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利用我国2002-2006年上市公司的会计数据和公司治理数据,从董事会特征的视角出发,实证研究了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情况、女性董事比率、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率、董事持股比率、董事会会议次数与现金持有水平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董事持股比率、独立董事比率、两职兼任情况、女性董事比率、董事会规模与企业现金持有水平显著正相关;董事会会议次数与现金持有水平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独立董事监督经理人需要一定的监督支出。在股权分散时,全体股东决定监督支出,独立董事能够增加公司价值。在股权集中时,控股股东决定监督支出,独立董事不一定会增加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娜 《财会月刊》2011,(24):70-74
本文以2003~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及其主审会计师事务所为研究样本,在控制了上市公司规模、盈利能力以及财务风险等因素后,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与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非国有最终控股的上市公司比国有控股的公司选择高质量审计的概率要大;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越大,则越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外部审计;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和管理层持股的公司则更有可能选择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师;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对上市公司对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情况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的影响投射到资本市场,使得高管在职消费再次成为公司治理关注的焦点之一。基于高管在职消费的视角,考察具有审计经历的独立董事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审计经历的独立董事对在职消费具有抑制作用;相较于曾经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过的独立董事,现任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的独立董事更能发挥对在职消费的治理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具有审计经历的独立董事的公司治理效应显著存在于非微利亏损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且具有审计经历的独立董事通过降低在职消费,提升了公司投资水平,从而体现优化资源配置、改进公司治理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高管审计背景与审计定价:基于角色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高管角色视角,考察公司高管审计背景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高管无审计背景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对高管有审计背景的公司并没有收取明显不同的审计费用,这主要是由于审计师察觉到具有审计背景的高管的角色差异并将这一角色差异反映在审计定价中。进一步的分类回归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对决策高管尤其是执行董事与财务总监具有审计背景的公司收取了相对较高的审计费用,但对监督高管尤其是独立董事具有审计背景的公司收取了相对较低的审计费用。  相似文献   

6.
独立董事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要素,其背景特征和嵌入的网络关系影响独立董事职责履行及其监督效应,进而影响审计质量。选取2005—2015年深沪两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独立董事背景特征对审计质量的影响。验证结果发现:任期与审计质量呈倒“U”型关系,任职伊始,独立董事学习和独立性的边际效应呈递增趋势,较强的监督力度提高了审计质量;随着任期延长,独立董事与公司内部人的熟悉度增强并趋于饱和,监督边际效应呈递减趋势,审计质量反而下降。政治背景复杂的独立董事难以保持较高独立性,兼任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低,公司审计质量下降。独立董事受教育程度高,兼任董事身份多,拥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生活经历及行业协会背景阅历时,有利于独立董事保持较高的独立性,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增强了对公司的监督管理,促进信息公开透明,进而提高了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7.
杨春然  徐伟 《企业经济》2006,51(9):155-157
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是其进行客观审计、预防财务欺诈的前提。保证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制度,使其不受公司管理当局的影响。借鉴国外的立法及学说,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首先,确立影响独立审计的考量因素,以及判断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缺失的标准;其次,在注册会计师的选聘上,使注册会计师与公司管理当局分离,由独立董事及其审计委员会代表公司聘任;再次,应当禁止注册会计师对其审计的企业提供非审计服务;最后,还要制定任期制度、回避制度以及披露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独立董事、战略审计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呈现弱相关关系的一个假说性解释是:独立董事对于作为关键绩效驱动因素的公司战略管理过程参与不足。独立董事积极参与公司战略管理的功能定位是战略监督与评价,而战略审计作为正式的战略监督与评价程序,是独立董事深入公司战略管理过程以提高其绩效贡献的有效途径。本文认为,在我国推行独立董事战略审计制度,必须解决独立董事人数与比例、审计委员会设置、独立董事来源与结构以及激励与权益保护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运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海外背景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审计师选择及审计意见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在不同法制环境下的差异。研究发现,拥有海外背景独立董事的公司更可能聘请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报审计,也更容易获得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上述影响在法律保护较差的环境中更加明显。研究结论表明,海外背景独立董事能够提高独立审计有效性,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它是法制等较弱的外部治理机制的一种替代。  相似文献   

10.
以2007—2018年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视角研究了独立董事薪酬激励的公司治理效应与资本市场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独立董事薪酬激励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之间存在U型相关关系,表明过高或过低的独立董事薪酬激励水平都不能有助于抑制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机制检验发现,独立董事履职效率以及公司盈余质量的非线性变化,是上述U型相关关系产生的重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当金融分析师关注度较低以及外部审计质量较差时,上述U型相关关系更加显著,表明独立董事与分析师、审计师在监督治理方面存在替代效应;当公司外部监督环境较差时,货币薪酬对独立董事的激励效应会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1.
The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suppressing effect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on earnings management are not consistent in existing literature. In addition,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using financial statements provided by top management to investigate top management's earnings management is not appropriate.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wofold. First, we used external auditors (including the auditors of Taiwan Stock Exchange Corporation and the auditors of two Big Four accounting firms – Deloitte & Touche and KPMG in Taiwan) as respondents in order to obtain less biased data. Second, we investigate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nd the divergence of cash-flow and control righ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ependent director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existence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nd the divergence of cash-flow and control rights have significant suppressing effec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ependent director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在股权高度集中的背景下,大股东侵占公司利益已成为一种常态,导致了严重的公司治理问题。在此情形下,探讨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提高上市企业盈余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基于公司治理机制中的独立董事制度视角,利用2011—2015年我国中小板上市企业的样本,探讨独立董事声誉能否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结论表明:独立董事声誉可以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相较学者独立董事声誉,实务独立董事声誉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更显著;外部审计机构会为大股东掏空行为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因而在治理大股东掏空具有一定效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从独立董事的比例、时间精力、职业背景、激励等多个角度考察独立董事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并测试了独立董事比例的大小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具有代理人的性质,在目前独立董事的胜任力和实现力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独立董事无助于改善公司业绩,当独立董事逐渐成为董事会中的多数甚至绝对多数时,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业绩负相关,凸显出独立董事的代理人特征;而且独立董事的薪酬与公司业绩正相关,说明独立董事需要报酬的激励。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7年-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辞职数据,研究发现,独立董事辞职时企业价值显著下降,不同背景独立董事辞职时,企业价值下降幅度并不相同。学历较高、具有政府官员或企业高管背景的独立董事辞职时,企业价值下降幅度较大;年龄较大、具有学者背景或非会计类财务背景的独立董事辞职时,企业价值下降幅度较小。研究结论表明,不同背景独立董事在影响企业价值过程中具有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独立董事的治理效果影响着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本文从独立董事网络的声誉机制和信息传递机制出发,选取2008?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独立董事网络位置与企业税收规避的关系。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网络位置对企业税收规避有负向影响;与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公司相比,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对公司税收规避程度的影响更强;管理层权力削弱了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对企业税收规避程度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引入企业价值后发现,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可以抑制税收规避对企业价值的减损。本文的研究结果完善了税收规避行为价值的研究体系,也为研究独立董事是否有效发挥治理作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支华 《价值工程》2006,25(12):156-158
独立董事队伍的出现,有助于弥补由于现代公司股权出现所带来的所有者制约弱化的法律真空。而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中经济学家比例较高,经济学家作为独立董事存在着很多问题,这无疑成了独立董事难以发挥更大作用的“瓶颈”。本文浅析经济学家担任独立董事的缺陷并提出对独立董事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中以2010—2011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个人特征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薪酬、非正常变更与审计定价呈显著的正向影响;独立董事的平均年龄、专业背景与审计定价呈显著的负向影响;独立董事的勤勉度与审计定价呈负向影响但不显著;独立董事为女性和有多重身份的独立董事与审计定价基本不相关。由此表明,独立董事的个人特征是影响审计费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独立董事的相对独立性与发挥作用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报酬无论与内部董事,还是与管理高层的整体报酬之间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独立董事具有相对独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相对独立性对监督有效性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独立董事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只要能挖掘出符合相对独立性要求的机制来激励独立董事做更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具有高认知能力的独立董事依然能在上市公司的治理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独立董事制度是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而从西方引入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以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主要分两部分对独立董事展开讨论。其一 ,对独立董事的设立情况、薪酬现状、来源等问题进行分析 ;其二 ,对独立董事制度及其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和公司业绩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发现 ,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前后 ,公司业绩有显著性差异 ,但是公司业绩与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比例无关 ,而且引入独立董事后 ,公司业绩似乎变得更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