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技术监督》2011,(2):82-83
开场白:1月14日,2011中国企业海外拓展峰会在北京召开。就中国企业而言,要以自主品牌进军海外市场,尤其是当国际游戏规则和市场“蛋糕”已定的情况下,注定要面临许多困难。而仅仅拥有大规模、低成本的制造能力,并不能支撑一个优秀国际化品牌的创建。众所周知,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不乏能够代表并体现国家和民族核心文化价值观、具有知识产权的品牌,这些品牌不仅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还具备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本届峰会将重点着力于中国品牌的海外拓展机遇的探讨,总结中国品牌海外发展的路径与模式,为中国品牌取得国际竞争的成功搭建一个展示成果、交流经验的平台。下面我们请几位参会嘉宾谈谈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兖州煤业),是中国煤炭行业第一个同时在境内外发行股票的企业,也是第一个在海外全资收购并经营煤矿的中国企业。兖州煤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弘扬优秀质量文化、培育卓越质量理念作为培育品牌、构筑优势的有效载体,初步锻造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兖矿煤”产品品牌和“兖州煤业”企业品牌,搭建起了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推进国际化进程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丽水经济较快速的发展,并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发展体系,但与全省发达地区经济水平相比较,仍处于欠发达地区。究其原因:是强势企业和大品牌太少。据中国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在第三届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公布的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50强中。丽水市仅有纳爱斯集团一家企业入围。  相似文献   

4.
建立全球品牌架构的两个难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冰 《中国企业家》2005,(6):104-105
如何建立国际品牌架构,如何管理从海外并购而来的品牌,是让很多进军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头疼的问题无论是在遍布全美的沃尔玛超市,还是在纽约、洛杉矶的中高档购物中心,中国制造的产品已明显成为美国市场的主导产品。然而,中国的品牌能真正出现在美国商店的货架上并取得一席之地的却并不常见。在中国2004年5000亿美元的出口额中,品牌产品的价值还不到10%。虽然中国拥有了一大批凭借自身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成为全球最大品牌企业和零售商自有品牌的贴牌生产商,但真正能够在海外市场成功地推出品牌、管理品牌的中国企业却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5.
如何拓展海外品牌的建设,这个非常重要。就像我们把筷子卖给西方人一样,现在我们虽然说卖窗帘,你不知道人家要什么,所以你卖的东西不可能赚钱。我们在海外做品牌,有两个方面要做,一个是企业的品牌,一个是产品的品牌。企业的品牌要注重的是品质上的东西,和产品的品牌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注重的是企业的诚信,也许我们中国的企业在海外的诚信做的很好,但是别人不都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我们浙江有很多的商人在海外做的很好,我记得有一个打火机厂做的非常好。  相似文献   

6.
《企业标准化》2006,(10):54-55
品牌与世界品牌的差距群 中国品牌与世界品牌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方面的差距根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统计.国际知名品牌在所有企业中所占的比例不到5%,但市场占有率却达40%,销售额超过50%,而与此相应的是,目前参与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额在全国出口额中的比重不足10%。在全球100个最有价值品牌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销售额占全年销售额的50%以上。在中国即使像“海尔”这样企业,海外销售额不到10亿美元.只占其销售额的10%左右。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有企业品牌,但无产品品牌。没有产品品牌的存在,企业品牌只不过是一个空壳。生产加工企业的工业产品出口利润正在不断下降,而外国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正在增加。因此,打造中国品牌,以获得在出口和国内市场的溢价能力,也就成为讨论的焦点。具有良好品牌的产品,相对于一般品牌和普通产品,确实会获得更高  相似文献   

8.
Angelito Tan 《经营者》2010,(14):11-11
如果中国本土奢侈品牌全球化想获得成功,在制定市场战略的时候就必须将西方元素纳入考虑范围之中。如果品牌无法成功吸引海外消费者。品牌所传递的文化理念也不能得到非中国市场的认可,那么该品牌也永远不会立于今天的世界顶级奢侈品牌之林。  相似文献   

9.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和中小企业司指导,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办的“中国品牌领袖峰会暨2012C-BPI行业第一品牌颁奖盛典”(以下简称“峰会”)于2012年8月2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这是我国首次召开的品牌领袖峰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杨学山副部长、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郑斯林会长出席峰会开幕式并致辞。  相似文献   

10.
《中外企业文化》2023,(5):75-76
正值第七个中国品牌日到来之际,由北京商报社、《中外企业文化》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23深蓝媒体智库年度峰会暨高质量发展与品牌创新大会”5月11日在京召开。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品牌创新升级,来自产、学、研、媒、政各界的嘉宾与学者齐聚一堂,开启了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智慧交流和思想碰撞。本次峰会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中国经济传媒协会指导,深蓝智库与北商研究院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11.
肖明超 《数据》2011,(8):20-21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走出国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以海尔、联想、华为、中兴、TCL、海信、吉利等品牌为代表,中国品牌正在试图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12.
跨国并购的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华 《中外管理》2005,(11):38-39
一般而言,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大多从出口起步,而后是海外新建企业,最后才是海外并购。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今后将主要围绕资源和品牌展开。可以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生正逢时,这将是一个战略阶段行动,而不是偶尔为之的短期行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康佳集团、格力电器公司、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春兰集团、TCL集团等一些知名企业率先走出国门,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海外品牌影响也日益扩大,应当说,这些企业为我国其他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出很多成功经验,这些企业“走出去”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以下几点:一、 充分调查论证,准确选择海外目标市场 在海外目标市场的选择上,这些企业无一例外做好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可行性研究还注意聘请当地知名咨询机构、顾问公司协助调研,以取得第一手的、详细的真实资…  相似文献   

14.
品牌经营与品牌竞争力的提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京 《企业活力》2004,(3):30-31
<正> 经营的跨国化、资本的国际化、战略的全球化,已经使品牌竞争完全进入到国际化的历史新时期,任何一个品牌,即使是在国内市场上所面对的也同样是国际品牌的竞争。因此,我们应该确立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品牌已经进入国际竞争时代。而对我国加入WTO的冲击和挑战,中国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将直接经受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考验。怎样提高中国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是中国企业新世纪必须深刻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物     
《审计与理财》2010,(6):60-60
中美经济人物评选揭晓。姚明成最知名中国品牌。以“危机中的商机”为主题的2010年中美企业峰会在洛杉矶开幕。会上,环球网联合中美企业峰会推出的“中美经济30人”以及“美国人心目中的知名中国品牌”和“中国人心目中的知名美国品牌”的评选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刘宏君 《中外管理》2006,(10):78-79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历史不算短了。 然而,中国企业的海外营销仍处于探索期,没有多少经验可谈。 因为,海外营销绝不等于把产品外销。它需要企业真正的进入海外市场,建立自己的机构与渠道,乃至品牌。  相似文献   

17.
周海龙 《经营者》2009,(15):24-25
中国作为一个二元化市场为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大的机会,而外资日化企业的国际模式却常会水土不服,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日化企业认识到植根于“中国文化”的中国创造对于中国品牌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李静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0):30-31
品牌拓展可以降低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风险,扩大原品牌的影响与声誉,实现企业规模经营,并产生协同效应。但是品牌拓展也有可能损害原品牌形象,稀释品牌,弱化品牌核心价值,甚至影响到同品牌其他产品。文章初步分析了企业在进行品牌拓展时可能面对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9.
企业形象需要打造和维护,企业和产品品牌的价值需要提升,新品牌、老品牌和成熟品牌的拓展,品牌的每个阶段,都需要深刻认知并具备前瞻市场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企业将进一步受到国外品牌的巨大冲击,面对严峻的市场和强大的竞争对手,品牌竞争已成为决定市场成败的“胜负手”。国内企业只有通过品牌经营,把企业做强做大,企业才能在国内市场立于不败,并继而走向国际市场。突出鲜明的品牌个性,显示品牌独特的魅力。品牌传达个性品位、内心情感、财富、成功等核心价值,品牌像人一样有一张脸,具有特征,人们可以通过品牌这种特征认出品牌,并把它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穿耐克鞋能传达“超越、进取、独立”的个性,穿雅戈尔能体现“自信、潇洒、成熟”的品味,戴浪琴表意味着“优雅、高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