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向锐 《新智慧》2004,(4A):18-19
一个合适的或均衡的财务制度都是相对于一定的时期、一定的经济环境而言。随着时间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原来的制度均衡状态将被打破,财务制度变得不适应新环境的要求,就成了不均衡的制度。由于财务制度不均衡,便产生了潜在利益(外部利润),此时进行财务制度调整,用新的将潜在利益内部化的财务制度代替旧的财务制度就会重新达到财  相似文献   

2.
李巧巧 《新智慧》2005,(7):13-14
尽管理论界对于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具体内涵有着不同的看法,但一般认为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相关利益主体责、权、利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建立健全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对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决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财务制度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大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集团互相竞争,参与其中。企业集团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是企业集团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角度出发,企业集团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主要包括建立合理的董事会制度、进行预算控制、财务制度控制、派遣财务总监、进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等。  相似文献   

4.
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制度安排决定投入要素的数量、结构和配置效率,因而决定经济增长;制度变迁一般是一种新的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替代效率相对较低的旧的制度安排,因而也会促进经济增长;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维持并强化了低效率的初始制度安排,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应当关注、减少直至消除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5.
郭葆春 《新智慧》2004,(9B):4-5
内部财务制度是企业在特定宏观财务制度及自身经营管理特点的制约下,界定企业财务权限、组织财务活动、协调各财务层次(包括出资、经营及经理层等财务层次)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选择财务管理政策及工作规则(程序)的一整套财务规范。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其设计应遵循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原则。在此,笔就制约企业财务制度设计的宏观、微观因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两岸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形成的立法体例,有从规到法与从法至规的差别,但立法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财务制度,包括对财务模式及其基金筹集、基金拨付和基金运营监管等要素,都作出具体安排。经由制度背景与制度内容比较的启示,建议提升大陆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立法层次,完善大陆的养老保险财务制度,衔接好社会养老保险与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老年保障制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固定资产快速折旧的中美比较冯晓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政策,是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随着经营机制的转变和企业财权的扩大,企业应该也完全必要在遵守国家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和行业财务制度的前提下,就自身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作出规定和安排。自从财...  相似文献   

8.
一九九三年七月一日,我国企业推行了新的财务制度改革,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为了贯彻实施好新财务制度,真正理顺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关系、除了财务部门要根据新制度调整大量会计科目外,还要真正把家底搞清,这样才能有利于财务制度的改革和转轨,因此,清产核资是新旧财务制度转轨的必补课。  相似文献   

9.
2001年颁布的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是为了弥补1993年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不足和适用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制定的。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贯彻了谨慎性原则,充分披露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统一性原则和前瞻性原则,贯彻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应妥善处理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不断变化及人民银行职能的不断转变,人民银行会计财务制度也经历了其独特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年来人民银行根据业务的发展不断充实自身会计财务制度日臻完善,形成了比较完整、合理、科学的制度体系,具有较强的严密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有利地指导了人民银行的会计财务工作。但当前人民银行会计财务制度体系框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大多偏好金融机构聚集,以期利用其所带来的信息、效率等优势,这是金融中心形成的内在动力。但金融中心的形成还受所在地经济、制度安排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区域金融发展布局时,我们既要因势利导,发挥微观经济主体对金融机构聚集的偏好及其行为选择的结果对金融中心形成的内在推动力,同时提升实体经济、优化制度安排,使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实现主观能动的匹配。这种推动金融中心形成的模式是经过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共同验证的,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12.
集权还是分权或如何集权和分权,是厘清财政体制改革思路和确定未来财政体制改革方向需要讨论的焦点。自上世纪70年代末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财政体制经历了包干制改革和分税制改革两次由中央政府主导的以利益诱导为主要手段的强制性变迁。两种方式的改革都有自身的成本和收益。财政包干制的制度特征决定了其具有中央政府难以控制的交易成本,并具有成本递增机制。分税制是一种长期的合理制度安排,但其成本机制也确实阻碍了中央和地方理想收益目标的实现。进一步的制度变迁方向,是在坚持分税制分权化制度变迁路径的前提下,通过改进分税制的具体制度设计来使更多的外部收入内部化,并须以实现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分级行政和奠定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制度规则的宪法基础为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3.
金融制度变迁、金融控股公司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金融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和历史考察,揭示了综合经营体制是金融发展的基本制度安排,并 认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必须加速分业经营体制向综合经营体制的转变,全能经营的综合性银 行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目标模式;在此基础上,从效率与安全角度阐明了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性 银行稳健发展的良好组织制度安排,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实现应当借助于金融控股公司这一组织制度安 排;最后,分析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构建的制度基础与可供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汇率制度选择与金融稳定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对汇率制度选择与金融稳定的研究进程进行了梳理和综述,指出何种汇率制度安排更有助于金融稳定,迄今的研究尚未取得一致的共识。从金融稳定的视角研究汇率制度的选择,其实质就是由谁作为汇率风险的承担主体,更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本文基于金融稳定的考虑,从汇率风险的承担主体角度,提出了在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如何选择与利率管理体制变迁相协调的汇率制度安排的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15.
我们需要教育税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公共教育支出供给的税制安排,其解决路径并不在于开征新的税种,因为现有的税制安排即可满足教育财政收入稳定和发展的需要;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在整体税制中的比重,并完善对其的征管,是教育对税制的客观需求。  相似文献   

16.
制度范式下的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金融对经济的核心作用,农村金融成为发展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存在许多缺陷,形成了一个相对低效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使得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农村金融改革的实质,是要建立一个有效配置金融资源的农村金融市场,创造一个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民间金融共存共生、协调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主流金融发展理论认为,明晰的产权安排、良好的法律制度及其执行效率,有助于金融体系完善功能,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进而成为金融持续发展的关键.经济的市场化和政府管制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导致我国金融业出现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在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即国家垄断的、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中的多元产权结构的需要,不能满足不同类型的经济主体的投融资需要.我国金融发展应着力于完善金融功能,以及效率型金融结构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湖北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北是一个农业大省,但湖北农村金融服务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十分微弱。湖北农村金融体系存在金融抑制现象,具体表现为供给型金融抑制与需求型金融抑制并存,现行农村金融制度安排有着严重的缺陷。湖北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应遵循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则,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新型的、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体系。具体来说,湖北绝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应走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道路,农村政策性金融要进行创新,并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同时应完善湖北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农村金融体系的监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制度安排、政策体系、金融服务、对资源开发的支持四方面,对世界最大的两大经济体美日两国支持本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政策体系加以比较,为中国建立“走出去“战略的政策支持体系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资本市场金融品种单一、市场体系缺乏统一性和层次性、市场实行严格管制等结构特征,决定了资本市场行为主体筹资者以圈钱为目的的融资需求膨胀、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投机化,最终导致中国资本市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企业管理优化动力不足、二级市场价格信息失真.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得出结论,中国资本市场的系统性改造需要一整套互补性制度安排做出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