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新闻批评是通过各种媒介开展批评的统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种监督机制的不断健全,批评性报道越来越多。积极开展维护党和国家的声誉以及人民群众利益的新闻批评,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这不仅巩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而且也使党和国家的民主化得到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张一诺 《活力》2013,(10):106-10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批评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正日益增强。但是,从新闻理论建设来看.批评报道仍缺乏科学的理论建树:从新闻实践来看,仍存在批评力度和密度偏小、态度方式欠佳的问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张一诺 《活力》2013,(12):19-19
随着大众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以及媒体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近年来,新闻官司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新闻报道引起的侵权诉讼(主要是名誉侵权诉讼中),针对新闻失实提出的侵权案达80%以上.其中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搞批评报道而被诉“新闻失实”的名誉侵权案占了绝大多数。在已判决的若干“新闻失实”侵权案中.很多被判败诉的媒体,对判决多持有疑义。  相似文献   

4.
李宗英  徐志刚 《活力》2005,(8):73-73
对正面宣传与批评报道的关系。绝大多数新闻同人处理得非常恰当,但也有一些同志对这个关系认识不清.比如说,在新闻里经常听到一些同志慨感陈词:“现在记者都写的是奉命文章,只报喜不报忧,记者没有新闻言论自由,写了批评、揭露阴暗面就是犯了舆论导向的问题”等等,大有新闻好坏不由己的怨感。  相似文献   

5.
叶露 《活力》2011,(6):180-180
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信息,即,“新闻媒体所刊播的批评报道似乎很有受众面和收听、收视率”,其实.这是一个被少数受众群体和新闻从业人员曲解了的错误信息。不可否认。社会上持有这种观点者有之,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也同样有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的新闻改革取的了长足得进步,电视新闻报道的人性化趋势不断增强,并且越来越明显。电视媒体关注受众需求,实现了报道内容的平民化和报道方式的平民化,诞生了新的新闻播报方式——说新闻,频道的专业化,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都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李志杰 《活力》2005,(5):225-225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已与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于是,作为反映社会真实的新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把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结合起来写的新文种,有人称之为社会经济新闻。尽管这是一种边界不十分清楚、内涵不十分确定的边缘性新闻文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类似于新闻调查和新闻分析,而不是单纯的经济报道,它是从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切入,进行深入探讨分析,而非简单的现象报道。社会经济新闻是以辩证的分析,帮助读者了解某种经济现象,或某一经济领域的形势、成就与问题,而不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成就报道”和“批评报道”。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被誉为党和政府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喉舌。因此,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过程中,必须是以维护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为目的,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积极又慎重地开展舆论监督。长期以来,假冒伪劣现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关打假和揭露质量问题的新闻报道受到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的关注。应该说,这类舆论监督属于新闻批评类报道,它面向的是整个社会,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文,要求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改进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湖北省即将成立由省委副书记挂帅的“加强舆论监督整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查处、整肃工作不力的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和职员。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的目的和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在批评和抱怨声中前进改革开放近30年,舆论对国有企业的评价好像永远是"改革还不到位","还不彻底".不独中国,世界各国对于国有企业的看法,可以叫做"在批评和抱怨中前进".第一是"批评",国有企业在全世界几乎都永远受到批评:不赚钱以至亏损的时候,批评它经营不善,缺乏效率;赚了钱甚至赚很多,批评它是"与民争利",或者是国家输送利益.如果它要做大,批评它是垄断;如果它做不大,批评说国有企业没有竞争力.总之,国有企业总是受到各种批评,导致其左右为难.  相似文献   

11.
我们实行新闻舆论监督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进行批评性的新闻报道,这项工作对于每个新闻工作者都是一项严竣的考验,因为这项工作要求离而难,必须克服"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本文对此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12.
广播中的热点报道应具备有较高的思想水准和政策水平,善于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重心,善于体察听众的情绪和要求,能够制定相应的报道计划和栏目选题,选择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制成高质量的精神产品奉献给听众.  相似文献   

13.
叶露 《活力》2011,(5):180-180
广播中的热点报道应具备有较高的思想水准和政策水平,善于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重心,善于体察听众的情绪和要求。能够制定相应的报道计划和栏目选题,选择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制成高质量的精神产品奉献给听众。  相似文献   

14.
魏红影 《活力》2014,(6):86-86
时政记者,简而言之,就是报道与时事政治紧密相关新闻的记者。时政类新闻栏目可以说是很多地方电视台的立台根本,它承担着地方党政机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方面的报道,涉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大事,起着联络政府、沟通百姓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了能更好地做好时政新闻报道,很多地方电视台通常会抽调选派专业、专职人员来做这一类报道,统称为电视时政记者。可以说,时政记者责任重大,工作标准高,时效性强,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学异军突起带动网络文学批评大行其道,网络文学批评不仅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出现,更是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商品,网络文学批评逐渐出现产业化趋势。网络文学批评主要依靠付费批评、批评出版与为网文造势获利,具有批评主体大众化、批评内容随意性与批评态度的不严谨性、批评对象的延伸扩大化等新特点。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壮大为文学批评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6.
张一诺 《活力》2013,(11):48-48
自1987年上海有了中国第一起新闻官司以来.全国各地新闻官司并不鲜见。其中大部分是因为报道失实引起的,另外一部分是因为评论不公正引起的。近几年.因为评论不公正引起的诉讼呈上升趋势,法律专家预测今后在比例上可能超过因报道失实引起的诉讼。  相似文献   

17.
肖景辉  张昭 《活力》2004,(8):122-122
采访是门学问,更是门艺术。各类采访中,批评报道的采访难度较大。这类采访中,被批评对象基本对记者都持排斥的态度,不会像成就报道那样配合记者。  相似文献   

18.
陈涛 《活力》2012,(10):198-198
近年来,我国各级电视新闻媒体都在加强舆论监督职能: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有事儿您说话》等节目通过各类批评性报道,揭露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种种现象,有力地监督了社会和个体公民的行为。那么,电视新闻记者应该怎样把握批评报道呢?下面结合十多年的实际工作中对批评性报道谈几点粗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张雷 《活力》2012,(5):59-59
新闻现场报道使得电视媒体的传播特性和优势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深受电视观众的喜爱。但是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不可能与新闻事件的发生完全同步,只能尽力争取接近同步。因而“现场感”的表现就显得更加重要。也正是因为这种“现场感”,增强了观众的心理参与感和关注度。  相似文献   

20.
刘洋 《活力》2010,(8):324-324
哈尔滨大工厂多、科研院所多、大学多,报纸的图片新闻报道这三个行业的相同点就是科技新闻。笔者进报社从事新闻摄影工作以来.一直对科技题材情有独钟。作为市级媒体的摄影记者,立足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所以如何做好科技新闻摄影报道是经常思索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作为一名新闻摄影工作者,有责任去用镜头记录科研人员刻苦钻研业务的精神风貌:用独特的视觉反映科研和生产方面的的辉煌成就。结合这几年的经验浅谈一下哈尔滨科技新闻摄影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