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秀玲 《时代经贸》2006,4(Z3):26-27
本文针对票据被伪造背书后的损失不能追回时,风险如何在相关当事人间分配才更符合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理念进行深入探讨,文章对KILDOR-HICKS理论、责任分层理论、损失分配理论分别加以介绍,并对各理论的优缺点详加评判、分析论证.并提出本文观点损失应该在付款人、被伪造人、直接后手之间进行分配,而不是统一商法中所说的只限于付款人和伪造人.  相似文献   

2.
曹艳春 《经济师》2002,(7):64-64
票据法通过规范票据行为 ,保障票据正常使用和流通 ,保护票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伪造、变造票据等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 ,给正常的票据使用和流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也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文章对票据的变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曾月英 《经济论坛》1999,(16):15-15
在我国繁荣的股票交易背后,涌起一股股浊流,侵蚀着尚在发育中的股票市场。其中伪造股票、变造股票,贩卖、使用伪造、变造股票的行为首当其冲,严重破坏了股票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准确认定涉假股票行为的法律性质,严厉打击涉假股票犯罪分子,对于进一步规范股票市场、保证股票在市场经济中的功能得以充分、有效地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涉假股票行为的表现形式假股票的制造源头在于伪造股票、变造股票。所谓伪造股票,是指没有股票制造权的个人或单位,仿照真股票的形状、图案、色彩等制造假股票。伪造的具体方法很多,如刻板…  相似文献   

4.
买卖的风险负担是买卖法的中心问题之一,也是关系到买卖双方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各国立法均对如何在当事人之间适当分配风险,设计了不同的负担规则和制度。在考察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有代表性国家采取的所有权转换立法例的基础上,分析了所有权转移时间对买卖合同风险负担规则设计的影响,阐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了我国立法对买卖合同风险负担规则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我国票据市场风险的表现与外部环境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雅茜  王欣  孙森 《现代财经》2003,23(2):16-19
票据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商业票据的大力推广与使用,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了经济的良性发展。然而,目前我国货币市场发展滞后于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票据市场无论从票据的微观流转环节还是外部的票据运行环境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风险。本文在分析票据运行风险的基础上,提出化解风险的防范措施,从而创造良好的票据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6.
票据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繁荣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到了现在,票据已成为"商品交易的血管中流动的血液",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实践中,票据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里,我要结合医疗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工作的实际,对广义的医疗保险基金结算票据管理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票据市场风险现状 1.虚假交易骗取承兑资金。 根据银行承兑汇票的有关制度规定,企业必须同时具备购销合同及增值税专用发票,银行才能受理承兑,但在实际交易中,银行审查商品交易是否真实的主要依据是购销合同,而企业可以通过相互串通签订虚假购销合同,以虚假的商品交易及虚假的增值税发票来银行申请承兑资金。有的商业银行在输贴现和转贴现时缺乏深入的调查而使虚假的资料成为输贴现和转贴现的依据,甚至以此向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近几年,虽然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对贴现和冉贴现业务组织多次检查,但是虚假交易骗取承兑金的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经济金融领域票据业务发展迅速,区域性票据市场正在逐步形成,同时票据风险的隐蔽性、规模性也在逐渐集聚和增强。本文就票据业务风险的防范和监管问题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9.
买卖合同标的物风险负担的一般规则,各国有交付主义与所有人主义两种不同的立法模式。在第三方物流中,因涉及出卖人、买受人和物流方共三方主体,其标的物的风险负担规则与一般买卖合同有所不同。在当前较为通行的第三方物流模式下,物流方多为卖方或买方的受托人,其接受或提取货物的行为是标的物风险转移的外在标志。在因物流方之过错致标的物毁损、灭失,物流方承运过程中出卖人出卖标的物以及物流方迟延履行等情况下,标的物的风险负担均有其特殊规则。  相似文献   

10.
自1999年央行出台了多项鼓励票据市场发展的措施以来,我国票据市场出现了快速增长。自1999年以来,我国票据市场以年均50%的增长速度迅猛发展。具统计2005年票据累计签发量为44,20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006年的票据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预计票据累计签发量为53,000亿元。  相似文献   

11.
略论票据时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票据时效既是公平与效率均衡理论的极好诠释,又体现了效率优先的主张.与民法上的时效相比,票据时效具有短期性和独立性的特征.它既不同于消灭时效又不同于除斥期间,而是一种独特的时效制度.最后,作者结合票据实践中的票据时效期间的起算点问题以及票据期间中断是否需要提示票据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颠覆式创新风险分析及规避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颠覆式创新通过突破现有渐进式创新路径,在打破既有市场格局的基础上,使后发企业扭转竞争劣势,使在位企业在进入衰退期之前及时转向另一个增长期,然而其风险也远高于一般创新。由于风险来源复杂,颠覆式创新极易失败。基于此,针对不同类型颠覆式创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具体分析,提炼出颠覆式创新的主要风险来源——技术、组织管理、竞争对手、消费者、价值链相关方、法律,结合案例,阐述了不同来源颠覆式创新风险的表现,并提出了相应规避策略。  相似文献   

13.
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迅猛,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清算体系,它的诞生也为现代金融体系增加了新的宏观经济风险。本文针对第三方支付独特的风险机理,探讨将其纳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理论依据,同时在借鉴欧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零售业的连锁经营模式起步较晚,发展迅速,但是目前存在诸多的问题。战略风险是我国零售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本土零售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解决好战略风险问题是企业能够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战略风险因素是多角度、多方面的,是一个相对复杂多变的大系统,并且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文章以企业生存因素理论为基础,从整体环境因素、产业特性因素和企业本身的特性三个方面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零售企业所面临的战略风险,主要包括:宏观环境、行业市场环境、物流配送、企业战略本身、战略资源以及企业竞争能力六个因素,对于连锁零售企业战略风险因素的研究,可以为战略风险的预测、控制与规避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5.
国库集中支付操作风险产生机理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库集中支付操作风险是指国库资金支付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行为的可能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框架下财政资金支付活动是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代理银行和人民银行共同参与的博弈过程。本文运用博弈理论首先分析国库集中支付操作风险产生的内在机理,然后剖析国库集中支付操作风险产生的外在博弈条件,最后从优化博弈条件出发,提出建立健全监督激励机制以防范国库集中支付操作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鉴银行危机发生机理,对比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状态和银行风险因素,对当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程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判断。本文认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爆发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当前确实存在一些深度的风险因素,需要中国银行业引起重视与关注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电子商务网上支付风险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成为世界贸易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然而伴随着网上支付欺诈率的不断攀升,作为电子商务核心环节的网上支付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从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安全认证机构不规范等技术层面以及网上支付法律环境等法律层面分析了网上支付的风险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提高网上交易的公正性和安全性,主要是加快《电子支付法》立法进程,应对网络犯罪、加强社会信用机制建设、加强对网络银行和认证机构的监管等。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主客关系,将技术分为象征技术、治理技术、工程技术、生活技术,进而对4种技术进行论证,探讨其理论意蕴。我国技术发展指导哲学经历了人民意志论、务实的实践理性、有机论的实践理性3个阶段,不同阶段4类技术地位不同,但总体上不匹配。技术进步具有双面性,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原因不仅在于其直接负面效应,更深层次的是4类技术不匹配引发的社会结构变迁,包括文化结构去认同化、治理结构去权威化、社会生活结构物欲化,上述损害是对社会秩序的“蚁穴式蚕食”。社会稳定的核心在于4类技术相互匹配与动态均衡。从技术风险到技术秩序需要着眼于明确象征技术、系统化治理技术、重塑生活技术理念3个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分析知识网络风险的特征和类型,根据知识网络风险形成的内在机理,对知识网络的风险防范机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认为知识网络风险防范机制由3部分构成,并制定了风险防范的4个步骤,力求知识网络能够成功实现知识共享、知识创造。  相似文献   

20.
城市可持续发展风险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宝娟 《现代财经》2006,26(4):47-49
本文以保证人类发展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框架。并且针对本套指标,从综合可持续度和可持续发展不确定性两个方面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