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日韩经济合作区的构建进程的突破,对于东亚共同体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以往东盟自贸区主导的东亚经济合作的格局产生巨大冲击,迫使东盟放弃联合区外力量制衡中日韩的目的,东亚最大的经济体联合,将对东盟形成示范效应和压力效应,迫使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加到东亚经济整合的进程中来。  相似文献   

2.
百舸争流借力直航——综观广西会展企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亚太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亚太与东盟、华人华商与中国北部湾经济区的投资与合作.由中国和东盟11国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于2009年10月20-24日在中国东盟桥头堡城市广西南宁市隆重召开.随着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构想的提出,会展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业将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商机与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在东亚(包括东盟和中日韩)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区域经济关联度不断提高的情形下,加强东亚货币合作,构建东亚单一货币区是大势所趋。文章对东亚货币合作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对东亚货币合作的条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东亚货币合作机制和我国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苗 《河北企业》2006,(9):12-13
<正>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人看好的“东亚奇迹”遭受了重大挫折,也促使东亚各经济体积极探索危机爆发的根源,寻求通过区域金融合作来防范和化解危机的再次爆发。  相似文献   

5.
我国与东盟中小企业投融资合作框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北京首届东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与投资高层研讨会达成了"促进中国和东盟中小企业交流与合作、改善中小企业投融资环境、探索多种形式,多层次中小企业投融资体系"等多项共识.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北京共识",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我国与东盟中小企业投融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日前在第三届“10+3”媒体合作研讨会上指出,目前东亚经济体的工业生产水平已经回到或者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开放和稳定的宏观经济发展策略是东亚取得成功的关键,东亚合作事关各方切身利益,目前加快东亚经贸合作条件已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次级债引起的当前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产生显著冲击.金融危机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特别是针对"三农"的具体政策,给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诸多机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将此次金融危机的破坏性降至最小,同时把握发展机遇.分析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提出相应建议以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东盟与东亚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地区的一体化进程成为焦点。事实上,尽管东亚未能实现经济联合,但以区域内贸易和相互投资的扩大为基础,东亚各国的经贸关系得到迅速发展,相互依存关系也日趋密切,已经形成了实实在在的东亚经济圈。从地缘政治和地区性经济集团的角度看东盟具备了领导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能力,东盟和东亚主要国家也都认识到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巨大意义,以东盟为枢纽的东亚经济一体化有了很大的发展。整个东亚为保障和出口促进所必要的市场一体化成本削减收益,必须实现相当程度的政策深化,以克服区域内的非关税壁垒和市场分割,进一步促进要素的无障碍流动,消除伴随宏观经济差异而来的解体威胁和不可预测性。东盟应当加快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设,建立更为广泛的东亚结构,为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9.
美国次贷危机和东亚金融危机都引起过世界各国政界、学界的广泛关注且均对全球金融市场及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究竟这两次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影响程度如何?本文首先概略地阐述了两次金融危机及其起因,然后分别以1997年7月和2007年7月为起点,观察东亚金融危机和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20个月内的全球工业产出、全球贸易量及主要经济体就业的变化情况,进而分析这两次金融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利益以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推动下,东亚区域合作经历了十几年的蓬勃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以东盟、日本、中国为轮轴的一系列自由贸易区,但尚未形成整体的东亚自由贸易区。然而,随着东亚各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东亚生产网络的形成为东亚FTA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东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必要性愈加凸显。本文在分析东亚区域合作的动力,回顾东亚区域合作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东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必要性和目前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江苏-东盟科技合作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的大多数国家科技发展水平不高,它们对开展科技合作、整合创新资源、发展产业链有着强烈的合作意愿和现实需求。随着2012年“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的正式启动,我国与东盟的科技合作也开始了新的篇章。文章针对江苏省与东盟科技合作进行探讨,分析东盟国家的科技特点,探索江苏与东盟科技合作的可行模式,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建飞 《新远见》2010,(5):20-30
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加快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国际力量加速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由欧美向亚洲、由"一超"向"多强"和"非极力量"转移。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所开展的各层面国际经济合作,客观上成了国际力量转移的助推器。中国在世界格局变化中表现突出。这既得益于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上的非凡作为,也与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有密切关系。一、合作是当今中国外交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3.
采取何种安全模式来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已经成为东亚各国普遍关心的话题。在美国的冷战思维与东亚合作安全模式中,后者为东亚各国所普遍接受。本文就合作安全成为东亚普遍接受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存在着以美国所主导的以TPP为代表的“美国自贸区版图”(或许特朗普上台会有所改变)和东盟等16国所开展的以RCEP为代表的“亚洲自贸区版图”的两条轨道路径.TPP协定的签署和RCEP的谈判使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格局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中国如何在这复杂的形式下明确自身的攻守利益?如何WTO碎片化趋势下以“一带一路”背景下尽快构建中国为核心的自贸区体系,从而增强亚太各国间合作,发展好中国经济呢?  相似文献   

15.
王慧 《国土经济》2008,(1):46-47
2007年11月21日第三届东亚峰会在新加坡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东盟10国、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6国领导人共同出席,本次东亚峰会讨论的主题是气候变化问题,体现了东亚共同促进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建设一个和谐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东亚的努力。为此,这次峰会签署并发表了《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新加坡宣言》,在《新加坡宣言》中,16国领导人承诺:加强在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等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7,(27):237-239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分析了海南与东盟旅游合作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海南与东盟旅游合作的5大优势:区位优势、平台优势、人文地缘优势、产业优势和航线优势。最后从旅游合作机制、用好琼籍华侨资源、加强邮轮合作、实施差别化合作、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加强旅游教育合作等六大方面提出合作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亚洲特别是东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亚洲出现了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趋势,亚洲金融危机加快了亚洲货币合作的步伐。亚洲实行货币合作存在充分的可行性,但从目前来看,实行区域货币合作的困难重重。展望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前景,如果亚洲各国能相互信任,互助合作,亚洲经济能够相对平稳发展,亚洲区域货币整合仍有巨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了旅游合作的内涵与概念演进及其重要作用,认为已有的旅游合作基础和合作的必要性对广西与东盟进行旅游合作具备了可行性,提出发展多样化的区域旅游协作和建立相关研究机构等来加强广西与东盟的旅游合作。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了旅游合作的内涵与概念演进及其重要作用,认为已有的旅游合作基础和合作的必要性对广西与东盟进行旅游合作具备了可行性,提出发展多样化的区域旅游协作和建立相关研究机构等来加强广西与东盟的旅游合作。  相似文献   

20.
广西应立足于自身优势,与东盟各国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合作。在与东盟国家优势领域合作上以"请进来"的方式为主,在广西的特色、优势领域的科技合作上要加强"走出去"的合作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