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市规模的经济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茅于轼 《中国改革》2000,(12):32-34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农业生产走规模经营的路子也是现代化的需要。因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作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手段不断被加以推广。新疆地区地域广阔,南北疆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大,因此不同区域农地流转条件和效果不同。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将新疆的农地流转情况分为四大类型,统计分析农地规模,以探讨农地流转后是否能产生规模效益和农地流转的风险为主,运用DEA模型和案例比较的方法,对新疆地区农地流转的规模效益与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以玛纳斯县为代表的北疆棉区棉农在农地转入后,农地总面积增加、户均每块地面积也增大,这表明农地流转使得植棉规模扩大并且产生规模效益,南疆则存在一定流转风险,主要分3类:生计风险、经营风险和交易风险。因此应分区分类指导流转。  相似文献   

3.
4.
《农村经济》2021,(10):44-52
现阶段大量农地转入户未能在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实现地块的连片集中。本文从地块规模门槛视角将农地特征划分为绝对连片、适度连片和分散化三种类型,并利用湖北省农地转入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地块规模门槛标准下的农地连片情况,后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考察了各地块规模门槛标准下不同农业生产效率指标在三种农地连片水平间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农地连片集中有助于农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且适度连片的效果优于绝对连片。现行农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方式下,将最小地块规模增大到5~8亩有利于水稻种植户获得较高的综合农业生产效率。因此,大小农户均可通过增大地块规模获得规模经济,且大规模农户无需追求地块的绝对连片。  相似文献   

5.
6.
农地规模经营非粮化有助于农民增收,但从长期来看,农地非粮化将可能危及国家粮食安全。本文针对农地规模流转中的非粮化行为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种粮成本高、效益低、风险大、融资难等是导致非粮化的原因,而发展冲动、粮补政策不完善、监管惩处不到位则是导致非粮化加剧的原因。应通过降低种粮成本、增加农业经营收益、规范耕地用途、改进粮补政策、增强金融支持、加强监督管理等应对非粮化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发展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形成规模经济,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分析规模经济及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出发,结合中国国情,阐述了中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条件,在此基础上系统了中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试论农业规模经济的技术经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规模扩大后,由于节约成本、增加产出所增加的收益叫做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在生产规模逐浙扩大过程中形成的。规模经营是取得规模经济的必要手段。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充分地、经济合理地利用拥有的生产资源,最佳地完成生产经营目标的规模,就是适度经营规模。当前,我国应走适度规模的集约经营道路:土地适当集中,建立和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资金、技术投入规模,提高生产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05年广东省10市50县211乡(镇)511村的654份农地流转有效问卷,利用SPSS软件综合处理分析数据,对三类农户耕种农地面积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综合交易效率影响农地的流转,而交易效率往往涉及到政策制度、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禀赋三个层面,它们相互用后最终形成农地流综合交易效率并影响农户选择耕种农地面积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在当地水源,地形、地质,土地等因素限制下,其规模不能无限制地膨胀下去,而要受最大容量规模的约束,由于各城市环境的差异,其最大容量规模各不相同,故不宜套用统一的标准“一刀切”。文章从正反方面对城市发展规模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城市容量规模比的概念,并阐述了关中城市带如何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推行农业产业化实现规模效益,是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就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规模效益形成、制约因素、提高途径等问题作一些分析、研究。一、农业产业化的规模效益形成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改变了过度集...  相似文献   

12.
论农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流转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季虹 《农业经济问题》2001,22(10):28-31
本文通过考察农地改革历史、农地使用现状,在总结农地使用制度改革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借鉴已有成功经验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15.
论近代东北地区的"大农"规模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衣保中 《中国农史》2006,25(2):51-58
清末民初,东北地区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突出表现为以富农、经营地主和农垦公司经营的农场为代表的“大农”规模经营的兴起。这些农场和农户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专业化、集约化、企业化的特点,能够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大大提高了近代东北农业经营的效益,促进了东北近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目的:全面综述国内外有关中国农业土地规模经营问题的相关研究进展,提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几个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国内学者多半将重点放在土地规模经营必要性的论述、规模经营的现状、评价标准、适度规模等方面上;而国外学者则侧重于从投入产出角度对规模报酬情况进行研究,关于农地是否具有规模经济性的争论一直存在,至今国内外学者仍未就此取得一致意见。研究结论:研究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对实现"中国农业发展第二个飞跃"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规模经济的认识误区探讨李联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需要一定的外力推动。发展规模经济要有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制定具体运作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才能加速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达到经济腾飞的目的。培育规模经济,是加快发展地方经济、企业经济的必由之...  相似文献   

19.
20.
高静  白佶 《农业经济》2022,(6):98-100
农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改变以家庭户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的小农经营模式,实现农地向专业化的经营主体集中。促进农业现代化经营的两大要素是进城农民的农地流转意愿和规模。只有他们有流转激励和集中连片的土地向经营主体集中,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要通过明确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资格、发挥村集体组织激励作用、引导乡贤能人参与乡村建设以及完善进城农民替代性收入和保障措施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