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峰 《金融博览》2009,(14):72-75
“等咱有了钱,喝豆浆吃油条,想蘸白糖蘸白糖,想蘸红糖蘸红糖,豆浆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等咱有了钱,买高档汽车,想买奔驰买奔驰,想买宝马买宝马,一次买两辆,前面开一辆,后面拖一辆!”“等咱有了钱,买高级别墅,想买城里买城里,想买郊区买郊区,一次买两栋,自己住一栋,养猪一栋……”类似版本的段子曾风行一时,其实,这些不过是对财富的一种不当想象和意淫。  相似文献   

2.
"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  相似文献   

3.
《投资与理财》2014,(15):110-110
关于泳装,你喜欢的颜色是哪一种? A。红色B.黄色C.蓝色D.黑色测试结果:A.对金钱锱铢必较.但该花就花,该赚就赚。富社交性,但自主性强。B.善用技艺赚钱。规模愈大,干劲愈足。对赌博有兴趣,乐天派,少为钱而沮丧。  相似文献   

4.
我与世界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熟稔,他的财富故事,都装在我的脑海里.他的财富故事里,还通透着他的金钱观、财富观呢. 1998年6月25日,湖南街谈巷议一个"爆炸性"新闻:袁隆平院士品牌价值1008.9亿元.这是当时我国最大的无形资产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投资下滑及去库存压力需要发挥房地产财富效应以促进经济增长。美国经验显示住房净值贷款是房地产财富效应发挥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对美国住房净值贷款发展规律及国内房地产净值水平和消费者融资需求现状分析,发现我国存在通过发展房屋净值贷款促进房地产财富效应发挥,推动经济增长速度提升一个百分点以上的空间。我国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选择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坚持消费导向、合理控制抵押率、加强消费者金融教育等策略推动住房净值贷款发展。  相似文献   

6.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几年以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再受到威胁。在这种市场经济环境中,盲目的追求利益,使人的人生价值观和金钱观都发生了改变。如何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对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进行规制,是我们现阶段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2010—2022年中国135个城市房地产信贷、房价、房租以及家庭收入与消费数据,考察房地产信贷对住房可支付性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城市房地产开发贷款占比越高,城市房价收入比越低;城市住房抵押贷款占比越高,城市房价收入比与房租收入比越高;房地产信贷对房价可支付性的影响大于房租可支付性;房地产开发贷款提高城市中等收入者住房可支付性,但住房抵押贷款降低城市中等收入者住房可支付性。因此,住房信贷政策应主要解决城市中等收入者房价可支付问题而非房租可支付问题。  相似文献   

8.
央行新的房地产政策出台,将加强个人住房贷款管理,进一步扩大个人住房贷款的覆盖面;同时,为了弥补开发贷款市场上的利润损失,各银行更会加大个人房贷力度。那么符合我国国情、形式多样的、满足于各档次收入的住房消费者需要的住房还款方式,将有利于借贷双方的利益。鉴于此建议结合国外成功经验,引入渐进支付工具。  相似文献   

9.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担保的主要功能是为借款人申请高比例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提供信用支持,即降低购房借款人的首付款比例。在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担保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适时建立政策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担保机构,为广大中低收入者申请高比例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提供担保,以保障其基本的居住需求。此外,政府还可根据住房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鼓励、引导和扶持商业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担保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住房抵押贷款与反抵押贷款的异同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反抵押贷款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工具,是将住房通过金融保险的手段引入养老保障领域,来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一重要举措。自美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推出以来,目前正受到极大重视。研究反抵押贷款与普通抵押贷款的差异,对两者的异同组织多方面的评析,对反抵押贷款在我国开办的适用性组织前瞻性的研究等应当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中美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比较:基于同质性与差异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海松 《上海金融》2007,(10):4-9,82
本文首先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发展形势入手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宏微观形势与2004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几近相同。本文进而对当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形势与美国的同质性和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共性大于异性。最后本文提出,次贷危机说明了美国运用加息政策调节房市并不成功,因此,为了有效预防住房抵押贷款危机,我们有必要探索和尝试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尤其是充分发挥信贷杠杆工具,直接治理投资型住房贷款需求的膨胀,减小资产价格波动风险向银行信贷体系的传递,运用行之有效的办法,应对当前货币政策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12.
13.
赵剑英 《金融博览》2005,(12):55-55
瑞士全国人口仅700多万人,但年收入超过百万瑞士法郎(1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5.46元)的人高达18.3万,即全国人口的2.6%都是百万富翁.世界银行日前公布了各国富裕程度排行榜,瑞士以国民人均财富81.7万瑞士法郎再次蝉联全球最富裕国家.记者在瑞士生活多年,经常与当地人交往,其中许多是富翁,有些人甚至身家过亿,但他们给记者留下的整体印象是:生活富而不奢,甚至有些“抠门儿”。  相似文献   

14.
抵押贷款业务是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而房地产抵押贷款又是抵押贷款业务中的主要业务。本文对其评估中的价值类型和抵押权进行了分析,提出应重视抵押贷款评估中价值类型的确定。  相似文献   

15.
居家理财难题一直在困扰着每个人:我究竟应该存多少钱?买房还是租房?我是否应该重新申请抵押贷款以获得更低的贷款利率?钱不只是一堆钞票而已,看似单纯的数字背后,隐藏着个人理财的许多迷思。如何拨开迷障,不让金钱的困惑摧毁你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市场法估价中抵押贷款方案差异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房地产交易中抵押贷款的普遍性及贷款方案的多样性,提出在应用市场法估价时应考虑不同抵押贷款方案对房地产价格影响以及相应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孙天琦 《西安金融》2006,(11):14-21
抵押是商业银行重要的信用风险缓释技术之一。本报告分析了本轮经济增长中抵押贷款的增长趋势及其风险,比较了国内各监管当局现行的抵押监管要求和香港金融管理局抵押品监管指引,指出:(1)商业银行要加强经济景气分析和有关抵押资产价格走势分析.准确把握运行周期.根据抵押资产价格走势调整抵押率、准确定价、充足拨备,避免经营的剧烈起伏。(2)监管当局同样要加强经济景气分析和有关抵押资产价格走势分析,对抵押率进行监测.目前应该建议(指引性而非强制性)金融机构把房地产过热地区的抵押率降低5-10个百分点。(3)监管当局有必要促进金融机构业务在一定基准上的规范化.促进金融交易合同的标准化。目前可以研究一个技术含量高的关于抵押品的监管指引,对抵押率、抵押品保险、拨备、资产评估机构、价值跟踪等方面进行规范。(4)抵押仅仅是第二还款来源,商业银行必须牢固树立只有“第一还款来源”才最重要的概念;建立或者完善抵押品管理的内控制度,尽量详细列明所接受抵押品的资产类别以及每类资产的抵押率:商业银行要做好贷后抵押品价值及其状态的跟踪监测,尤其是在资产价格周期波动剧烈期和企业改制高峰地区尤为重要。(5)商业银行应该在各省会城市评估市场选定5家左右可用的外部评估公司,掌握其专业资格、信誉、经验和能力,并动态监察评审。(6)政府应该研究建立统一规范的抵押品登记体系。相关监管当局配合推动抵押物信息共享。立法层面上应该推动将存货、应收账款、收费权、尚未收获的农作物等动产纳入抵押、质押范围。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有明确机构、完备法规、多样化运作模式和稳定资金来源来确保农地抵押融资顺利完成,而我国受到体制和机制约束,农地抵押贷款还处于探索阶段。比较中外农地抵押模式可以发现,土地制度不同、金融规则不同、融资主体不同和产生结果不同。因此,要实现农地抵押贷款试点的长期效应,有必要进行农地管理制度创新和构建土地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逆向年金抵押贷款方式对我国的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抵押贷款购房已经逐渐被中国的老百姓所熟悉,但是知道逆向年金抵押贷款(也有的简称为“逆抵押贷款”)的人还不多。本文结合澳大利亚实行逆抵押贷款的情况,阐述其具体运作方式和特点,希望对中国开展此项业务提供一些借鉴。特别是在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逆抵押贷款无疑是一种新颖的养老思路。它是中国几千年来“养儿防老”传统理念的巨大突破,在单身、“丁克”家庭日渐风行的今天,更彰显出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程度的加重,社会保障压力不容回避.而市场经济国家通过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实现了以房养老,既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又减轻了国家社会保障压力.因此,在我国推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