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2008,(1)
全国第一家创刊纪念活动受到国家、省两级新闻出版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的学术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对《改革》创刊20周年纪念活动高度重视。重庆市新闻出版局领导及报刊处等业务职能部门还把纪念活动作为重庆市2008年新闻出版领域的一件大事来抓,并给予具体指导。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司长余昌祥、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汪俊应邀出席会议并作  相似文献   

2.
3.
《改革》2008,(1)
20年栉风沐雨,20载辛勤耕耘,自1988年1月创刊以来,《改革》与改革开放的中国一起成长,成为独树一帜的中国经济学知名学术期刊。及至2008年1月8日,《改革》创刊20周年纪念暨中国改革开放30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圆满举行,迈向了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20年来,《改革》秉持对历史、对学术负责的态度,牢牢把握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紧密结合中国转型和发展的前沿问题,引领学术趋向.引导学界思潮,稳固了在学术界和政策层面的双重影响。欢迎您和我们一起回眸20年来《改革》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眺《改革》旌旗猎猎,望大国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4.
《改革》2008,(1)
《改革》二十华诞之际,中央宏观研究部门、政策咨询部门和重庆市委领导发来贺信。现发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的贺信。  相似文献   

5.
《改革》2008,(1)
2008年1月8日,应邀出席《改革》创刊20周年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学术研讨会的领导发表了重要讲话。现摘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司长余昌祥、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汪俊讲话要点。  相似文献   

6.
自2005年1月《改革》在北京组建学术委员会以来,迄今已历经两届。《改革》学术委员会成立6年多来,《改革》已成长为独树一帜的中国经济学品牌期刊。2010年4月,《改革》的编辑出版单位——改革杂志社已形成一社四刊一网一论坛的新格局,迈向了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2011年7月,《改革》学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暨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研讨会在北京圆满举行。为充分展示《改革》自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以来的主要工作,让各界读者对《改革》自创刊以来涉及中国转型和发展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引领学术趋向、引导学术思潮的轨迹及其在学术界和政策层面的双重影响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改革》编辑部制作了这个特辑。既让《改革》各界读者全面检阅《改革》的发展历程,又为新闻出版界同行互为镜鉴;既让官员看到解析方法,又让学者观照制度逻辑,甚至为海外读者进一步了解《改革》打开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7.
文骐 《改革》2010,(10)
《改革》自1984年创刊以来,与改革开放的中国一起成长,迄今已发展为独树一帜的中国经济学品牌期刊。2010年10月,《改革》的编辑出版单位——改革杂志社拥有四刊一网一论坛。2010年10月《改革》出版200期,迈向了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改革》出版200期特辑,全面展示《改革》自创刊以来关注中国转型和发展的前沿问题和前瞻性问题,引领学术趋向、引导学术思潮的轨迹及其在学术界和政策层面的双重影响。既让《改革》各界读者全面检阅《改革》发展历程,又为新闻出版界同行互为镜鉴;既让官员看到解析方法,又让学者观照制度逻辑,甚至为海外读者进一步了解《改革》打开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8.
《改革》学术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中国经济学高层论坛将于2010年5月8日在重庆举行。自2005年1月《改革》在北京组建学术委员会以来,已历经两届。《改革》学术委员会成立6年来,《改革》已成长为独树一帜的中国经济学知名学术期刊。及至2010年4月,《改革》的编辑出版单位——改革杂志社已形成一社四刊一网一论坛的新格局,迈向了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为向即将举办的《改革》学术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中国经济学高层论坛展示《改革》自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以来的主要工作,让各界读者对《改革》自创刊以来涉及中国转型和发展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引领学术趋向、引导学术思潮的轨迹及其在学术界和政策层面的双重影响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改革》编辑部制作了这个特辑。既让《改革》各界读者全面检阅《改革》的发展历程,又为新闻出版界同行互为镜鉴;既让官员看到解析方法,又让学者观照制度逻辑,甚至为海外读者进一步了解《改革》打开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9.
《改革》2008,(1)
《改革》前瞻20年之一社三刊20年,中国历史长河的一瞬。《改革》创刊20年来,与改革开放的中国一起成长,成为独树一帜的中国经济学知名学术期刊和中国经济理论界的一面重要旗帜。2008年1月,在喜庆《改革》二十华诞之际,改革杂志社掀开了发展史上新的一页,编辑出版《改革》、《思考与运用》和《重庆社会科学》三种月刊,凸显一社三刊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改革》2008,(1)
2008年1月8日,《改革》创刊20周年纪念暨中国改革开放30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中央宏观研究部门、政策咨询部门和知名院校的改革杂志社学术委员,以及特邀嘉宾、有关方面代表近百人济济一堂,共同见证《改革》二十华诞,研讨改革开放30年。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了《改革》对中国经济理论界的影响力和重要贡献,对《改革》引领高端思想、挺进国际市场寄予厚望。长期以来关注《改革》成长的省部级领导、中央和地方新闻出版部门领导,以及120多家知名院校和期刊同行分别以贺信、贺电  相似文献   

11.
2011年7月16日上午,《改革》学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暨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圆满举行。来自中央宏观研究部门、政策咨询部门和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把脉《改革》走势,共商宏观大计。一、《改革》2010年以来主要关注点及效应改革杂志社委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执行总编辑王佳宁编审代表《改革》学术委员会作工作报告。他指出,一年来《改革》作为中国经济学品牌期刊,始终关注中国转型与发展,致力于研究中国转型和发展的前沿问题,从关注维度上主要涉及三个方  相似文献   

12.
20年的印记     
《走向世界》2008,(17):14-36,38-45
从1988到2008,走向世界杂志社走过了20年,如一个清新腱康的青年,满怀信心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20年的成长中,有面对困境的苦恼,也行收获成绩的满足;有不断成长壮大的的喜悦,更有完成肩负使命的释然。回首20年,她的成长与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同步,与日益发展进步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紧密地融为一体。她所见证的.就是中国和山东改革与发展的印迹,是20年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20年,我们一起走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信息》2007,(19):40-40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近日在上海参加一个论坛时表示,如果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渐进,教育作用逐步发挥,经济结构调整不断进步,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并保持较高储蓄率,中国经济就至少还可保持20年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4.
当《开放导报》编辑电话邀我为创刊20周年写点文字时,那些关于亚胶大红封面的《开放导报》的记忆,如同穿越剧般涌现于脑海。我曾陪同这本期刊走过10年岁月,那思想和文字汇聚而成的力量,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15.
【本刊北京讯】2011年7月16日,《改革》学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暨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圆满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研究员等《改革》学术委员以及其他来自中央宏观研究部门、政策咨询部门和985、211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6.
30年,即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发端的改革开放迄今的时间,泱泱大国已融入世界主流文明,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年,1988年1月诞生的《改革》走过的历程,她与改革开放的中国一起成长,壮大为中国经济学品牌期刊。30年,中国社会已然形成继往开来的强烈诉求,不同阶层基于不同认识观和评价标准而对改革开放定位和评判的首要选项无疑是:只有改革,才能振兴中国。  相似文献   

17.
《改革》2012,(7):1
【本刊北京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国家社科基金)第一批资助的100种学术期刊于2012年6月评定并揭晓,由改革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改革》名列其中,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主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期刊中唯一入选,在重庆市学术期刊中唯一入选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期刊,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报道》第七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即将出台之际围绕“京津冀协奏”主题进行深度报道,策划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国力、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孙久文等权威专家的学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改革》2012,(6):36
2005年10月以来,改革杂志社在全国学术期刊中率先治理学术赝品、学术泡沫,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搭便车行为,在全国经济理论界和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一些科研学术机构、高等院校先后专电表示支持这一举措。现就相关事项声明如下:  相似文献   

20.
《改革》2012,(3):83
2005年10月以来,改革杂志社在全国学术期刊中率先治理学术赝品、学术泡沫,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搭便车行为,在全国经济理论界和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一些科研学术机构、高等院校先后专电表示支持这一举措。现就相关事项声明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