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理论与制度保证(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明 《现代财经》2003,23(5):3-7
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是当今理论界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拟从理论、实践、政策的结合上,就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近年中国公共财政支出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公共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对财政支出构成的压力和财政支出本身结构不合理等方面,最后针对中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财政支出结构还没有脱离"生产性财政"的窠臼,财政支出结构僵化,财政支出职能的缺位和越位同时并存。文章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对于中国而言,增加政府的经常性支出有利于经济增长,增加政府的资本性支出妨碍经济增长,且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还没有达到最优状况,经常性项目支出太少,资本性项目上支出太多。  相似文献   

4.
在公共财政运行模式下,如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使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构建财政支出体系的关键。本文重点探讨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哈尔滨市财政支出结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哈尔滨市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时期是三河市从小康走向富裕的关键阶段,是从追求财富增长到追求财富增长与幸福指数并重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在此情况下,对三河市"十二五"时期的财政收入进行科学预测并进行合理分析,不但有利于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克服收支规模确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且有利于合理安排财政支出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顺利实现"一体两翼"  相似文献   

7.
中国财政支出结构演变的趋势是在总体结构趋于优化的同时,具体支出项目比重的变化却处于失衡状态,财政职能的"越位"与"缺位"是财政具体支出项目比重失衡的主要原因.因此,中国目前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解决财政职能的越位与缺住,优化财政具体支出项目.  相似文献   

8.
经过分税制改革,我国的财政性质已经由职能财政逐步向公共财政转变,但在财政支出结构方面明显存在中央与地方事权分配不均、行政经费膨胀等缺陷,使得我国的分税制不彻底,公共财政不到位.因此,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正确处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强化对预算支出的监督力,全面、协调、有序地推进各项财政支出预算改革,使财政支出结构真正向公共财政转型,彻底完成分税制.  相似文献   

9.
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更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加快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合理的财政体制,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通过概述我国财政体制的现状,对当前财政体制改革进行问题诊断,从而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走向.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建国以来,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市场经济转型前期和市场经济转型后期三个经济系统。改革开放以来,在适应经济转型同时,中国政府职能也在发生转变。为了能够对政府职转变过程进行定量观测,该文以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为测度,通过对建国以来财政支出的梳理、统计,可以直观地看到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脉络和趋势,找到"十二五"规划中政府职能转变的新起点和新目标。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分析及其合理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廖家勤 《当代财经》2004,(12):24-29
文章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下降的背后仍然是政府实际支配资源规模的扩大,对这种变化趋势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判断,剖析了我国“财政之谜”(财政支出规模下降而企业负担重)的实质,给出了我国适度财政支出规模的基本要求及界定标准,提出合理控制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基本思路就是根据公共财政的内在要求,系统改造现行财政支出制度安排,构建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公共财政支出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中国的财政制度适应市场化改革,引起了财政收支管理方法的变更与改进。改革至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政支出制度基本规范成型,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应落在优化财政支出制度上。基于2000年至2012年广东省财政支出总量、人均量及其结构等数据的分析,探索广东省财政支出制度的现状,提出进一步优化广东省财政支出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中国式治理模式,从财政视角利用实证数据分析了中国失衡增长的内生机制。本文认为,中国失衡的增长结构与财政收支制度安排有关。在中国式治理模式下,1994年税改中确立的财政收入制度不仅挤压了居民消费能力,而且通过引致财政支出结构扭曲恶化了居民消费倾向。实现经济平衡增长,中国需要在现行体制框架内重构财政收支体系,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财政支出体系构筑居民有钱消费、敢于消费的制度环境,通过建立以人为主的财政收入制度构筑政府有效行政的激励结构和经济社会的内生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一个最大经济增长率下的财政支出结构模型,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东部、中部地区的基本建设支出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西部地区应该削减竞争性领域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中部地区要合理配置财政支农支出资金,提高支农支出的产出弹性,而西部地区支农支出远未达到最优支出规模,因此,更要采用多种方式增加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东、中部地区科教文卫支出的产出弹性较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而西部地区科教文卫支出的产出弹性较小;东、中、西部的行政管理支出均对地方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这表明,三个地区行政管理支出有很强的产出弹性,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财政科教支出动态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郭玉清  刘红  郭庆旺 《财经研究》2006,32(5):94-107
财政科技与教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是经济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构建以资本、知识和产出为研究对象的动态理论模型与研究,发现财政科教支出对三者的稳定增长路径及经济体系稳态点均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在理论模型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动态计量模型,实证结论是:中国财政科教支出对其资本形成、产出增长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均有积极影响,但作用力度和影响方式存在区别。因此,应进一步增加财政科教支出,并通过改进支出结构和进度,使之对经济转轨和长期经济增长起到更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理论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是财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思财政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探索进一步改革方向,需要对相关理论进行回顾.本文理论综述主要围绕不同时期的财政体制改革问题展开进行,对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体制改革理论综述,总结了从财政包干制到分税制改革的有关理论,对分税制改革之后财政体制的进一步改革的主要理论进行归纳,并对相关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方公共支出规模的膨胀性、成因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公共支出规模膨胀过程中的潜在问题,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的财政危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所以,研究在调整社会福利的同时降低政府公共支出规模的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根据中国省级政府的面板数据研究,结果发现:城市化对于政府支出规模具有明显的扩张效应,公共教育需求却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未来中国的地方财政必须要优化支出结构、强化支出管理,在"有增有减、减大于增"的政策取向上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地方公共财政支出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一直致力于构建公共财政体系,其中心环节就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地方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构建地方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是个空间立体模型,主要包括公共财政支出的框架和框架里的内容。公共财政支出框架主要是指横向的公共财政支出范围、纵向的财政支出规模;框架里的内容则主要是指地方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96,自引:0,他引:96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财政支出总水平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财政生产性支出与经济增长正相关。(2)财政人力资本投资比物质资本投资更能提高经济增长率。(3)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远远高于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这些结论对政府今后调整财政支出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定财政支出重点,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0.
集权与分权的抉择—改革开放30年中国财政体制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财政体制的演变反映出财政分权程度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了财政集权的趋势;当前中央和地方间的事权错位,财权上移,事权下放,导致基层政府的支出责任过大;不当的事权和财权的划分造成了我国财政纵向不平衡较高,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依赖度较高,但税收控制度低;财政分权对政府规模、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等有着不确定的影响;未来的改革还需要在进一步权衡分权和集权优劣的基础上作出选择,适当的分权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