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书推荐     
《广告大观》2006,(6S):152-152
由陈徐彬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广告大观》系列丛书,近期推出了系列之二——《城市电视媒体经营与策划》。该书由芜湖广电广告中心策划部主任陈接峰所著,他提出“城市电视媒体到了该有自己声音的竞争阶段了”。此书的写作,虽然无意于成为一本研究城市电视媒体的专著.但在许多问题的探讨和实证上.都有独到的见解,虽然不求理论上的完整,但是“卡位”颇为准确.对城市电视媒体传播价值。传播模式,策划模式的认识也很到位。  相似文献   

2.
葵花药业虽然在全国覆盖的电视媒体有大量投放,但仍十分重视地面频道的应用。葵花药业对于地面电视媒体的选择主要看中其针对性和灵活性,这与产品市场特点是分不开的。在媒体合作上注重的是参与性,地面电视媒体可以说是葵花药业连接上星电视高空传播与终端渠道推广的纽带。  相似文献   

3.
2006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倩  饶丽娟 《广告导报》2007,(4):113-119
2006年中国电视市场,在宏观环境上,广电政策接二连三出台,整个电视市场规范和创新并存;在不同媒体行业竞争中,IPTV、手机电视、移动电视逐渐壮大,数字电视走入千家万户,传统电视媒体市场面临更多的竞争;在传统电视市场内,中央级、省级、市级电视频道竞争进一步升级,娱乐选秀大战、独播剧大战此起彼伏。本文将结合CSM媒介研究的127个城市的收视率调查数据,从整个电视市场的收视环境、观众的收视特征、频道竞争、节目竞争与发展特点等方面——对2006年的中国电视收视市场进行全景式的分析与盘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风起云涌,注意力资源极端稀缺,甚至电视媒体收视率的市场说服力也开始遭受质疑!电视媒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以内容建设单脚跳的时代已然成为过去。所幸,市场观念正在被广泛接纳,整合理念正在被实践,各家电视媒体正在创新营销的道路上摸索前行。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各家媒体又是怎样各显神通,有效完成品牌建设与广告经营对接?如何将整合营销之理念融入电视媒体营销体系?电视媒体与广告公司和企业的关系如何调整?在愈发快速的发展步态之下,或者我们也该驻足潜思,为今后的发展理清思路,辨明方向。带着这些问题,本栏岛特别关注了多家省级电视台在自身媒体营销中的创新思路与可贵经验,也倾听各方对未来电视媒体创新营销的思考与预设。  相似文献   

5.
对很多观众来说,地面移动电视(以下简称移动电视)之新奇在于观看的场景;而对媒体业界而言,移动电视这个新媒体所蕴含的意义纷繁复杂且极具挑战性。从一开始在不同城市各个运营商几乎以相同的方式跨出移动电视运营的第一步,到如今遍地开花,各出绝招,移动电视在层出不穷的新媒体环境中,别具一格,利用各种天时地利,挖到了市场的第一桶金。  相似文献   

6.
熟悉广东地区媒体的人都知道,仅在几年前,广东地区电视媒体市场还是香港和境外频道的天下,据AC尼尔森在广东地区的电视媒体收视率调查数据显示:1999年,广州地区境外及香港电视与内地电视的收视市场占有比例为72.5:27.5;2000年,比率为68.8:31.2;2001年,比率为64.3:35,7。连续三年,广东的境内电视和境外电视的收视份额比率呈现7:3的格局。[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媒业历经几十年的风雨兼程。又来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何去何从?新的机遇在将于何处展现,已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新兴媒体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从数字付费电视到网络电视,从手机电视到列车电视和公交移动电视,中国传媒业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媒体创新与变局的时代。我个人认为,把握媒体的本质“有效传播是媒介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把握了所有媒体创新的源泉。  相似文献   

8.
新浪微博与央视一索福瑞的战略合作,融合电视收视数据与微博社交数据,在为行业提供更多分析工具的同时,也在推动着电视媒体与社会化媒体进一步实现营销融合。  相似文献   

9.
《广告导报》2005,(4):89-90
启示:“泛珠三角电视媒体高峰论坛”提议的合作框架协议中确立的五个合作领域,把“9 2电视媒体合作”同“9 2经济协作”的发展紧密结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电视媒体的发展,这是个创举;五个合作领域的合作切实可行,一方面对“9 2”电视媒体的合作,我们有积极愿望;另一方面有合作基础。过去,我们在以上五个领域有不同程序的交流与合作。交流有收获,合作是愉快的。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中国手机电视市场厉兵秣马、蓄势待发。广电手机电视运营牌照已经颁发了6张,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为CRI)作为其中一家,在获得手机电视牌照后的一个月.就迅速拉开阵势,与联通合作,正式推出手机电视平台.具体业务由CRl下属专门负责手机电视的国视通讯(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视通讯)运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视传媒市场的格局大致由中央台、省级台和地方台三方构成,通常说中央台是品牌型媒体,而地方台是销售型媒体,但是,当苏州台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具有品牌影响力的销售型媒体的时候,这样的格局正在产生一些变化,一个城市台可以突破城市的概念,突破一个城市的覆盖,突破城市的广告经营的总量,形成一个新的媒体概念,这个概念就是泛城市媒体,  相似文献   

12.
举世瞩目的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推动了世界的交流与融合,也为世界各国主流媒体提供了一个竞争、合作、发展的平台。世博会的举办为中国电视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电视传播应当紧紧抓住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电视传媒优势宣传服务世博会,充分利用世博会平台学习外国电视传媒先进理念,充分利用世博会平台打造过硬电视传媒人才队伍,推动电视传媒不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庞峰 《中国报业》2023,(3):129-131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媒市场嬗变、媒体竞合涌动的新旧转换关键节点,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各媒体之间逐渐由竞争到融合,用户和受众逐渐从分化到聚合。这一趋势特征愈发显现,各个媒体在相互竞争、合作、渗透、交叉中,共同构筑融媒交汇的新时代传媒格局。作为传统媒体代表的电视,要重点考量如何重塑自身优势、如何转型探索等诸多问题,以快速走出困境,实现破局“出圈”,“主力军”挺进“主阵地”,全力抢占融媒体平台上的主导话语权,推进广电事业科学稳健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融媒体时代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变化,就融媒体时代电视经济报道如何实现创新发展提出一些观察和思考,以供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14.
梁琼 《广告导报》2006,(4):125-126
航空电视媒体网,是广告媒体市场中出现的一个新的媒体类型,虽然它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潜力非常大。 航美传媒利用自身优势,整合了航空电视媒体的最有价值资源,打造了目前“国内最具规模的航空电视联播网”,这在中国传媒及广告界是一个新的尝试,无疑,它将成为2006年传媒界新的亮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何文晔 《广告导报》2005,(12):114-116
2005年的中国电视市场基本上结束了“跑马圈地”,进行“精耕细作”,于是呈现出一定的特征:电视媒体开始注重自身品牌的建设;在普遍欠缺营销手段的电视市场,《超级女声》、《大长今》给大家带来营销方面的种种思考;作为电视市场竞争格局的主要角色之一,包盘公司在2005年的走向和发展特征引人注意。以下,笔者将从这三个角度与大家回顾2005年的中国电视媒体市场,并有所展望。  相似文献   

16.
刘升  庞洁冰 《广告大观》2006,(7S):38-39
目前,网络、户外广告、移动电视、楼宇广告、城市广播、电梯广告等新媒体迅猛崛起,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广告份额,导致传统强势媒体增长势头放缓,一个百花齐放的媒体新时代来临了。目前中国广告市场总体规模超过千亿元人民币,但新兴媒体分走了不少份额。社区广告、电梯广告、短信广告、俱乐部等新形式的小众媒体也受到一些广告主的关注。媒体格局悄然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00年,新兴媒体开始暂露头角,分众传媒正在大众传媒坚不可摧的市场堡垒里慢慢蚕食积聚能量:楼宇电视、移动电视、手机报纸、手机电视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植入我们的心中。在新人类(80后)开始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今天,新兴媒体正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受众的生活轨迹更趋多样化,人们接触媒体的方式已脱离了单独的线上接收,传统的四大媒体的市场份额正一次次的被异军突起的新兴媒体所撼动。  相似文献   

18.
当中国电视传媒市场进入跑马圈地时代,媒体竞争异常激烈和残酷,对媒体的评估也不仅仅停留在收视率、到达率等定量的指标上,而是延伸到更贴近实际、更深入的效果评估。媒体对观众的影响力有多大?媒体搭载的广告对顾客的影响力又有多大?影响力包含了哪些因素?该如何去塑造以及评估?这些问题都成为经受着市场考验的电视媒体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经营困境”,这个非常令人不悦的词汇近年来一直在广电从业者的耳畔萦绕,对于二三线城市电视媒体而言更是不堪其扰——维系媒体生命的广告市场格局巨变,由行政区划“配给”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在市场之手的助推之下迅速被央视卫视蚕食,城市台一时间无路可走甚至误入歧途,“看病吃药”充斥荧屏以致广电总局不得不发布“61号令”来整肃纲纪或许就是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20.
曾珍 《中国报业》2023,(9):134-135
电视媒体在普及科学知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访谈资料深入剖析了科学家与电视节目制作团队合作的动因;然后运用个案分析法从科学家与电视节目制作团队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了二者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旨在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家与电视节目制作团队合作之路,进而推动我国电视科普事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