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用工荒”范围不断扩大,阻碍了社会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折射出社会、经济、政策和管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设法应对。在“用工荒”环境下,企业如何从内部管理角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成为有待管理者解决的迫切问题。文章通过社会实践和调研,通过剖析“用工荒”形成的原因,从人性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劳动者权益保障、激励机制和成本费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陈英凤 《新远见》2011,(4):110-111
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长期亲情缺失、代管不力,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农民工不愿意再外出的主要原因。有农民工表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不能让孩子再跟他一样,宁愿少挣点也要培养好孩子。春节之后,从东南沿海向中西内陆,一场全国范围的“用工荒”问题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2010年对纺织行业而言,是非常痛苦的一年.用工荒。纺织原材料价格疯涨,人民币汇率波动,“三座大山”一直与纺织出口企业形影相随.压得喘不过气来。先是“用工荒”.不少企业面临“找不来工人难.纺织一线工人流动更大”的状况。如江苏阳光集团,去年一年中一线员工先后走了3000人,又新招了3000人.约占集团员工总数的1/5。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用工荒”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分析了“用工荒”现象的产生、原因,并着重从企业角度分析了招工现状、招工难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同时对企业“用工荒”及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矛盾的现象做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用工荒”问题,企业使尽解数,普遍的做法是加薪。今年以来,地方政府陆续宣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企业也不断为员工加薪。除了加薪,企业还打出“温情牌”、“友情牌”等。  相似文献   

6.
今年的“用工荒”、“招工难”比以往都来得早、来得猛。春节过后,“用工荒”现象不断被媒体报道,且产生了放大效应。“用工荒”传递出一个信号,“刘易斯拐点”可能真的来了。  相似文献   

7.
冯华  邓圩  宁晶 《乡镇论坛》2011,(30):8-8
来自浙江省的一份调查显示,愈演愈烈的“用工荒”不仅成为招工企业的难题,而且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用工荒”折射出当今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的现实困境。相关人士则认为,破解“用工荒”的治本之策。在于进一步深化城镇化进程中的系列制度改革,使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否则,农民工很难几代跳出打工这个圈。  相似文献   

8.
对企业而言,深化全面预算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针对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成本的分析与控制,寻找到企业的盈利途径,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实现财务管理工作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用工荒"于我们已不陌生。与往年不同的是,春节前,东南、华南等许多传统的用工大省就已经出现了用工荒..与此形成鲜明比照的是:上海申安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安公司”)员工到岗率几乎达到100%.扣许多企业相比可谓“冰火两重天”!这是近年来中安公司柔性化解“用工荒”.运用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0.
教育腐败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只要有权有钱的地方,都有腐败的可能。在广东英德市,教育局原局长赖来新在各种来钱的渠道中收受贿赂;他一被查处,跟着就“牵连”出了这个县级市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长,那可是百十号人呀!有近百名校长,前来投案自首,多数是收了“劳务费”,  相似文献   

11.
“用工荒”困境下的企业人力资源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明 《企业研究》2011,(2):54-55
目前,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用工荒”现象日渐凸显,企业面临巨大市场压力。本文通过分析“用工荒”形成的原因,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用工荒”和“就业难”本是两种相悖的现象.但是近年却在许多地方出现了一道令人尴尬的风景:部分企业大叫遭遇“用工荒”.因招不到人叫苦不迭:而与此同时,却是部分求职者因找不到工作连呼“就业难”。近期.昌乐县人社局组织对全县200多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县人力资源市场、民间劳动力市场及部分社会求职者进行走访.认真分析基于“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现象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笔者最近在湖北、云南和四川等地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农民工群体正在出现三大转变:主体从“农民工”到“民技工”,诉求从“吃饱饭”到“要体检”,发展从“讨工资”到“要身份”。地方政府和企业如果不应对这些新变化,忽视农民工权益维护与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将有可能遭遇农民工“用脚投票”,加剧用工荒。  相似文献   

14.
标本兼议“用工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定意义上说,“用工荒”是我国狭窄劳动力市场在经济发展冲击下的自然结果。对此“用工荒”虽可遇荒不慌,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治本要借机整改用工市场,治标则要像救灾抢险那样做出快速应对。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回升,各地齐现“用工荒”,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尤为严重。之所以出现“用工荒”,一方面是宏观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微观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厂长经理之友》2011,(2):42-48
背景资料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但近几年却演绎着一种最具中国特色的新现象:“用工荒”。曾爆发在珠三角的这种现象,在2010年末2011年初再现抬头之势,袭击的时间提前了且席卷范围更厂。按中国的习惯,大部分企业一线员工在春节前夕回乡,正月十五左右返回工厂。  相似文献   

17.
春节过后,“用工荒”席卷了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等一些沿海城市,尤其这些城市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在临沂市,部分中小企业也遭遇了“用工荒”。与此同时,广大大中专毕业生与上世纪80、9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却又碰到了“就业难”。  相似文献   

18.
一个时期以来,世界性用工荒不断蔓延。但与国外不同,中国频频出现的“民工荒”不单是社会现象,还是一种经济现象乃至政治现象。“民工荒”的背后隐藏着“四荒”:家庭荒、制度荒、薪酬荒和技能荒,正是这“四荒”带来“民工荒”。  相似文献   

19.
人才&就业     
《人力资源》2009,(18):76-77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称“用工荒”属局部现象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近日称,最近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用工荒”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的企稳回升,但这还是一种局部现象,中国整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和劳动力结构性的矛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20.
一、“小金库”的形成 “小金库”一是通过隐匿、截留各种收入形成;二是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到账外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