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     
银监会首发小企业信贷金融许可证;部分上市公司将披露内控评估报告;深交所完善信息披露考核办法;银监会发布《银行与信托公司业务合作指引》;证券期货公司将设统计部门;  相似文献   

2.
《WTO经济导刊》2006,(5):11-11
《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4月24日消费需求升温对外贸易好转;《上海证券报》2006年4月21日我国经济结构性过热已出现;《金融时报》2006年4月18日银监会调整信托公司信息披露办法;《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4月18日中国年均流失10亿元专家支招出口商标保卫战;《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4月18日商务部开播商务天气预报反映市场价格风云变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及保监会分别于2008年、2010年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并规定从2011年1月1日开始率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背景下,将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2012年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2010年的披露情况进行对比,揭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的披露状况,进而发现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2006年起至今,我国社会责任报告已历经9年的发展,整体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但比重仍很小,社会责任普遍缺失,履行不到位,信息披露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的解决和优化提出了对策,对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渠浩阁 《现代商业》2014,(30):242-243
2012后,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上市公司范围由境内外同时上市的68家公司和证监会、银监会推荐的216家公司扩大到整个沪深两市。2013年是强制性披露的第二年,经过一年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规范后,两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比例呈递增趋势。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数量明显下降,强制性披露或对于上市公司改进其内部控制缺陷的积极作用。但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质量仍有待提高,针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措施有必要具体化。  相似文献   

6.
董哲峰 《华商》2008,(18):54-54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修改后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领域的诸多空白,但很多地方仍需完善。本文结合我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对我国企业财务报告披露内容的完善提出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金融     
银监会证监会启动上市商业银行参与债券交易,金融国企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暂停实施,金融国企绩效评价分五档和四项指标进行,上交所规定债券发行人须披露“债券评级报告”,证监会与中央国债公司联手加强对基金债券投资监管。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经历了自愿披露和强制性披露的发展历程。在自愿披露阶段,《会计法》既没提出内部控制概念,也无法指导内部控制实务。2006年发布了《上交所内控指引》和《深交所内控指引》,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信息进入强制性披露阶段。2010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执行内控体系的企业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且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该指引与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已基本建成。但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仍然需要经历一段艰辛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2009年度深市主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提高资本市场透明度,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建设规范。2006年,沪深证券交易所先后发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要求公司董事会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注册会计师评价意见。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虽然《指引》要求强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不成熟,深交所在《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要求在本所上市的公司均须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仅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披露审计报告。由此可见,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属于强制性披露范畴,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目前仍然属于自愿性披露范畴。本文对深市主板上市公司2007-2009年度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较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较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WTO经济导刊》2005,(11):16-16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签署;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将发布《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中国正式启动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银监会加强全局驾驭能力;商务部官员纵论美、欧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及其对策;我国预测2006年铁矿石供需趋缓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综合报告的发展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概况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以提交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方式推动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形,虽然目前我国尚未有企业采用或者发布综合报告,但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与不断完善,也体现出向综合报告发展的趋势。2001年,中石油发布了我国第一份环境健康安全报告,这翻开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等相关信息披露的篇章。2006年3月份,国家电网发布了国内企业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随后一些大型国有上市公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发展社会责任报告的历史尚为短浅,在报告模式和质量等关键点上都具有明显缺陷。本文调查了国内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找出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主要存在披露形式不规范、选择性披露、缺乏第三方审验等几个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论文结合业内典型企业的披露情况,给出一致的模板、健全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内容以及增强对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审计与监督等解决社会责任报告披露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财经速递     
会计证监会下发《关于做好与新会计准则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最近,中国证监会下发的《关于做好与新会计准则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上市公司2006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并对外披露。各上市公司应结合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及上市公司自身的业务特点,在2006年年度报告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详细分析和披露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分别出台了各自的《内部控制指引》,以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立和披露。上市公司对于该指引的执行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在对比分析我国2006年前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上市公司年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情况,分析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社会责任信息主要以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进行披露,本文以2008年度中国石油社会责任报告为例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上市公司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股票市场取得了长足稳定的发展。然而,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国上市公司财政报告信息披露规范性问题也随即暴露在了公众的关注之下。上市公司财政报告信息披露状况的好坏,直接反映了投资人和企业之间的了解程度,其重要性不可小觑。但是,上市公司财政报告信息披露不真实的现象却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股票市场的稳定运行。因此,上市公司财政报告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姚嘉枚 《商》2014,(22):139-139
本文通过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至2012年各种对外报告进行对比,阐述了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发现当前中国石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模式不统一、内容质量较低以及形式单一等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找出中国石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问题的内外原因。  相似文献   

18.
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越来越重视,社会责任报告成为公众了解企业所负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我国现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足,并对发达国家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模式进行了研究,进而对我国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模式的建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对2006-2010年国企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钢铁行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以及沪市上市企业自愿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的环境信息披露进行了比对分析,联系股票市场中投资者的“羊群效应”,发现这些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也有一定的羊血效应,并分析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研究以一家央企上市公司为例,分析其在2006-2022年期间发布的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特点,从信息披露形式、结构和内容三方面进行梳理和归纳。研究认为有必要搭建统一的披露框架,制定分行业的披露规则;整合非财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综合报告帮助使用者全面系统了解和评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和价值创造能力;引入可鉴证和标准化披露平台,解决“信息超载”问题,实现与信息使用者的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