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经济学解析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本文在概述中国粮食补贴政策演变轨迹的基础上,对现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进行了经济学解析和现实分析,认为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中得利多的不是粮食生产者,而是粮食消费者;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不能平抑粮食产量和价格波动;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不能代替价格支持。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粮食直接补贴、价格支持、配额生产“三位一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日本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演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日本政策调整背后的国内外经济和政治环境,全面梳理WTO体制下日本粮食补贴政策的演进过程,以期深刻了解日本粮食保护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政策目标和具体内容,及直接补贴在一国实施时,具有该国特色的政策执行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回顾梳理了2004年以来中央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指出粮食生产补贴政策体系初步建立。从4个方面阐述了补贴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一是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二是改善了生产装备条件,三是促进了关键技术落实,四是促进了生产方式转变。最后,提出完善粮食生产补贴政策的地点建议:一要稳定收入补贴,二要强化技术补贴,三要探索机制补贴,四要建立大县大户补贴。  相似文献   

4.
实行对粮食生产环节价格补贴的“绿箱”政策,是适应WTO规则的基本要求,是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手段。通过改革粮食补贴方式,对于促进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减轻粮食进口压力,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实现粮食流通市场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国家已明确今明两年不再出台新的改革方案,但我们需要未雨绸缪,做好准备迎接改革。  相似文献   

5.
粮食补贴是世界各国干预粮食经济活动的一种重要政策手段,也是各国现代化粮食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了解和研究国外的粮食补贴政策,对于我国粮食发展与粮食政策的制定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证明,粮食直补政策实施后受到了农户的普遍欢迎,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但增收效应并不显著。为此,提出有效对策和建议,确保粮食直补政策效应的发挥,实现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农业补贴是世界各国政府农业保护中最经常性地使用的一种政策工具。综观世界各国的农业补贴政策,核心都是粮食补贴。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财力。支持力度相对较小.而发达国家的支持力度很强。对中国来说,粮食补贴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政策。中国已经加入WTO.根据WTO要求,各成员国对粮食补贴方式进行了改革.其中,美国和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在粮食补贴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中国粮食补贴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省2004年开始实施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对粮食供给能力、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农民收入等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应.但政策对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促进效应也存在递减趋势,需要通过现行农业补贴方式的完善和创新来更好地发挥各项补贴政策的协同效应,保障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目标.  相似文献   

9.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运用制度创新,对粮食补贴进行改革,改原来对流通领域的间接补贴为对生产环节的直接补贴。这对于提高补贴效率、保护农民利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有重大意义。但同时我们应看到,这项政策改革出台的时间较短,在实践中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本文就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思路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效果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利用实证数学规划模型(PMP模型),基于河北、河南和山东3省5个县340户农户调查数据,定量评价了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及各种补贴形式对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从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来看,按计税面积补贴对农户粮食产量没有任何影响;按播种面积补贴的增产效果好于按商品粮数量补贴的增产效果;无论哪一种补贴方式,在当前补贴标准下对粮食产量的影响都不大。随着补贴标准的提高,农户粮食产量以略高于补贴标准提高的幅度增加。第二,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来看,按计税面积补贴,农户种植业收入增长的百分比及绝对额远远大于其他两种补贴方式;如果提高补贴标准,三种补贴方式下农户的种植业收入都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1.
宏观政策是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继 2 0 0 0年我国粮食较大幅度减产以后 ,2 0 0 1年的粮食播种面积仍在继续下降 ,我国粮食有可能出现连续 3年减产。笔者认为 ,这与宏观指导思想上放松了对中国粮食问题的警惕有直接关系。对中国粮食生产的乐观态度源于粮食生产的技术进步决定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 :家庭经营责任制作为制度创新对粮食生产的推动力已经释放殆尽 ,今后中国粮食生产的增长将主要依靠生产技术的进步。在袁隆平院士成功地推出“超级水稻”之后 ,这一观点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尽管如此 ,笔者仍然认为 ,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在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别对中关两国甜橙主产区甜橙的生产成本、收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甜橙存在一定的成本优势,经济效益也较高,但仍存在许多隐患,最后提出了推进中国甜橙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粮食补贴政策的比较、借鉴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范围的焦点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西方粮食补贴政策的比较以借鉴其经验,并结合中国目前粮食补贴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诸如粮食补贴政策应符合WTO规则、完善农业收入支持体系、建立监督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期对解决目前的粮食问题有所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框架、问题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2004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粮食补贴政策,初步形成了综合性收入补贴和生产性专项补贴相结合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以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增支综合直补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收入补贴与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最低收购价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性专项补贴相比较,无论是在政策功能、作用机理上都存在很大差异,不能简单合并。因此,我国应稳定以综合性收入补贴和生产性专项补贴为框架的政策体系,重点加大专项补贴的范围和环节,完善政策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不同粮食生产经营规模农户效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根据2002年我国粮食主产区10个省30个县的3000个农户数据,对不同经营规模的农地的效益进行了分析,为确定合理的土地经营规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粮食生产具有特殊性和弱质性,对农业生产实行保护是世界各国普遍选择,为了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从2002年起开始试点,政府改收购保护价为粮食直接补贴,无论是利用理论模型还是看实际运行,此项政策都收到了预期效果,并仍有潜在收益,应该进一步坚持。当然,这项政策潜能充分发挥需要从改进补贴方式,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等多方面加以配套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粮食主产区贡献了全国约3/4的粮食总产量,其粮食生产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产能,对推动全国粮食生产起到重要引擎作用。本文结合全国粮食生产水平,从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剖析了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并得出相关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主要途径。而准确把握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又是制定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措施的一个重要基础。本文将建立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依据各个影响因素的生产弹性和贡献率来分析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最后得出结论及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9.
1中加两国粮食概况分析1.1粮种差异加拿大粮食大多产自西部草原区,此区有38.4万km2的农田,约有11万农民,每个农场平均4人、约1500hm2土地。过去10年粮食年均总产量为6800万t,其中小麦约2500万t;年出口量为2700万t,小麦约为2000万t。加拿大的主要粮食品种是小麦,还有少部分菜籽、豌豆、扁豆及其它农作物。小麦也是主要出口粮种。由于加拿大在小麦的种植及流通过程中的管理相当严格,所以质量稳定、均匀,利于管理和储藏。小麦种类共有7种,无论从外观还是食用品质均有很大差别,为小麦采取分种储…  相似文献   

20.
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在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基础上,本文对中国粮食单产和播种面积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粮食单产方面,科技进步水平因子具有较高载荷,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物质投入因子、环境与气候因子和政策因子。对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影响最大的因子是资源及科技因子,其次是比较效益及政策因子。上述研究的政策含义是,为稳定和提高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保护耕地资源,稳住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科技对粮食生产的支撑能力,加大粮食生产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粮食生产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