一体化的同时面向全社会提供公平、全覆盖、均等化、可持续、可获得的普遍服务。  相似文献   

16.
高新区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深刻地改变着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和增长的方式,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发挥高新区增长极的带动和辐射功能。未来时期,高新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需要做到增长极带动功能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互兼顾,重点是要构建多元化网络体系、正确处理好高新区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创新高新区对区域经济增长拉动方式并提高其质量。  相似文献   

17.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开展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研究,对于改善地区能源需求结构和节能减排,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系统阐述了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结构关联关系的主要国际国内研究情况,得到了较好的研究思路,利用协整理论及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理论展开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结构动态演化机制,并就此提出了能源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曹昆 《特区经济》2012,(8):162-164
本文采用1997~2009年我国27个省、自治区的分省面板数据,研究了区域经济增长对各省农民收入的影响。得到结论认为:①经济增长较快的省份,农民收入相对较高。长期来看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提高1%,农户人均收入增加6.79%;②各省经济增长对区域农民收入增长的正向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前者对后者的滞后影响效应至少可以持续5年。  相似文献   

19.
优化人口分布空间格局、提高城镇化质量对未来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如何优化人口分布格局和提高城镇化质量,现有的文献存在持续争议。文章从经济发展的过程来讨论城市最优人口密度问题,认为各城市之间存在一种赶超现象,少数城市是吸收和转化国外技术的主要场所,是本国的增长前沿,其他城市通过接受前沿城市的溢出来实现增长,城市人口的最优密度与城市在宏观经济增长中的角色有关,人口密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同而不同。借鉴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文章在一个赶超的框架下分析了人口密度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重点考察在靠近增长前沿和远离增长前沿的城市中人口密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运用1999—2014年中国地级以上的城市数据,实证结果表明,对于靠近增长前沿的城市来说,人口密度的经济增长正效应更大;对于远离增长前沿的城市来说,人口密度的经济增长正效应更小或效应为负;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人口密度对经济增长的这种非线性效应随着与增长前沿城市的空间距离和行政边界数量增加而衰减。文章结果意味着,限制增长前沿城市的人口密度将会对它们的经济增长产生负向影响。下一步城镇化的政策重点应该是对这些城市做好发展规划,在增加城市人口密度的同时,通过科学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从而控制这些城市的拥挤,而不是简单地限制人口进入和将人口分布在广阔的空间上。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区域面临的重大经济问题和重大政治问题。如何选择适当的路径以保持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劳动力这一既平凡却又非常重要的基本生产要素的视角,提出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实际,从确保劳动力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规范劳动力科学流动三个方面阐述区域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提出人力资本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