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煤炭工业》2010,(7):27-27
6月11日,第十九届世界杯足球赛将在南非揭幕。对于球迷来说,这是一场饕餮盛宴,对于商家来说,这里商机无限。与场内激烈的比赛相比,场外的商战同样异彩纷呈。自从世界杯设立以来,绿茵场外的较量就没有停止过,众多商家使出浑身解数,吸引球迷注意,打造企业品牌。历史上许多品牌因为独特的营销手段,与足球巨星一样成为了传奇。历数那些经典的营销案例,对于今天中国企业做好世界杯足球赛的营销依然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搭车世界杯     
正世界杯秀场上,借势的高手们自有一套高超的商业逻辑。有统计显示,本届世界杯的商业价值甚至要超过此前的历届奥运会,有超过10亿人次观看相关比赛,因此,对于商家们而言,如若错过世界杯的"风",就是错过四年一次"占领用户心智资源"的绝佳良机。要知道,运动总是与激情、立志、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紧密相连,只要与这些要素产生共鸣,那么无论是品牌树立、场景营销,还是技术演进、需求确认……都变  相似文献   

3.
栗建 《IT经理世界》2014,(10):70-72
即将到来的2014巴西世界杯也将是一场数字营销的世界杯,准备下场一搏的品牌脱颖胜出的关键何在?在营销的江湖里,创新重于一切面对世界杯这样的全球狂欢,品牌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乏味的广告和公关上无论是兵精粮足的官方赞助商还是艺高胆大的"伏击王",每一个不甘寂寞的品牌,都怀着对世界杯的理解和憧憬,不断寻找创意营销的灵感和独步天下的终极武器。当穿着10号蓝白间条衫或者7号红白队服涌向三里屯和新天地的时候,世界杯将把整个六月和七月的头条占满在这个舞台上,  相似文献   

4.
世界杯赛程过半,各球队对大力神杯的争夺愈演愈烈,比赛也越发精彩。赛场下,食品、餐饮、休闲娱乐乃至各大媒体迎合世界杯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在世界杯成为全民关注的头号赛事的现在,一贯思维活跃的商用车经销商是不是也有一些营销方面的思考和措施呢?本期柠檬茶座邀请了三位商用车经销商,请他们结合世界杯来谈谈商用车如何做营销。  相似文献   

5.
朱蒙 《汽车观察》2014,(8):64-65
世界杯不仅吸引了球迷的关注,更让车企纷纷拉大营销大战的序幕,怎样搭上世界杯的东风?或许北京现代的做法值得借鉴。随着巴西世界杯的落幕,作为参赛球队德国无疑是本次世界杯的最大赢家。但如果说是世界杯的营销,北京现代将是国内汽车行业以本届世界杯营销的最大赢家。从世界杯观赛团到世界杯纪念版车型,从疯狂玩"赚"世界杯到春雷行动,借助世界杯"官方合作伙伴"的天然优势,北京现代开展了巴两世界杯的主题创新营销活动,并收获颇丰。如果说本届世界杯的四强被誉为"史上最强TOP4",那么北京现代在强手如林的国内车企中同样稳居"最强TOP4"之列,而这一成绩的取得,正是与其强大的世界杯体育营销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不论是奥运营销还是世界杯营销,赞助都是知名大企业首选的营销方式,但体育营销并不是完美的,需要企业面对重金砸下的机会,要好好斟酌。体育营销有巨大的影响力,受到诸多品牌商的热衷,有资料显示,企业品牌知名度每提高1%,需要投入约2000万美元的广告费,但借助大型体育比赛,同样的广告费用,其效果可以提高10%。典型的体育营销就是奥运营销和世界杯营销。  相似文献   

7.
传统媒体联合新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造就了世界杯期间的营销奇迹,这一奇迹不仅仅属于央视和淘宝,更属于众多商家.参与的商家无论是交易额还是点击率,在世界杯期间都实现了高增长.同时,这一互动游戏直接变成了精准的品牌促销广告,也缩短了消费路径,为商家带来了大量新客户.另外,品牌商还能直接监控到投放效果,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8.
人们习惯认为,企业应通过"示强"——"凸显自己优势"的方式来赢得消费者青睐。然而,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却通过"示弱"的营销思维赢得全球"粉丝"(如苹果等)。虽然美国学术界已证实"示弱营销"更能赢得消费者情感认同,但国内理论界尚未关注"示弱营销"的价值。本文在国内率先对"示弱营销"进行实证研究,以国际市场"蛇吞象"并购为背景,探索"示弱"品牌传记是否能减弱"蛇吞象"中对"强"品牌的负面影响以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当弱品牌不采用"示弱"品牌传记时,消费者对强品牌的购买意愿下降;当弱品牌采用"示弱"品牌传记时,相比"示强"品牌传记,消费者对弱品牌的情感认同更高,对强品牌购买意愿下降得更少;品牌传记与强品牌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经过消费者对"弱"品牌的情感认同发挥影响。论文最后讨论了本文结论对新兴国家企业在借"示弱营销"建立品牌情感,以及并购后品牌管理、品牌传播等方面的营销战略借鉴。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营销活动是演绎和表现品牌核心价值及品牌识别体系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企业必须科学制定品牌营销战略,提升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他带领公司持续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拔得头筹,让公司产品成为最受关注的业界品牌,并开辟了企业运用新媒体营销的创新模式。小米科技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全民参与的营销方式:参与进来的既包括小米粉丝,也包括小米员工,参与的范围超越了营销环节,进入到产品设计、产品改进等环节。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黎万强自己的总结是:"参与感是小米营销的灵魂。参与感并不是简单形式上的互  相似文献   

11.
何菲 《IT经理世界》2014,(13):55-58
正世界杯这样的大事件来袭,拥有丰富"斗争"经验的门户视频集团、背靠大数据资源的视频网站以及社交媒体,如何应对并开展竞争?围绕奥运会或世界杯所进行的事件营销,面临的是一个诡谲多变的市场,游戏规则更是一变再变。尽管市场上存在诸多不可控的因素,但今年也是互联网化世界杯的开始,各家视频网站、新媒体平台围绕世界杯而进行的边缘之战,正在逐渐演变成战争主场。长期发力体育赛事的视频门户集团如搜狐,针对  相似文献   

12.
世界杯已经落幕,但是留给中国的反思仍在继续。因为赛场边广告牌上频频出现的汉字"中国英利",让一家以新能源投资与经营管理为主业的企业赚足了眼球,但是质疑之声也随之而来。质疑者认为,作为一家工业制造企业,英利的客户更多的是企业,也就是说其营销模式集中在B2B(企业对企业),而赞助世界杯,玩儿起B2C(企业对消费者)的游戏,其品牌推广价值体现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1997 年美国学者迈克尔·戈德海伯在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的文章中指出 :"获得注意力就是获得一种持久的财富。在信息爆炸的新经济下,这种形式的财富使你在获取任何东西时处于优先位置。"不论中外,不管大小,企业都想整出点" 事 "。因为,事件营销就像哈利·波特手中的魔法棒,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量。如今,事件营销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营销方式,大企业通过事件营销保持品牌的持续影响,而小企业通过事件营销,避免自己与大企业在正面碰撞中的劣势,借巧力实现自己的品牌升位。  相似文献   

14.
奥运营销只是体育营销中的一部分,世界杯、NBA、F1每年国际体育品牌的营销大战都在持续登场。中国本土体育品牌与国际大牌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硬实力上的差距,也有实战经验上的不足,更有一些无法忽视的理念性差距。体育营销是一个长线计划,中国历史最长的体育品牌李宁最近也接连遇冷,体育用品行业大哥的低迷状态让全行业都有些无精打采。事实上,经过了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李宁们"已经开始步入了转型升级的新品牌化时代。究  相似文献   

15.
李天 《汽车观察》2008,(10):88-90
宝马用核心价值统帅一切营销传播,把自己的品牌精髓刻在了消费者的大脑深处。宝马是用品牌核心价值全面统领一切营销传播活动的成功典范。宝马的品牌核心价值是"驾驶的乐趣和潇洒的生活方式"。因此,宝马总是不遗余力地提升汽车的操控性能,使驾驶汽车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16.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谋大势者胜,易学语境下的营销离不开谋大势。正处商家和客户的关系,是易学指导下历代名商营销战略策略秘笈。奉为"财神"范蠡营销战略策略,成为易学语境下的成功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17.
实施房地产品牌营销的战略要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房地产品牌营销现状的分析,研究了房地产品牌营销进行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在房地产品牌营销中如何实施战略性管理,以及房地产品牌营销的战略管理的要点。  相似文献   

18.
事件营销集新闻效应、广告效应、公共关系、形象传播、客户关系于一体,就像一块企业进入消费者视野的敲门砖,又像一个高倍扩音器,帮助企业用更低廉的费用赢得消费者的注意。如今,事件营销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营销方式,大企业通过事件营销保持品牌的持续影响,而小企业通过事件营销,避免自己与大企业在正面碰撞中的劣势,借巧力实现自己的品牌升位。简言之,不论中外,不管大小,企业都想整出点"事"。因为,事件营销就像哈利·波特手中的魔法棒,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量。  相似文献   

19.
2010年7月12日,西班牙球队队员穿上了由阿迪达斯预先准备的夺冠纪念衫瓒上南非世界杯冠军领奖台,捧起了“大力神杯”。伴随着西班牙队的成功问鼎,作为本届世界杯参赛球队的主要官方合作伙伴之一——阿迪达斯也为品牌围绕世界杯赛事而展开的各项营销活动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而在世界范围内,借助区域性或者全球性体育赛事,企业通过赞助手段来提升品牌、  相似文献   

20.
<正>这位本色的中国草根企业家,正在从"疯狂"变得高端,不过,他依然坚持"自己能够改变世界汽车格局"的信念。竞争、消费不断升级,如何赢得用户的关注,如何提高营销力和品牌力,已成为所有车企不得不面对的课题。对于自主品牌来说,营销进行创新和突破更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