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闻实 《成功之路》2011,(5):47-48
南怀瑾是台湾的著名学者,从小就爱读书。三十岁之前。他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著作都读完了,到“望八之年”,他仍旧天天在读书,读一切能找到的书。  相似文献   

2.
办读书会,发微博,写博客,任志强在公众目艮中已非当年的“任大炮”,他正自觉扮演启蒙者的角色。 有马云讲演的地方一定有笑声和掌声,即使不怎么读书的他谈读书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3.
记得有一次,我在加州大学的图书馆内读书,坐在我对面的,是该大学的政治学教授约翰逊博士。图书馆里边,突然起了一些小骚动,原来是3.5级的地震。我自觉读书的功力,比不上约翰逊博士,我已有所觉,他却一无所知。他的整个精神,已走到书本里边,我却做不到。  相似文献   

4.
读书苦乐     
杨绛 《秘书工作》2013,(4):47-47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相似文献   

5.
孝子弃学救母 知识改变命运,命运改变人生。对于河南周口市的农民王子群来说,这句话是他上学读书时的座右铭。按照他的想法,他的命运轨迹本该是这样的:刻苦读书,然后争取上大学,毕业后可以分配到一份工作,把自己的户口落在城市,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并且能够将父母从河南乡下老家接过来享福。  相似文献   

6.
闻实 《成功之路》2011,(3):47-48
林语堂(1895—1976)是位在国际文坛上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学者,学贯中西、著作甚丰。晚年用英文写作,并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林语堂还是位超级爱书者,一生以文章书籍为业,文章多以书为题。品读他的《读书的艺术》,深感他道尽了一个读书人精微练达的读书感悟,极富趣味,又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7.
勤俭创业     
洛克菲勒于1839年出生,他虽然进入学校读书的机会不多,但他善于把握学习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加上头脑十分机敏,到了十多岁时,他已考虑自己怎么创业致富了。为了寻找致富之路,他将积攒的饥美元全部购买了书籍,希望从书本中找到致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要把书读破     
闻实 《成功之路》2011,(11):46-4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之经典诗句,是他深味创作甘苦后的经验之谈,后人把它悬为座右铭,以此激励自己读书学习。杜甫(712-770)出身于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家庭,是一个“未坠素业”,即恪守儒教的祖训,又以“奉儒守官”作为仕进的传统准则的家庭,他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他甚是推崇他祖父在诗歌创作上的成绩和...  相似文献   

9.
先说第一个人。 他叫张朝南,乡村教师,朴实敦厚,典型的山里汉子。他有太多的事迹可以让那一方人永远记住他,为了二十几个学生能顺利上学读书,他变卖了所有的家当,住在学校里,苦苦地支撑着几个村唯一的小学。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晋时著名文学家左思,少年时,家父教他习文,因他反应迟钝,朝会夕忘,气得他父亲无可奈何。   一日,客人来访,偶问起左思的学业如何 ?父亲面带羞色,气恼地说:“犬子呆笨,量不成器,酒囊饭袋而已。”   左思听了父亲的断言,刺痛了心。从此发愤读书,学业大有进展,不到一年功夫,就写出了才华横溢的《齐都赋》 (赋是汉代流行的一种文体—作者注 ),从此左思在文坛上也有了名气。随之,他读书和写作都越发勤奋起来了,早起晚睡,从不贪花恋草。他为了写魏、蜀、吴三都之赋,考察了三国的山川、风土人情,研究了著名的散文…  相似文献   

11.
鹤怀 《英才》2010,(3):131-131
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父母只有小学文化,家里没人督促、辅导他读书。小学考初中他连续两年落第。高中毕业,第一志愿没考上,只进了一所三流大学。毕业后的就职考试又屡屡受挫。在痛苦焦急之余,他甚至产生过加入黑社会的念头。  相似文献   

12.
两年前,我和老公将9岁的儿子送到德国,在柏林一所小学读书。作为陪读,我很快发现了许多与在国内读书的种种不同。孩子的书包变轻了,放学时间提前了,每天都有大量的玩耍时间。最让我惊奇的是,那里居然没有教科书。儿子每天高高兴兴,而我却很忧虑,担心他学不到什么知识,真怀疑把儿子带到德国读小学做错了。  相似文献   

13.
上师范的时候,我们的班长是学校中的活跃分子,他还是校学生会副主席。他每天都是一副激情澎湃的样子,有充沛的精力,永远那么蓬勃向上。他在一次演讲中慷慨淋漓地抒发了他的抱负:“周恩来总理少年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的目标是成为全国教育界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4.
他要读书,数完硬币还差0.89元不够学费!他哭了……他为读书,去卖自家的指甲和头发;他为读书,中午不吃饭,躺在草地上望蓝天,他饿……他,他,还有他,他们是共和国明天的筋骨……今天的小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他们的未来就是共和国的未来,他们今天的痛苦,就是共和国明天的痛苦,他们今天的眼泪,托不起共和国明天的航船。  相似文献   

15.
闻实 《成功之路》2011,(2):47-48
“读书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一代大师”任继愈的一种人生体悟,是他的一种生活主张,也是他对世人的—个忠告。  相似文献   

16.
抓住今天     
爱德华·依文斯是个不幸的人。小时候,由于家庭条件太差,他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只能靠卖报纸、当杂货店店员或者助理图书管理员来维持生活。许多年后,他好不容易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却因担保了一个破产的朋友而背负了巨额债务。当他准备赔上全部的家产抵债时,存有他全部财产的大银行却突然倒闭了。事业、财富,一切在瞬间化为乌有。  相似文献   

17.
长征之后,父亲胡耀邦到达延安。那时他读书最多、最刻苦,藏有很多图书。1945年秋,他要去前线,就把所有的书籍都埋在王家坪某处。解放后去找,一直没找到,为此他遗憾不已。  相似文献   

18.
陈燮君 《秘书工作》2009,(12):46-48
读书人在长期的读书实践中培育了读书精神,积累了读书方法;读书精神激励着渎书人,促进读书人拓展读书方法;读书方法帮助渎书人进一步滋养和弘扬读书精神。读书人和读书精神、读书方法一起,构成了完整的读书系统。渎书实践,需要在读书精神和读书方法的引领下日渐深化。  相似文献   

19.
小可 《上海企业》2010,(11):96-96
作为晚清重臣,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除了"曾剃头"的恶谥之外,他在读书、修身、治家方面的心得,一直很受人们的重视。在《曾国藩家书》当中,他不止一次地向弟弟、子侄等人推荐书目、传授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心得。其中,他最爱读的有8部书,被其视为枕边书,在军机政务之余随时披阅。  相似文献   

20.
1987年香港股灾:从千万富翁到街边小贩 1986年,我在深圳见到了十几年没见的小学老师。他是出生在印尼的广东华侨,上个世纪50年代他刚从雅加达大学金融系毕业,响应祖国号召,同一大批东南亚华侨的知识青年跑到中国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于是,他成了我在长春市安达小学读书时的语文和数学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