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经济学家们表示,在投机性热钱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流出中国之后,中国外汇储备引人瞩目的增长似乎已经结束。中国政府表示,去年第四季度外汇储备增加了404亿美元,至1.946万亿美元,该数字远低于同期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家们表示,在投机性“热钱”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流出中国之后,中国外汇储备引人瞩目的增长似乎已经结束。  相似文献   

3.
阮奇 《浙商》2005,(2):60-61
去年1至10月,浙江个人的外汇流入量超过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本流入量。浙江外管局官员的判断是“境外热钱来了。”  相似文献   

4.
经济调查     
外汇局2011年热钱净流出逾30亿美元国家外汇局近日发布的《2011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显示,去年我国跨境资金净流入规模减少、波动加剧,出现了从大量净流入到趋于平衡的明显变化,全年疑似热钱"流出31亿美元。报告测算了波动较大的跨境资金流动净额,即由交易形成的外汇储备增量扣除进出口顺差、非金融部门直接投资净流入、境外投资收益和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筹资等较稳定的贸易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热钱的界定和特征入手,结合当今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以及热钱流动性强、敏感度高的特点,分析了热钱涌入和涌出对中国股市和楼市的冲击。热钱涌入会导致经济过热和资产泡沫化,产生虚假繁荣、价格失真等恶果,热钱涌出更会使得经济出现大萧条。热钱会使股市暴涨暴跌,攫取中国人民的财富;热钱还会使房地产行业供求失衡。过高的房价则会危害实体经济的平稳运行。因此,国家必须严格管控热钱流向,以疏堵结合的方式化解热钱危机。  相似文献   

6.
去年以来,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经历了从波峰到谷底的跨越,上半年"热钱"问题被炒得沸沸扬扬,国内物价涨声一片,下半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人们又开始担忧通货紧缩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概念解读“池子论”是指通过构造一个资产池来管理流人中国的热钱,通过总量调控对冲热钱,把短期投机性资金都放进一个“池子”,待其撤退时再将其从“池子”里放出,以避免资本异常流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 池子释疑“池子论”于去年年底由央行行长周小川在财新峰会上首次提出,股市、债市、楼市和国际板一度被解读为可圈热钱的“池子”。央行副行长马德伦表示“池子”是一种政策组合,包括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外汇结汇管理和公开市场操作等调控工具。之后,周小川在北大演讲时解释典型的“池子”就是外汇储备,其中一部分保证进出口支付使用,一部分供外资企业投资分红使用,剩余部分则是让热钱进入,然后进行百分之百的对冲,使其在总量上不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侯睿 《商》2014,(40):148-148
本文在简要介绍热钱及其特点基础上,分别从热钱流入与流出两方面分析了热钱对中国股市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最后从严控热钱出入、汇率利率改革、改善宏观环境和运用税收手段四个方面给出了作者关于如何控制和降低热钱对于经济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9年大规模国际热钱杀回中国。热钱之所以再次回流和西方国家的扩张财政货币刺激方案有关系,但是根本原因还是我国上半年经济回升,人民币预期升值,使热钱流入有利可图。除此之外,中美利差、商务部下放FDI审批权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热钱回流。热钱回流引起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削弱了外贸出口增长、不利于吸引外资、外贸企业利润下降。同时政府为围堵热钱出台相关政策也对外贸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最后本文从多个方面提出了防范热钱流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第二波浪潮的到来,热钱进出我国市场的动向又有了新的变化。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和联动性使得中国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热钱在境内的流动状况。本文通过对热钱入境的利益博弈分析,探讨境外热钱的危害性特点以及阻止与打击境外热钱肆虐的具体路径,促进我国金融危机应对策略效果的更好发挥。  相似文献   

11.
杨雪峰 《北方经贸》2009,(8):101-103
热钱总是偏爱快速经济增长的新兴市场国家。我国自然是热钱流入的热土。热钱的流入必然导致国内资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为此,短期内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管,有效地阻止热钱的流入,长期内建立金融稳定监控和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2.
近来,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资本、房地产市场有升无降的双重因素驱动下,大量热钱涌入.本文探讨热钱流入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从调整人民币升值预期、对热钱征税、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和强化监管手段等方面防范热钱的进入.  相似文献   

13.
热钱是只为追求最高报酬以最低风险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我国自然是热钱流入的热土。本文分析了热钱流入途径和对经济我国带来的影响。为有效地阻止热钱的流入,建立金融稳定监控和预警系统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热钱的定义、特点入手,通过分析热钱流入中国的渠道、入境后热钱的去向以及热钱对国家经济的负面影响,提出国家金融审计应当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加大对热钱的审计力度,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外投机者看好我国的资本市场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大量境外热钱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我国,使我国的金融系统也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境外热钱进入我国的渠道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对境外热钱的监管困境提出对防范热钱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石峰  万明 《商业科技》2008,(22):382-383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外投机者看好我国的资本市场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大量境外热钱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我国,使我国的金融系统也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境外热钱进入我国的渠道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对境外热钱的监管困境提出对防范热钱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际热钱流入的影响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国际热钱流入我国的基本情况 国际热钱大规模流人我国始于2002年,目前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和资本市场的不断高涨更成为国际热钱不断涌入我国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8.
2002年以来,随着金融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增加,国内资产价格上涨等,大规模的"热钱"涌入我国。2007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正深度改变着全球资金的配置方向和规模。它借助一些渠道大量流入我国境内,抬高了相关资产的价格。推高股指、拉高房价使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大。如果这些"热钱"发生逆转将会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研究热钱的规模以及对我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影响,认为应该通过控制热钱流动规模,对热钱进行疏堵结合的方法控制引导并利用。理论分析方面,主要介绍了热钱的来源、特征、进出我国的原因、渠道、流向以及国际热钱对我国股票市场及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结论及建议,一旦热钱流出,预警指标发生变化,要及时防控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后,中美利差的扩大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愈发强烈吸引了大量的热钱流入我国境内。鉴于热钱对一国经济金融体系的破坏性,该文主要借鉴国际热钱管理的经验,探讨如何实行热钱的监管,防止其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热钱的定义出发,阐述了热钱进入我国后的流向。从分析我国宏观基本面的判断、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利率顺差.人民币计价资产的价格上涨等方面阐述了热钱流入我国的原因。热钱流入将产生资产价格泡沫.影响货币政策独立性,加剧资产价格的波动,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诸如建立健全完善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加强对热钱的监管、采取总量对冲策略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