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3 毫秒
1.
英国学派是一个重要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从方法论和本体论的角度进行观察可以看到,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是一种不同于美国主流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它有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视野,为我们理解国际关系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分析框架。英国学派的多元主义不仅为综合各种不同的国际关系理论观点提供了一个框架,而且为它们之间的对话架设了一个理想的平台。不过,英国学派的多元主义理论也造成了一些无法克服的矛盾和紧张。  相似文献   

2.
英国学派的发展、贡献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学派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既具包容性又具独特视角的一个学派。它以反思现实主义、理性主义和革命主义3个传统为研究基点,取格劳秀斯的理性主义为思想本源,确立了以“国际社会”为中心概念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把阐述国际体系的霍布斯现实主义与强调国际秩序的格劳秀斯主义结合了起来,为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对话提供了可能性。它所阐述的国际社会的构成特征,事实上与建构主义也有共鸣。英国学派的多元化思想、传统主义研究方法以及注重民族话语的研究思路,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创建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际政治中的英国学派(English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是颇具特色的西方国际政治理论流派,冷战结束后英国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学派被认为发源于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学术群体,是有着相同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学术群体。英国学派的理论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集中于国际社会研究,坚持理性主义传统,走“中间道路”的理论倾向。本文通过对非主流理论和观点了解,皆在增强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关系思想发展史上,"英国学派"和"英格兰学派"这两个名称都曾在不同时期被不同学者提出和使用过,并经历了从分立到合一的转变。1980年,赫德利·布尔首先提出"英国学派",其具体所指为在英国占主导地位的国际关系研究的经典路径;1981年,罗伊·琼斯提出"英格兰学派",并将其与"英国学派"名称明确区分开来,而与伦敦经济学院联系起来;1987年,克里斯托弗·希尔再提"英国学派",用以指称英国学者对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贡献;1998年,蒂姆·邓恩重新界定"英格兰学派",将其与"英国学派"名称等同起来,并与英国国际政治理论委员会联系起来;2010年,菅波英美提出"新英格兰学派",完全淡化了地域色彩,从而完成了两个名称从分立到合一的转变。由此可见,将"EnglishSchool"译为"英国学派",不仅置"BritishSchool"于无法翻译的境地,而且掩盖了国际关系思想发展过程中一段不应被忽视的争鸣史,因而是不可取的,应当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5.
国际政治经济学从国际关系中分离之后,汲取了经济学和比较政治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学区别于国际关系其他领域的重要特征,也是区分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组织学派和英国学派的重要标准。在国际政治经济学发展过程中常用的两种研究方法是理性选择和比较方法,后者通常可以划分为大样本统计和小样本案例分析。是否采用源自经济学的理性选择和使用大样本统计还是小样本案例分析成为目前国际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争议的核心问题。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应当充分重视研究方法的掌握,作为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消费者,要实现同西方学者的对话,我们必须掌握相应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服务于议题设定,任何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应当根据自己议题需要谨慎地使用某种或者多种研究方法;应当关注经济学和比较政治学发展的新动向和新发展,这两个学科对国际政治经济学及其研究方法的影响还将继续。  相似文献   

6.
本文尝试以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界具有世界影响的理论流派——英国学派的理论框架为观察和分析工具,对国际移民的经济和政治原因进行一番多角度的透视和探究。文章从英国学派理论框架中包含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个人这三方面要素出发,归纳出国际移民现象的种种经济和政治动因。本文还指出,国际移民活动往往不是单一动力驱使,而是由多个动因共同塑造所致。  相似文献   

7.
英国学派以往较少关注欧洲一体化及其相关问题,但随着这一学派的发展,这种情况正在悄然改变。运用其相关方法和概念来分析欧洲一体化正逐渐成为英国学派的研究重点。针对欧洲一体化的研究,英国学派不仅能够补充欧洲一体化理论,还能进一步拓展其自身的学术空间。英国学派在分析欧洲一体化进程、明晰欧盟的国际角色、解释欧盟的扩大等若干问题上提供了一种新的、有益的视角。文章以英国学派的三大核心概念为基础,解释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分析了英国学派在研究欧洲一体化上存在的局限性,并就英国学派未来对欧洲一体化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英国学派外交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维持国际社会的一种基本制度,外交始终受到英国学派学者的重视。英国学派认为,国际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外交体系。外交不仅是国际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国际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4代英国学派学者对外交的各种实践和惯例做出不懈探索,推动了外交思想研究(含义、地位、功能等)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国学派作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流学派,在理论框架和分析基础上与国际关系学一脉相承,而以斯特兰奇为代表的英国批判学派则试图以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整合经济与政治研究两个领域。基于对全球市场权力结构的分析,斯特兰奇较早地提出了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与市场的关系这一关键研究课题。针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要求主流学派拓展和丰富自己的分析基础,引入体系层次外以及理性主义框架以外的各种分析机制。而这一过程,有助于国际政治经济分析与比较政治经济分析的进一步融合,也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学进一步树立和加强自己的学科特征。  相似文献   

10.
曾怡仁  李政鸿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1):93-115,158,159
女性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是融合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与女性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研究路径,一方面,它将性别议题带进全球化以及发展研究,尤其关注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计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结构调整方案以及全球化进程所造成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反思主流、非主流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性别盲问题,并思辨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作者采取跨层次与跨学科的多元研究方法,勾勒出女性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与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女性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批判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之间的知识脉络,说明该研究途径对外开放的特色,认为透过学术社群之间的对话和更多学者的投入研究,女性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将更为成熟,同时也会推动整体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从1979年新贸易理论诞生以来,国际贸易理论历经了新经济地理、贸易与新增长理论、内生贸易政策理论(也称为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新新贸易理论等数次理论创新过程,对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和发展趋势产生了许多新的认识。这些理论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也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在讨论了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历次创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意义之后,作者提出应该从多重角度辩证地理解这些理论创新。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开放经济政治分析范式把对个体和利益集团的利益分析奠定在经济学理论分析(特别是国际贸易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并强调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多层次的互动研究,这有利于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提供明确的演绎逻辑。与此同时,问题导向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仍应保持其在方法论上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2.
党校(行政学院)作为党培训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重要阵地,人才队伍建设是党校(行政学院)事业发展的关键,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西藏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对西藏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展开了深入调研,就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梳理归纳,从人才引进办法、职称评聘制度、教学科研咨政水平提升、专职教师队伍管理等维度提出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从马克思主义的视野出发,作者提出了有别于理性主义和建构主义对欧洲一体化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大致可以区分为古典帝国主义理论、依附论/世界体系论以及新葛兰西学派等三种不同的理论,它们分别采取垄断资本、不平等交换和历史结构等概念作为其研究架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特色在于它打破了政治-经济、国家-市场和国际-国内的界线,试图建构一种结合政治、经济及社会的整体论分析架构,并且将议题带入历史脉络研究。关于欧洲一体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此采取了批判立场,质疑一体化背后隐藏的剥削、不平等及支配关系。因此,除帝国及霸权的研究外,马克思主义理论也讨论了社会阶级与一体化的关联性,从而开创了更多元的研究议题,并能对这些议题提供方法论对话的渠道。  相似文献   

14.
学风建设是高校一项长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是校园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高校学风建设的方式方法提供一点建议,希望能为高校学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5.
国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模式分析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亮新 《改革与战略》2008,24(2):131-133
文章分析了各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立法模式:英美模式、德国模式和日本模式的特点和利弊,提出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指出应借鉴各国公司治理的经验,完善我国的公司法人治理规范与制度。  相似文献   

16.
The film busin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ain during the 1930s. Film was a most important product in the lives of the people during the 1930s. This article sets out to analyse the underlying economic arrangements of the film industr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ain during the decade for producing and diffusing this commodity type to the population at large. It finds a highly competitive industry that was built around showing films that audiences wanted to see, irrespective of the extent of vertical integration. It also examines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ndustries and finds an asymmetry between the popularity of British films in the American market and that of American films in the British market. The explanation offered is that the efforts of British firms in the American market were not sufficiently sustained to mak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American audiences.  相似文献   

17.
国际政治经济学(IPE)的诞生是为了解决纯粹政治理论所无法解释的国际现象。早期的IPE学者们习惯于沿用传统政治学的思路,研究国内政治经济对国际体系的影响。而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部分学者开始循着一种"逆向思维",研究国际环境对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以"颠倒的第二种设想"、国内政治联盟与分裂的假说、双层博弈等理论为代表,国际政治经济学在90年代完成了研究路径由外而内的转型。但是,面对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这两种单向的研究路径只能提供片面的理论解释,学界有必要探索国际与国内双向互动的IPE理论,以解释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与国际政治经济学在西方近40年的发展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虽然取得了进步,但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导致这种差距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远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框架,应该主要涉及如下四种关联性:定义与研究议题的关联性、要素流动与单位层次的关联性、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关联性、国际体系与中国经验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张冬 《特区经济》2007,(5):98-99
信息化时代中美商学院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高等商学教育发展与进步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中美四大商学院图书馆的发展状况、差距进行分析比较,对促进我国商学院图书馆事业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小学教育领域由于"应试教育"而存在缺乏独立创新思维能力的种种不利后果。在笔者看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心理,方法方面进行有利的创新,同时需要努力克服一些来自教育体制方面的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