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劳动保障》2012,(10):56-58
第一条为严肃事业单位纪律,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为,保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本规定给予处分。对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给予处分,参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何谓"形成劳动关系"呢?《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二条规定:"形成劳动关系,即劳动者事实上已成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并为其提供有偿劳动。"可见劳动法上没有使用雇佣关系这一概念。但是《意见》第一条:"劳动法第二条中的个体经济组织是指一般雇工在七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这一条文隐含着雇佣关系,否则何来"雇工"一词。显然,立法上对雇佣关系采取了一种  相似文献   

3.
一、明确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财政部门发放工资与单位再发放其他所得的关系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工资发放方式后,随着支付工资所得单位的变化,其扣缴义务人也有所变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的规定,凡是有向个人支付工薪所得行为的财政部门(或机关事务管理、人事等部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均为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财政部门(或机关事务管理、人事等部门)向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发放工资时应依法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再向个人支付与任职、受雇有关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事业单位聘用制的推行,用人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引发的人事争议日渐增多。由于调整人事关系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哪些争议是人事争议,出现人事争议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等问题还比较模糊。因此,本文拟就人事争议的含义、特征、种类、解决方式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5.
实现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的有效衔接,对于有效处理人事争议,构建和谐人事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实现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的有效衔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人民法院受理人事争议案件的范围问题2003年6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3]13号),就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作出了司法解释,实现了人事争议仲裁与司法的有效衔接。该解释实施后。  相似文献   

6.
《中国劳动保障》2010,(3):59-60
第一条 为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则。  相似文献   

7.
《山东劳动保障》2011,(10):56-5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福建省公务员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人事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干部(人事)部门,各军区、各军兵种、各总部、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武警部队政治部: 2007年,中组部、人事部、总政治部联合印发了《人事争议处理规定》(国人部发[2007]109号)。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0号)关于仲裁案件属地管辖的要求,更好地处理人事争议仲裁案件,决定对《人事争议处理规定》进行修改,现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公司法》第二十条的基础上,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十三条将"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进行了扩张性规定,体现了该制度的重要性。为保护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者,可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该制度进行扩张规定的基调,将该制度的适用情形和适用主体进行合理扩张,明确其在劳动法领域的适用,并将现有证明责任进行一定转移,以符合劳动争议案件对劳动者进行倾斜保护的原则,为劳动者保护提供一个强有力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
第一条为了维护工程建设秩序,预防和治理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推进廉政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省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我省各级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的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参照本规定执行。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工程建设违法行为,是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山东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条例》、《山东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及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序,是诉讼程序的前置程序。所谓前置程序指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序是诉讼程序提起的必须的前提程序,劳动争议如果未经仲裁程序的仲裁裁决,当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未经仲裁程序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不得受理。但作为处理劳动争议仲裁程序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却没有规定反申诉,这在程序上违反平等、对等原则。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一方当事人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反诉,但其反诉权能否实现?而当双方当事人均不服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一方可否反诉?  相似文献   

1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行为,依法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12.
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为进一步做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切实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山东省劳动合同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乡镇企业》2004,(8):37-38
第一条为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加强对行政许可的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负责实施行政许可的机关是指部内司局和授权的事业单位。本规定所称行政许可责任对象是指负责实施行政许可的机关直接负责行政许可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第三条本规定所称行政许可责任是指负责实施行政许可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或者对行政许可相对人进行监管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一些新型的争议在处理中时常面临着劳动保障法律空白的尴尬,特别是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认定问题已经成为劳动争议、工伤认定的棘手问题。因此,研究和处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已是刻不容缓。一、劳动关系《劳动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根据该条规定,只有劳动关系才受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具有平…  相似文献   

15.
1.哪些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相似文献   

16.
周百川 《公司》2001,(11):44-45
近几年,为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执行情况(以下简称劳动法和规定),笔者调查了不同类型民营企业的员工工作与休息休假时间,其结果令人担忧,《劳动法》颁布至今已有7年了,但执行情况却不好。不少企业置《劳动法》和《规定》于不顾,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于不顾,有意延长员工工作时间。以达到剥削员工,获得最大的利润的目的。 延长工作时间的手段 1.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每周工作48小时,每周休息1日。擅自将每周应工作40小时,延长到48小时,严重违反《规定》第三条,并称此举符合…  相似文献   

17.
各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为方便劳动争议当事人依法行使仲裁权利,实现劳动争议案件快立案、快办案、快结案,体现公平、效率,切实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办法》、《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简易程序》、《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规定,现就我省实施便民劳动仲裁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一、案前调解的便民措施(一)建立健全企业劳动关系内部协调机制。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聘用教师与私立学校发生的聘用争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否应该受理,现在各地劳动行政部门的做法不一样。有些劳动行政部门认为,私立学校可视作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教师属单位职工,因此按照原国家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1年颁布并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的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以及《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的规定,规章制度作为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依据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内容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浅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第14条是该法颁布实施前后引起社会争议最大的条款,该条规规定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在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等方面比《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更宽泛,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导致众多企业对该条法律规定有所抵触。文章通过阐述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立法意义,比较《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规定的不同之处,并解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适用,以期修正企业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失偏颇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