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脓肿I期阑尾切除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脓肿患者192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94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乙组患者98例采用I期阑尾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治愈率、住院治疗时间、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导致严重后果或死亡病例发生。结论针对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脓肿患者,采用I期阑尾切除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增加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较高,安全性更佳,适宜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CA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62例,以28例60岁及以上患者为甲组,以34例不足60岁患者为乙组,对两组患者腹膜炎基本情况、合并症、致病菌和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甲组年龄显著高于乙组,腹膜炎次数多于乙组,腹透龄、尿素氮、血肌酐显著低于乙组,感染、心衰发生率与死亡率均显著高于乙组。结论老年CA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合并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均较高,更易出现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在泌尿系统感染治疗中的经济学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68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患者采取左氧氟沙星片联合通淋颗粒进行治疗,乙组患者采取单纯左氧氟沙星片进行治疗,丙组患者采取头孢特仑新戊酯片进行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经济成本。结果甲乙丙三种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值以丙组最高(P<0.05),甲组最低(P<0.05)。结论甲组治疗方案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经济成本较低,为治疗最佳方案,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雾化吸入与外用药物治疗口腔黏膜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口腔黏膜糜烂患者88例,分为两组,甲组采用雾化吸入治疗,乙组采用外用药无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表明,甲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雾化吸入治疗口腔黏膜糜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同期选取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129例(甲组)和单纯肺结核病患者129例(乙组),将甲组又随机分为A组(常规化疗、降糖治疗、饮食控制)与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免疫调节剂),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甲组痰结核菌涂片阳性患者85例,乙组33例,甲组病变4-6个肺野患者77例,乙组6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变吸收好转情况甲组与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肺部X线有效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部病变范围广,易形成空洞,痰菌阳性率高,治疗关键在于控制血糖,使用免疫调节剂使痰菌阴转率加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的肾衰竭46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6%,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7%,乙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6.5%,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对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并发症较少,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甲组32例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乙组46例在其基础上采取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乙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甲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低HIV病毒的复制,显著降低复发、病死及合并症的发生率,耐药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因素及预防治疗措施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80例,均进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甲组40例采用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乙组40例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发生骨不连的因素及治疗措施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对80例锁骨骨折患者术后进行6~12个月的随访,甲组患者的骨不连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乙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骨不连患者均为萎缩型骨不连,并且发生骨不连患者骨折类型均为粉碎型骨折,发生因素为骨折周围血运供应障碍导致。结论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术发生骨不连的患者显著高于钢板内固定术的发生率,其发生骨不连的骨折类型为粉碎型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诊断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40例产妇,随机分成甲、乙、丙3组,各80例。甲组产妇采用直肠给药,乙组产妇采用阴道给药,丙组产妇采用口服给药,并比较预防产后出血疗效。结果 3组产妇不同给药途径的产后出血量及第3产程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在减少产后出血和缩短第3产程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同给药途径与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抽选6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分为两组,甲组32例患者采用唑来膦酸治疗,乙组36例患者采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其治疗效果与帕米膦酸二钠无明显差异,但前者使用方法更简单、易于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针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本医院收治的60例患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进行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也从很大程度上预防和控制了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是一种针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的较为有效和科学的方法,用于预防和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随机抽选我院收治的120例产妇,均分为三组,甲组给予缩宫素静脉推注治疗,乙组在甲组基础上使用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丙组在甲组基础上使用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分别记录分析三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后,均未出现出血情况,乙、丙两组的出血量明显低于甲组,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乙、丙两组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米索前列醇患者治疗,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进行血液净化肾病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方法,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66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乙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甲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乙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97%,明显高于甲组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血液净化的肾病患者血管通路采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45例确诊为HSP的患儿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观察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3%;观察组住院时间(7.5±1.5)d,对照组住院时间(8.5±2.1)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明显提高了患儿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可缩短病程,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分型治疗患有咽异感症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咽异感症患者9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分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咽异感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症状再次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分型疗法对患有咽异感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人手术麻醉中应用麻黄碱所能够起到的作用。方法为甲组31例患者注射3ml的生理盐水,为乙组31例患者注射麻黄碱,剂量为0.2mg/kg;完成以上操作后,等待5min,随后均注射1.8mg/kg的丙泊酚,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甲组HR值及SBP值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且P<0.05,乙组HR值有所上升,而SBP无明显变化;在甲组患者中,有8例出现呛咳症状;而在乙组仅1例出现呛咳症状。结论麻黄碱在老年患者麻醉诱导中具有改善呛咳症状及血压下降的作用,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蓝芩口服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40例采用蓝芩口服液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病情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儿综合护理干预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均表示满意,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实施蓝芩口服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时,采取综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抽取我院于2010年4月~2013年4月诊治的88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依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成甲、乙、丙、丁四组,每组22例,利用拉米夫定治疗甲组,利用阿德福韦酯治疗乙组,利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丙组,利用恩替卡韦治疗丁组,对各组的治疗成本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在ALT复常率上,甲、乙、丙、丁四组分别为50.0%、45.5%、72.7%和63.6%;在HBV-DNA转阴率上,甲、乙、丙、丁四组分别为45.5%、40.9%、77.3%和72.7%;在ALT复常率成本效果上,甲组为34463、乙组为41028、丙组为44972、丁组为42020;在HBV-DNA转阴率成本效果上,甲组为36667、乙组为43854、丙组为37540、丁组为38988。结论在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中,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方案可作为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60例114耳,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患儿共56耳,治疗后45耳疗效为痊愈,占80.36%,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30例患儿共58耳,治疗后34耳疗效为痊愈,占58.62%,总有效为81.03%;治疗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组术后感染率为3.57%,复发率为7.14%。对照组术后感染率为17.24%,复发率为22.41%。治疗组患儿的术后感染以及复发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采用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