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昌方 《秘书》2014,(3):12-12
时下有这样一种怪现象:有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为了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不惜“集中兵力”,动用车辆,前呼后拥地“下基层”。.然而,对于“走上门”来反映情况、请示问题、咨询政策的基层群众却漠然置之、不理不睬,给“走上门”的群众留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六好”风当刹日前,笔者下乡听群众反映:"如今有些领导干部下基层搞调研,兴得是'六好'风:坐好车,走好路,到好村,看好户,吃好饭,听好话。"闻听此言,笔者心里淤积着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过去许多老同志下基层搞调研,自觉与群众实行"三同":即同吃,同住.同...  相似文献   

3.
干部没来盼干部,干部来了怕干部。"前不久,笔者在农村搞调查时,经常会听到一些农村干部说这样的话。一个盼,一个怕,这的确是出自农村不少乡、村干部的肺腑之言,他们毫不掩饰地道出了睐盼望干部下基层、又怕干部来农村的迫切心愿和失望心态。要说盼,群众是一盼干部送政策  相似文献   

4.
时下,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正随着党风的加强和改进,成为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功。然而,下乡调研、下基层容不得大轰大嗡凑热闹,容不得稀里糊涂四处转,容不得仓促上阵无准备。下乡调研之前,应有所积累,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做到“三思而后行”。想民之“盼”。过去,一些地方干部下基层,多是“以我为主”,从群众角度考虑问题不多,甚至为了获取“为我所用”的素材,不惜耽误基层干部、群众宝贵时光。看来,下基层、搞调研也有一个转变作风问题,有一个为民着想,从“以我为主”向“以民为主”转变的问题。百姓正在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什么,有何…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前融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南昌县审计局近期按照县委要求,积极组织动员干部开展以“i联三送j促进”为主题内容的下基层活动,访民情、解民难,转作风、接地气,提能力、促发展,  相似文献   

6.
去年,我在农村住了一年,深深体会到,作为干部下基层工作,给群众送钱送物不如送个好办法。给群众送钱、送物当然是群众欢迎的,也是渴求的,但钱有花光、物有用完的时候,钱光、物净后怎么办?何况作为干部下基层  相似文献   

7.
下基层调研时,县里的同志对我说:过去,人们对领导干部在作判断、定决策、用干部时,常有一句提醒的话,叫防止“先入为主”;现在,应该再加上一句提醒,叫防止“偏入为主”。  相似文献   

8.
农民欢迎五种干部下基层一是欢迎热爱农村,对农民有感情的干部下基层。多数群众反映,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加快开发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希望上级选派热爱农村、对农民有感情的干部下基层。不要派"官老爷",那样群众不但不欢迎,反而寒心。二是欢迎吃苦耐劳的"...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下基层旨在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这本应属深受群众拥护之举,为什么在个别地方引起了群众的反感?认真分析个中原因不难发现,当前有一些领导干部虽然“身”入了基层,但是“心”并未入,没有真正深入到百姓之中,实质上是一种典型的“做秀”。他们或是走马观花,被人引着东头看一看“面子工程”,西边瞧一瞧“盆景工程”,丢下一些“措施硬、力度大、成效明显……”之类的甜言蜜语,然后驱车而去;或是蜻蜓点水,宾馆里听一听汇报,问一问情况,对难点、焦点、热点问题敷衍塞责,不拿主意,不想办法。…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在全省推进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倡导的"四下基层",有力推动了干部工作作风转变,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四下基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是化解矛盾、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有效办法。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四下基层"所蕴含的本质和体现出的精神,不仅  相似文献   

11.
“原书记,今儿个说啥也不能走,说啥也得在我这儿吃顿饭”。这个场面,是甘肃省陇西县德兴乡党委书记原德富经常遇到的事。如今在陇西县200多个村,农民拉着乡村干部不让走的场景,经常出现在村头巷尾。然而,过去农村干群关系可没这么和谐。以前,乡村干部进农户就是催粮要款,群众见干部就躲着走,把干部堵在门外不让进;现在,农村税费不收了,乡村干部由管理转向服务,为农民送技术,送信息,解决问题,群众就拉着你往家里走。  相似文献   

12.
忙接待要少忙食事时下,有这样一类干部,他们下基层不办正事、实事,往往只是坐车观花、听听汇报,也不深入到村、队、农户调查研究。这样,既听不到群众的呼声和意见,也看不到基层的实际问题与困难,更谈不上解决问题了。有的干部甚至无计划、无目的地乱下基层,无非就...  相似文献   

13.
笔者日前走访了一些村组的干部群众,据他们反映,现在乡(镇)干部下村也洋起来阔起来了,大多数坐出租车,车费都由所到村报销。有一个村搞支部改选,乡里有关干部去了三次,报销车费达300多元。群众说,取消了招待费,冒出个坐车费,负担还是降不下来。下基层是乡(镇)干部工作的主渠道,是徒步、骑自行车,还是坐出租车,应根据自身条件,在不增加基层经济负担的前提下量力而行。过去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干部下乡都是徒步而行,他们走一处,歇一处,和群众一起喝大碗茶,吸自制烤烟,说心里话,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14.
莫把“联系点”当作“宴席点”党政机关干部在乡村建立"联系点"给农民出谋划策,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为新时期的农村工作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是,在一些地方,某些干部的联系点却成了"宴席点",群众对此很有意见。少数干部下到"联系点",名义上"扶贫"实际上"...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下基层作为一项帮助基层解难题、办实事的优良传统,受到了基层群众的欢迎。然而有的领导干部在指导和帮助基层工作时却存在走过场的问题,下基层的动机变了味儿,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6.
高春奇 《乡镇论坛》2009,(31):28-28
笔者到农村审计调研时发现,基层干部到村里用公款大吃大喝的现象基本绝迹,农民对此十分高兴,但同时又为没有机会与干部们拉家常、交流思想而感到迷惘。因此,他们热切盼望干部们仍能像过去那些年的老干部一样,到群众家里吃“派饭”。  相似文献   

17.
眼下,“下基层”几乎成了一句时髦话。依笔者理解,真正的下基层应该是全身心地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调查研究,体察民情,为基层办些实事,在勤政廉政、务实求真中树立起“人民公仆”形象。   然而,现在有的干部下基层却变了味,走了样。要么讨论起来慷慨激昂,但却“只见打雷,不见下雨”;要么就是虽说人下来了,但却“身在曹营心在汉”,“身”入而“心”未入,不接触群众和实际,只是听听汇报,看看材料,打打扑克,摸摸麻将。对此,笔者不禁要问,这样的下基层有何意义 ?更有甚者,人还未到,电话却先到,要基层搞好接待,吃的要…  相似文献   

18.
过去"看戏"当观众如今"演戏"唱主角──随州市乡镇干部踊跃"下海"办企业金福善,刘熙发去年以来,随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号召,认真开展争创"十强百家"竞赛活动,鼓励乡镇行政干部到所属企业任职、挂职、牵头领办和驻厂承包...  相似文献   

19.
据调查,如今在农村干部中,除了那些软弱涣散班子不能胜任工作的之外,还有一种类型的干部同样不受农民群众欢迎,这种干部所做的工作,往往局限于向农民催粮收款等等,他们只是把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作为目标,至于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则很少去考虑也没有这方面的本领。农民群众称这种干部为“任务干部”。目前在一些贫困乡村,这种干部还占有一定的比例。更令人忧虑的是,在一些地方,任用、选拔、考核农村干部的标准,往往是仅看其能不能完成上级下达的某些任务,有没有催粮收款抓计生的“魄力”。农村干部肩负着带领农民致富奔…  相似文献   

20.
<正>群众工作是党的各项工作的基础。党的各项工作,不论是思想工作、宣传工作、组织人事工作还是经济工作、外事工作等,其出发点落脚点都是以人民为中心。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特征。党领导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服务群众,解决群众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全疆机关开展"访惠聚"工作,作为自治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过去下基层工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